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战斗结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突击步枪和连击弩,这是大个的另一套武器,全是迅速释放多次攻击的远程类武器,而且也都是双手武器。  

隐想了想,切换出了此战的第三套武器:双弦和点钢箭袋。  

双重散射。  

大个闪过九支箭,虽然命中一支,但是并未造成多高的伤害。  

大个使用连击弩释放奥术射击,使用突击步枪释放贯串射击,而且几乎是同时释放的。  

左右手同时释放两个技能,隐并不觉得有问题,但他还是惊到了,他想不到对方这么厉害。  

要知道即便是重生的隐,现如今也不能同时释放,这不仅仅是要技术高超,要对技能极其了解,更要掌握某些天赋技能。  

前两个条件隐完全没问题,但天赋技能他就弄不到了,这足以证明对方不仅实力高超,而且运气爆棚。  

言归正传。  

大个对隐释放了奥术射击和贯串射击,而这两个技能的飞行速度本就不慢,被这两种武器射用出更是增加了它的数量:  

五支附带奥术射击的箭矢和十发附带了贯串射击的子弹攻向隐,几乎封死了隐全部的闪避方向。  

一旦被命中,不仅会受到高伤害,更是会因为两种技能的高力道击退;一旦身体不受控,哪怕只有一秒,也足够大个抓住,之后的连续技会让隐死无葬身之地。  

只有后退可以脱离箭矢和子弹的射程,但两者速度比之移动速度高出太多,根本来不及跑出射程。  

然而,隐并非毫无应对之法:  

再次开启为了省内力而关闭的剑刃乱舞。  

开启状态的同时,隐早已经快速后退:因为此地极其空旷,所以他根本不必担心后面的地形,后退的速度比之正常前行的速度并不慢多少。  

后退的同时,各种技能接连用出:  

镜之分身,双重震荡射击。  

关闭剑刃乱舞,双重散射,双重连击箭,双重贯穿射击。  

镜之分身用出,隐只用面对五支奥术箭矢。  

剑刃乱舞状态下的震荡射击,可以同时攻击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就是五支奥术箭矢,双重震荡射击使得每支箭矢被攻击两次。每次都可以减速80,最后仅剩初始速度的4。  

双重散射同样可以攻击每支箭矢两次。  

双重连击箭被隐用出了与双重散射同样的感觉。  

经过前面多次攻击,附带奥术射击的箭矢不仅速度很慢,更是改变了攻击方向。  

最后的双重贯穿射击压轴,不仅把剩余的两支攻向隐的箭矢劈开,更是攻向了大个。  

射出双重贯穿射击的同时,隐改变后退为前进。  

移动双重蓄力箭准备中。。。  

说来很多,实际从隐开启剑刃乱舞并后退,到射出双重贯穿射击并前进仅有5秒左右。  

而这五秒仅够大个的蓄力技能到一段。  

隐正是因为发现对方准备着蓄力技能,才如此应对。  

“咻咻”  

“咻砰”  

两人的蓄力技能同时用出,不同的是隐的是双重三段蓄力箭,大个的是五支四段蓄力弩箭。  

隐等级本就低于对方,蓄力段数又比对方低一段,箭矢数量又少,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释放出四段蓄力以后,大个准备其他的读条招式,但他再一次判断失误,低估了隐。  

上一次低估了隐,被隐用一系列攻击破解了奥术射击,还难能够准备反击;这一次低估更是断送了他的胜局。  

隐的蓄力箭虽然只有三段,但却是从两个角度攻击;大个的蓄力箭虽然因为甩弓,五支箭矢攻击方向不是一条直线,可还是只攻击一个方向。而且,正是因为他的甩弓,造成了隐扳回一局,开始占据有利局面。  

隐这一次的蓄力箭不仅仅是普通的蓄力箭,而是开启了弹射的蓄力箭。  

大个的甩弓,让隐的弹射蓄力箭每支成功打偏两支箭,双重蓄力箭一共打偏四支箭,还剩一支蓄力箭,凭隐的闪避技术自然轻而易举的躲过。  

这一切都在隐的预判当中,所以射出双重三段蓄力箭以后,隐便做后续的准备了:  

玄泽钉:含有水系魔力的钉子,无视任何被动性质的防御,伤害0。  

虽然没有伤害,可以隐的暗器技术,打断大个的读条技能是毫无问题的。  

从二人一起射出蓄力箭,到隐射出玄泽钉打断大个读条,也就一秒左右。而且射出玄泽钉的瞬间,隐便发动了潜行。  

切换武器:阴阳匕和蚀骨獠牙。  

突袭,影袭,连击3,背刺,凿击。。。  

隐又是一系列近战技能和普通攻击组合成的连续技。  

虽然隐的攻击没停过,但大个还是能够找到机会反击。  

大个是完全的远程职业,近战能力并不高,近战技能也是使用技能书学的少数技能;而隐则是半近战职业,近战能力更强,近战技能也比他多的多。  

因此,即便大个等级更高,打隐更疼,装备更好,受到的伤害更低;但隐的输出效率还是更胜一筹,要不是他的血量更高,恐怕早就结束了。  

正因为大个血量更高,两者血量掉落比例的速度差不了多少。  

现如今二人的输赢,就是看谁能够更快一步干掉对手。  

抹喉!  

隐以不足30的残血,用抹喉收割了大个最后一丝血量。  

“好险!”隐躺在地上喘着粗气,仅吐出两个字便再也不想说话了,甚至连喝药补血都不想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