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感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也不会放过这些蓄意已久的噬生虫。  

更何况,艾冲浪还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呢?  

返程时,一驾马车,两骑良驹,让艾冲浪等人的脚程明显比来时慢了不少。  

马车上,姚远化父子、邵贵妃母子相向而坐,重穴被封的四人均是一脸的苦色。  

同时,还有些许悔恨。  

目前被噬生虫牵连的五人中,姚远化无疑是最为冤枉一个。  

此时,他也是追悔莫及当初与石阳生一见如故,进而结为生死之交。  

为了真挚的友情,临别时赠送了一只在南蛮部落最为贵重的噬生虫作为纪念。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只小小的虫子,竟然会要了五条人命。嗯,目前来看至少是五条。  

至于邵贵妃和三皇子那边还会不会有所牵连?  

在他想来,应该有。  

谋杀皇后娘娘,给皇帝老儿戴上两顶泛绿的大帽,两件这么大的事,断不可只死五人就能打得住。  

唉,交友有风险,出手须谨慎啊!  

后悔之余,不由又有那么一丢丢不甘没想到一身正气、智计过人的石阳生,竟然是这种人,胆子竟然汪到如此程度!  

这不是典型的老牛吃嫩草么?  

都快百岁高龄了,竟然还跟四十余岁的邵贵妃搅和在一起!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邵贵妃还真如熟透了的水蜜桃一般充满诱惑。  

尤其是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还真特么勾人!  

难怪犬子也抵抗不了她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嗯,换成自己,能否抵抗得了她的诱惑?  

恐怕有点难!  

而且,给一国之主戴绿帽…想想就很刺激,想想就很有成就感。  

还真是红颜祸水啊!  

石阳生和犬子倒也死得不冤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嘛!  

可劳资呢?  

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骚。  

不甘之余,不由又有那么一丢丢佩服这个大郑皇帝也真是厉害!  

他怎么就能请动武神大人呢?  

那可是当今武林第一高手啊!  

也只有他,才有这个实力将神使大人这个身份扮演得惟妙惟肖。  

若不是艾大人亲自出手,谁又能将自己从神龙部落带走?就是大郑出动军方也不能。  

自己好歹也是神龙部落的大巫师不是?神龙部落能迅速成长为南荒第一势力,自己绝对功不可没!  

可以说,自己在南荒跺跺脚,地面都要抖三抖。  

然而自己的威势,在艾大人面前却是不堪一击!  

在最受南蛮人崇敬的神使大人面前,自己根本毫无反抗之力,人家只是轻飘飘地一句话就解决了自己。  

“神龙部落的姚家父子乃是罪恶的使者,企图打下南蛮部落内部,做邪恶之事。那对从外界来的母子,正是他们的帮凶。”  

就这么一句话,神龙部落立即毫不犹豫地绑缚了自家父子和邵贵妃母子,并乖乖地交到了艾大人手中。  

唉,大郑皇帝能请动艾大人出手,咱服气!  

败在艾大人手中,咱更是无话可说!  

就凭他成功扮演神使大人,以及一举击败域外三国的手段,就令人叹为观止。  

这两件事,咱一直都想办成来着。  

可是近二十年过去,咱仍然只是一介巫师。  

实力不济,然并卵!  

活到姚远化这等年纪,一切都已看得通透。  

他知道,既然是艾大人亲自出手,他绝对没有侥幸逃脱的可能!自家父子算是彻底栽了。  

不过,他并不怨恨艾冲浪。  

毕竟,人家是站在正义的角度行侠仗义。  

客观而言,石阳生这事做得确实有伤天和:睡了人家贵妃不说,还要得寸进尺地谋杀人家正宫皇后,还想要夺走人家江山。  

特么真当人家堂堂皇帝是泥捏的不成?  

所以,石阳生死于非命,那是罪有应得!  

石阳生为自家儿子谋取皇位,无论再怎么做得过份,都还情有可原。  

相比起石阳生来,姚力海这个傻子就傻到家了!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邵贵妃再重要,难道比自己的小命还重要?  

蹄声嘚嘚。  

敲打在行人寥寥的官道上,显得很是清脆。  

姚远化紧闭双眼,连看一眼姚力海的兴趣都没有。  

事已至此,他还能怎么着?  

当初应石阳生的要求,让姚力海去给三皇子当老师这步棋,还不是得到了他的同意?  

他的本意,是让儿子奔个前程,不像他由于躲避仇家追杀,只能一辈子偏居于南荒一隅。  

儿子还年轻,不能就这样耗费光阴。  

而且,给三皇子当老师,至少身家性命是有保证的。即使仇家势力庞大,但也不敢在大郑神都动武。  

更何况,还有石阳生这个武功强横的老友照拂呢?  

没想到,这一去不但葬送了其年轻的生命,甚至连自己的老命都难以保全。  

要说错,都有错。  

要说没错,也都没错。  

自己的错,是不该做出那个决定。  

没有那个决定,儿子就不会出现在邵贵妃身边,也就不会被其所迷。  

不会被其所迷,也就不会做出引火烧身的蠢事!  

可是,谁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儿子谋取一个光明的前程,咱错了么?  

儿子的错,是太过实诚、太过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