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收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月初,陈方敏的房子开工了。  

有意思的是,木匠老马给找来的电工,是在阳光水岸干活那个电工的儿子,让张洋哭笑不得,不过小孩儿挺精神,活也干的漂亮,到是和张洋相处的挺好的。  

陈方敏看着挺和气,总是笑眯眯的,但其实接触久了才现,这是个急脾气,而且当领导当时间长了,特别喜欢号施令。  

不过还好,张洋是个爽直的性子,两个人还处的来。  

房子开了工,张洋的事情反而就少下来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另外几套房子的方案。  

五月中,谭玉玲和曹启伟的装修方案还没定下来,杨洋的又叫张洋去大昌联系一个她的朋友,其实是农民的朋友,小,他也在中央王府买了房子。  

巧合的是,这三家,还有陈平的房子,四套房子全是和陈方敏家一栋楼,十,十三,二十五三层,谭玉玲和曹启伟在一层,门对门。  

陈方敏家在十六楼。  

杨洋已经回重庆了,张洋自己开车跑到大昌。  

这一家人女的姓祝,在大昌经营了一家有点大的酒楼,算是高收入家庭,很是有点钱的样子。  

两口子都是大个头,大身板,反正都比杨洋一米七三高,他家的小女儿看上去都比张洋猛一截,让张洋压力好大。  

几个人就在饭店的一楼大堂聊了一下,张洋听了一下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对于一些细节问了一些问题,确认了一下他们想要的颜色样式还有风格。  

必竟他们在大昌也没时间出去,跑一趟太痛苦了,在大山里绕三个小时真的相当不舒服的体验。  

坐船进来到是不遭罪,但是时间上又不好控制,晚了就没船出不去了。  

很快时间就进了六月,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万州这边安置楼的房子也马上到期了。  

张洋也终于没有那么忙了,开始在巫山找房子。  

但和万州一样,大部分老房子都是步行楼,虽然大部分只有五六层,但加上地形就不能这么算了。  

在神女大道那边到是有合租公寓,但都是半地下,又脏又乱又潮湿,条件实在是太差了。  

杨洋的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到是说她们小区有人往外租房子,张洋苦笑着婉拒了。  

她家住在水利小区,是巫山最高的步行楼,九层。  

她家就住在九层,张洋和杨洋来过两次,简直是太痛苦了,一想以后要天天爬九楼张洋就想去跳长江。  

跑了几天,最后还是陈平再一次帮了忙,给了张洋一个电话,房子就在中央王府里面,也是二期刚交的,不过因为是用来出租,屋里就铺了磁砖。  

正好杨洋从重庆回来了,两个人联系房东去看了一下房子,因为是新房刚收拾好,虽然简单,但看起来到是也还舒服。  

屋里只有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厨房灶台上的孔还没有开,衣柜也没做,卫生间里水龙头都还没装。  

谈了一下价钱,老板要一万三。巫山和万州差不多,电梯楼的租金比步行楼要高很多,差不多是翻三倍的样子,比起主城也不差什么了。  

两个人其实对这套房子都挺满意的,没办法,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了,起码这是电梯楼,新房子,而且中央王府小区里的环境还是相当好的,可以说是巫山最好的小区了。  

最后,张洋和房东谈了一下,衣柜,卫生间的龙头面盆,这些他来装,抵一部分房租,房东也同意了。  

签合同,交钱,房子租了下来。  

房东去联系马上装厨电和热水器还有主卧的空调,张洋去买面盆龙头这些东西回来安装,又从重庆买了沙下来。  

茶几和电视柜没买,直接让木匠用板材做的,还有衣柜。  

两个房间都不大,张洋干脆让木匠把次卧做成了衣帽间。  

房子租下了但是暂时还用不了,两个人还是住在温馨宾馆里等着。  

从小区出来,杨洋想吃火锅。  

巫山最出名的饭店就是仁和,开了几个大馆子,大排档在市政广场,火锅店在东转盘,都在半地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巫山有一半的门面都是半地下结构。  

吃了火锅,两个人又溜达到北边的保利万和看了场电影,这才拉着手回到宾馆。  

杨洋进了房间去洗澡,衣服裤子包包扔的到处都是,张洋就起来收拾,该挂的挂起来,该叠的叠起来,一不小心,把杨洋放在床角上的包包碰翻了。  

包包从床角侧栽下来,包里的东西洒落在地上。  

张洋就蹲下来捡。  

包里什么都有,充电器,一些会员卡,钥匙,糖,巧克力,化妆品,手机,眼镜药水,一些乱七八糟的收据票。  

杨洋什么都喜欢顺手往包里一塞,又从来不去整理。  

结果收拾差不多了,张洋一愣,把塞回包里的一张收据又拿了出来。  

袁家岗七天酒店的开房收据,看了看日期,杨洋回去的第二天。  

开房人是杨洋,不用想,她用自己身份证自己出钱开的。  

张洋把包包放到一边,把收据摆在床上,坐在那呆。也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百感交集,就感觉心脏在不停的抽动着。  

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水声一停,杨洋用毛巾擦着头从卫生间出来:“你干什么呢?怎么不脱衣服?你不洗洗呀?白天出那么多汗。”  

张洋没吱声,呆呆的看着那张收据。  

“什么呀?”杨洋走过来靠在张洋身上弯下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