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风雨前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到此间,许宣遇到过好几次危机,数这一次危害大。  

尸毒,竟然有人养这玩意,还把这玩意弄到大唐的长安来。  

长安城,多好的名字。  

长安长安,怎么能被一些养尸毒的人毁掉。  

白素贞望向西边,“许宣,我要回青城山一趟。”  

“回去干嘛?”  

“采灵药的话,我那边的朋友可能有办法。”  

许宣想了想,长安城出现尸毒,不再安全了。倒不如让小白暂时离开,返回青城山。  

毕竟那里是小白的老家,有那些妖精保护小白,好过在这边担惊受怕。  

“好,小白,小心行事。”  

白素贞将药方抄了一遍,她望着许宣,郑重道:“千万要保重!”  

“不会有事的!”许宣回以坚定的目光。  

白素贞向孙思邈道了声别,化成一道光芒,消失在夜空中。  

孙思邈推门离开药铺,走向夜色。  

“孙老先生,天色已晚,不如…”  

孙思邈摆了摆手:“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同行事吧。”  

许宣走出药铺,关上药铺的大门。他抬头望着夜空,心道:“真不让人安生,让我查出来是谁,一定要将他一刀两断!”  

预防尸毒大规模蔓延,必须得有朝廷的协助。  

放到后世,尸变差不多是生化危机那种感觉,凭后世的军队和动员能力,也不一定能抗住短期病毒大爆发,何况是大唐。  

许宣还没看到大唐盛世,没看到诗仙李太白,不知道杨玉环的模样,没欣赏万邦来朝的盛况…  

戛然而止?  

想得美!  

那么多浪漫美好的事物,没出现便消散了,简直令人窒息。  

许宣连夜拜访魏征,他钻进魏征的卧房,顾不上礼节,唤醒魏征。  

魏征醒来,先是吓了一跳,待看清来者,便问道:“许宣,有何要事!”  

他注意到许宣的焦急,因此没有责备许宣。  

“魏大人,长安城出现了尸毒,已经有好几天了。”  

“尸毒?尸毒是什么?”  

许宣简略的讲解了尸毒的危害,叹道:“现在尸毒尚未大规模爆发,一旦爆发,影响必然很大!”  

魏征从床上爬起来,连鞋也没穿,便趴在案上写奏折。  

这位鬓角斑白的老头没有怀疑许宣,也没有去求证,他相信许宣,那是一种直觉。  

他知道,许宣和他是一类人。  

也许许宣不能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许宣确实愿为大唐贡献一份力量。  

奏折写好,魏征蹬上鞋子,简单披了件衣服,向卧房外走去,他回过头对许宣说道:  

“大唐,不容妖邪侵犯!”  

没有煽情的话语,就是那么直接。  

许宣握紧拳头,回道:“是的,大唐不容妖邪侵犯!”  

魏征联络朝廷,事情还没完,许宣得去见一见房玄龄。  

许宣先是去了房家,没有房玄龄的踪迹。  

这个时间点了,房玄龄不再家里,只能在苏府了。  

许宣调转方向,前往苏府,即唐人街的总据点。  

黑夜中,苏府的点点灯光并不显眼,从高处看更显得微弱。  

许宣收剑,落到苏府的前院内,瞬间被一群人包围了。  

“什么人!”苏府的人问道。  

许宣拿出玉佩,露出上面的“执事”二字,“在下许宣。”  

“原来是许大人,请进。”  

许宣通过苏府的人找到房玄龄,却发现房玄龄正大马金刀的坐在大堂里,满脸的严肃。  

“你来了,快坐。”  

许宣坐到一旁,问道:“大人在做什么?”  

“在想问题。”  

房玄龄有个习惯,从大唐建立起,只要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便会坐在大堂内思考对策。  

这个习惯,或者说怪癖很奇怪,但房玄龄觉得那么做能让他的思维更加清晰。  

“许宣,说吧,你来我这,是因为什么。”  

“长安城出现尸毒。”许宣如实说道。  

房玄龄抬头,“你知道了。”  

“大人早就知道了?”  

“唐人街不止你一个执事。”房玄龄看着门外,与此同时,门外走进来一个中年道士。  

许宣心中疑惑,因为中年道士的气息与那日城隍庙小道士的气息有几分相似。  

“属下拜见房大人!”中年道士躬身行礼。  

房玄龄随意挥手,示意不用这些虚礼,他指着许宣说道:“这位是许宣,与你一样,同时唐人街的执事。”  

说完之后,房玄龄面向许宣,介绍道:“这位是甘赋,来自金州的广山观。”  

许宣起身,拱手问道:“甘前辈是不是暂住在城南城隍庙?”  

“非也,贫道已经搬出去了。”  

许宣哦了一声,微微点头。  

甘赋笑问道:“小兄弟之前去城隍庙,可没说自己是唐人街的执事。”  

“当时准备探一探你们的根底,所以就没说我的真实身份。”  

“理解,理解。”甘赋笑得很温和,虽然修炼阴煞之气,却给人儒雅随和的感觉。  

房玄龄道:“大家也都认识了,对尸毒之事,可有办法?”  

甘赋没有开口,他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了许宣。  

“我有解除尸毒的法子,但是需要采集大量药材,另外,尸毒爆发的规模无法预料。”许宣有些无奈的说着。  

房玄龄和许宣看向甘赋,想听听甘赋怎么说。  

甘赋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