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护城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犁耙,而后用雾筑草引诱雾筑翻地的想法…  

雾筑兽…  

秦歌当即问道:“能否引诱雾筑兽协助修建护城河?!”  

闻言,江涛微微一滞:“可能性不大…雾筑兽虽然对雾筑草很渴望,我们或许可以借此引诱雾筑兽的行走方向,但这不代表在看见雾筑草之后的雾筑兽就真的什么都不管了…”  

很简单,雾筑兽可不是古老传说中的驴子。  

古老传说中的驴子可以用一根胡萝卜引诱其不停向前,可那是因为驴子本来就不是很强,因为人本来就可以轻易制服驴子。  

可雾筑兽不一样,庞大无比的雾筑兽有着轻易杀死人的能力。  

在雾筑兽能够轻易杀死人的情况下,有可能去给雾筑兽套上一个犁耙吗?  

恐怕死去数十人才能成功给雾筑兽套上犁耙吧?  

那样一来,可就完全得不偿失了。  

这个想法只能否决。  

但秦歌却是由此而产生了新的想法。  

就是不知道剩下的678点正气够不够。  

当即,秦歌闭上了双眼,看向了脑海中的金色源典。  

“凝聚出可以驯化御使雾筑兽的理论!”  

正气550!  

看到一闪而过的正气削减数字,秦歌眼中不忧反喜。  

只剩下128点正气了。  

可正气本来就是要凝聚了相应的东西才算是有了价值的。  

而且,这份驯化御使雾筑兽的理论是真的值得。  

首先,有了这驯化御使雾筑兽的理论之后,书之乡就可以开始驯化雾筑兽来帮着书之乡修建护城河。  

而有雾筑兽那巨大的身躯帮忙,再有着雾筑兽那全身上下的坚硬藤条,再给雾筑兽套上相应的犁耙…  

区区十丈宽十丈深的护城河算什么?  

区区十一里长度的沟渠算得上什么?  

十头雾筑兽一起行动的话,有可能一天就能完成修建护城河的庞大工程量。  

更何况,雾筑兽被驯化之后,可不只是能当做家畜使用的,在接下来的兽潮中,它们将变成战斗力量,将变成书之乡抵御兽潮的力量!  

这是至少一举两得的事情。  

当即,秦歌便笑道:“我有办法御使雾筑兽。”  

闻言,江涛微微一顿,将信将疑起来,她同样也不是从大中国时代走来的人,而是在书之乡新诞生的人。  

而凡是在书之乡新诞生的人,其实都对大先生有着一种对待神明般的盲目迷信和崇拜。  

而秦歌继承了大先生,也就继承了书之乡之人对大先生的迷信和崇拜。  

甚至于,秦歌更是在成为大先生后,突然就不是废人了,突然就有了可以跟历青锋一战的实力。  

这种种事情,都在将书之乡对秦歌的迷信和崇拜推向更高的地方。  

但江涛还是怀疑。  

也实在是雾筑兽太过强大,太过难以驯服了。  

无论江涛怎么转换思维的想,都实在想不出能够安全驯服雾筑兽的方法。  

却在此时,秦歌已经拿着小石子蹲在了地上。  

一边在地面写划,秦歌一边招呼道:“四老,你也来看看,这之后我还要忙着其他的事,驯化御使雾筑兽的事情,只能由你来办了。”  

江涛迅速应诺,而后急忙上前两步,跟着就蹲在了秦歌侧边。  

只见秦歌拿着一个小石子,在坚硬的地面迅速划动起来,而随着石子的划动,一个个文字在地面显现出来。  

初级御兽法决:可御使低等荒兽和兽族。  

万物皆备于我,妖魔神兽亦然,下乘御兽,取兽崽悉心照顾,爱之如子侄,以食物食之,以威严令之,可得鹰犬牛马之助。  

中乘御兽,以法入兽心,通达明悟,致知灵明,可以为共险阻伙伴之助。  

上乘御兽,随意合体幻化、随心所欲,修炼到极致,合体可为兽神蚩尤,幻化可控天地万兽,届时,毁天灭地只在御兽者一念之间…  

这初级御兽法决第一段对其威能的描述,看得秦歌和江涛皆是心神动摇,尤其是对上乘御兽的描述…  

可惜的是,就算是用大脚趾去思考,秦歌都能清楚的知道,这初级御兽法决应该是最下乘的,最多也就是所谓的中乘法。  

至于上乘御兽法,还需要秦歌去将温暖送遍整个世间,让后才有机会凝聚出来。  

江涛同样也是对初级御兽法决中的一念之间毁天灭地的说法将信将疑。  

在她看来,人不可能强大到那种地步。  

如果人可以强大到那种地步,人又怎么沦落到今天这朝不保夕的地步了?  

地面被石子划出沙沙声。  

江涛陷入了沉思。  

但很快,初级御兽法决的三百多字便全部被秦歌写了出来。  

秦歌顺带着翻译了一遍。  

这的确是中乘御兽法。  

按照这初级御兽法决的具体讲述,是要在体内以真气配合自身的鲜血凝聚一种名为念引的东西。  

而后将念引滴在兽类眉心,便可建立属于人和兽之间的联系,从而人可以对兽进行一些命令指示。  

但一滴念引只能下达一些简单的命令,若是想要更进一步,要么得到更高级的御兽法门,要么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给兽类种下数百念引。  

但数百念引的损耗…  

而翻译完毕之后,秦歌却是抬头看了看江涛,不无担忧的问道:“四老可修炼出真气了?”  

距离秦歌讲道,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