第171章 摘星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星空与地面连在一起。  

许宣一脚踏出,踩到空气上。  

一股淡淡的浮力从下方托着他,异常稳定。  

流星滑落,闪过夜空。  

不同于在地面上看星空,这里的星星有大有小。  

大的,就像在天文馆观察星体模型。  

小的,细微的只有点点光芒,一闪一闪。  

行走在星空中,那种震撼不言而喻。  

小白伸出手,竟真的摸到了星星。  

那种触感骗不了人。  

不是幻境。  

“这是怎么做到的?”她惊奇道。  

许宣转过身,面向田卦,“这儿…”  

他不知该用什么词表达。  

“摘星楼,大王为娘娘建造的。”  

田卦步入其中,“当然,这里也是大王和娘娘的葬身之所。”  

许宣看过后世的神话,纣王建立摘星楼。  

周朝的大军打过来,商朝无力抵挡。  

最终,纣王与妲己死在摘星楼的一场大火中。  

田卦凄凉一笑:“摘星楼损毁了,但遗迹还在。”  

“这、这是遗迹!”许宣指着漫天星辰,“那完整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  

“自然是极美的,与凌霄宝殿也不遑多让。”田卦由衷叹息,“可惜,都是过去了。”  

他说着,轻轻一挥手。  

星辰掩去,露出断壁残垣。  

许宣望着连绵数千里的废墟,无数尸骸,震惊的无以复加。  

长这么大,他还没见过这么多死人。  

百万?  

千万?  

亦或者更多?  

许宣不知道。  

今天经历的事,早就颠覆了他的认知。  

无比漫长的通道,怪物,尸骸,鬼将军,摘星楼…  

传奇故事般的武王伐纣。  

听鬼将军的意思,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很有问题。  

后世有哲人说,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有时候,很可能会有后退的。  

当然,放到极长的时间长度来开,终究是上升的。  

“将军,纣王呢?”  

许宣记得,鬼将军刚出来时,嘴上说的是“我王派我来见你”。  

按照鬼将军的意思,纣王应该是活着的。  

“大王已经死了。”鬼将军轻叹,凄惨一笑:“被姬发小儿害死了!”  

他情难自己,又继续说道:“大王那种英豪,竟然被姬发小儿害死了!”  

“将军,我们有资格了解那段往事吗?”  

小白趁着田卦感慨,情绪最强烈的时候发问。  

在这个时间段,人最守不住秘密。  

“小姑娘,告诉你也无妨,大王已经死了,有人知道也好。”  

鬼将军明白小白使得小手段,他并不生气。  

“这件事要从纣王与东部和南部部族的矛盾说起…”  

--商朝到了纣王手里,内部隐患极大。  

东部和南部的分裂势力。  

北部的荒人。  

是的,没有西周的份。  

对纣王而言,姬发不算威胁。  

纣王自继位以来,殚精竭虑,对内平叛,对外抵抗北部的荒人。  

本来商朝日薄西山,内部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纣王提拔贫寒,一步步巩固力量。  

竟让他逐渐稳定了局势,慢慢占据优势。  

东部分裂部族与荒人眼看着要被蚕食掉,冒险联合,毕其功于一役。  

纣王不想战,按照他的预想,一点点吃就行了。  

奈何,东部和荒人不甘心,非要赌一场。  

纣王利用优势,配合巧妙的战术,最终获得胜利。  

这场胜利很艰难,险胜,两败俱伤。  

就算这样,也没什么。  

时间站在纣王这边。  

只要给纣王时间,早晚能弥合伤口,消化胜利果实。  

然后,西歧动手了。  

纣王太强,导致西部的小部落害怕被吞。  

这些小部落虽然恐惧,却不敢投靠西歧,哪怕西歧多次邀请,他们依旧不敢。  

没人看好西歧。  

后来,西歧得到了神明支持。  

从那天起,情况变了。  

西部的小部落加入西歧阵营,要替天行道了。  

纣王很无奈,内部伤口没有愈合,胜利果实没来得及消化。  

哪怕是这样,纣王不怕,只要稳扎稳打,神明协助又如何,早晚给他砍了!  

然而,内部一些类似黄飞虎,李靖这些比较有力量的家族,早就对纣王怀有恨意。  

纣王提拔寒门,等于抢他们这些家族的吃食。  

这些人在关键时期里应外合,生生打乱商朝的部署。  

摘星楼上,一切终结。  

从那以后,天庭建立。  

西歧的人,以及商朝的叛变者成了天庭成员。  

商朝以国运和人皇之力压制漫天神佛千年,周朝之后,彻底颠倒过来。  

天庭为尊,人间中央王朝表面上地位不低,但实力上早就没办法相比了。  

部分商朝死忠与西歧拼死相争,不幸身死,迎来的是耻辱性的神位。  

你不是硬气吗?  

老子偏偏给你神位,你不稀罕,老子也要给你,恶心死你。  

这还不够,老子还要让凡人跪你这个神位。  

许宣认真的听完了,有点魔幻。  

纯黑色,比通道的黑更黑。  

田卦指着小白头顶的玉簪,“那石料本是摘星楼上最重要的三块之一,勾连漫天星斗,不曾想,认你为主了。”  

他笑了笑,“或许,是缘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