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这才是生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孙思邈将药铺搬到许府附近。  

如今,许宣很有钱,从灵体手里弄来的钱,够孙老先生开几十年药铺了。  

新式酒坊扩大规模,新酒已经打响名气,听闻有日本的遣唐使尝了新酒,嚷嚷着要学酿造法子。  

大唐气象开始显现,目前来长安城的有南方的小国,北部的一些游牧民族,日本的遣唐使。  

许宣乐得看到大唐兴盛,对这个王朝,他是喜爱的。  

诞生无数文豪、无数名将、名臣、贤君的国度,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算得上尤其璀璨的年代。  

孙思邈的药铺永远有病人,富贵者有,贫穷者也有。  

不收钱,不受谢的仁心医师,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令人尊敬的。  

白素贞没事的时候,经常跑过来帮孙思邈的忙。  

孙思邈精通医术,前些日子得了本草纲目,如获至宝。  

老先生为了查验本草纲目上药方的准确性,以身试药,白素贞和许宣都劝好几次了,老先生就是不听。  

一本厚厚的医书,可以活人无数。  

背后是医者的心,甚至是医者的命!  

孙思邈反复验证药方之后,才敢打上一个勾,他害怕出岔子,害死人。  

有一些治病的法子,本草纲目上没有,他便四处收集,补充药方。  

许宣空闲时,也常去孙老先生的药铺。  

药是苦的,熬出来的味道也不好闻,可心是静的,简直比佛堂和道观更静。  

如果有来世,做个医生挺好的。  

“许宣,跟你说个事吧。”孙思邈停下手里的活计,扭过头,弓着腰。  

“什么事?老先生尽管说便是。”  

“我修正了一些药方,将治疗伤寒的法子归在一起,想把这些法子传出去。”  

许宣大概明白了孙思邈的意思,“您是想刊印出去?”  

“正是。”  

孙思邈有点不好意思,“老夫身无分文,药铺也是你帮忙开的,如今又求你刊印药方,实在过意不去。”  

“哪有!”许宣连忙摆手,“这都是好事,药方我会刊印出去的,先印一千份,看看成效,再继续刊印,您看如何?”  

孙思邈第一次见到这么仗义的后生,想要拜谢,但他每一次拜谢,都会把许宣吓的躲过去。  

许宣道:“老先生所做之事,功在千秋,不用谢我。这样吧,我有事没事就来你这逛逛,学两手。”  

“好后生!”  

孙思邈在想该怎么夸许宣时,魏家的人来了。  

魏家管家和许宣、孙思邈很熟,见到二人,也不客套,直接说道:“孙老先生,我家老爷身体有恙,不知…您有空吗?”  

孙思邈看了眼外面,队伍快排完了,但仍有四五个人。  

白素贞见了,说道:“老先生去吧,我学过一些医术,加上这些天跟你又学了些,应该可以应付。”  

“拿不准的不要着急,等老夫回来。”  

“嗯。”白素贞应道。  

孙思邈登上魏家的马车,许宣本不打算去的,他准备留下来帮白素贞。  

“许宣,上来,老夫教你两手。”孙思邈朝许宣招了招手。  

许宣跨步,跳到马车上。  

到达魏府,进入魏征的卧房。  

这个硬气的老臣正躺在床上,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  

孙思邈按照惯例查看魏征的身体,微微皱眉。  

他指着魏征,对许宣说道:“魏大人面色萎黄,神情困倦,乃心脾两虚,气血两虚,心神失养的表现。心藏神,思虑过度,积劳成疾。”  

“怎么治?”魏征问。  

孙思邈道:“治它不难,归脾丸便可缓解症状,但是,魏大人,这样下去不行!”  

旁边的老管家问道:“那…孙老先生,应当怎么办?”  

“归根结底,魏大人需要好好静养一番。”孙思邈顿了一会儿,叹道:“我听说二公子出事了,魏大人真该休息一段时间。”  

“是啊,魏大人,好好休养。”许宣跟着劝道。  

魏征依着枕头,摆了摆手:“罢了,等会我写个折子,先休养休养。”  

孙思邈在隔间写了药方,递给管家,想起药铺的事,又赶忙赶回去。  

许宣想跟着回去,却被魏征留住了。  

“许宣,你今年多大了?”  

“十六,过年十七。”  

魏征问道:“有没有婚配?”  

“没有。”  

“老夫有个女儿,年芳十五,正当婚配的年纪。”  

许宣怎么也没想到,魏征会主动提这事。  

事情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想。  

跑到大唐长安来,他最大的目的便是宣传二次元,顺便见见历史上的名人。  

这下好了,传说中的魏征要把女儿许配给他!  

“魏大人,在下已经有心仪的姑娘了。”  

魏征微微起身,“是谁?”  

“经常出现在医馆的那位姑娘。”  

知道许宣和白素贞同住的人不多,大唐风气虽开放,但男女未婚同居还是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  

魏征稍微想了想,说道:“有点印象,是个很美的姑娘。”  

“嗯。”许宣笑着应道。  

魏征难免惋惜。  

若许宣只是会点道法,魏征不会有嫁女的意愿。这小子除了会道法之外,竟然向李世民敬献了新式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  

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能看出李世民最大的心腹之患,眼光独到,很少有人能做到。  

魏征因此有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