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去暗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界,以仁心推己及人,化干戈为玉帛,合天地于一气;心中无我,天人合一。  

这,才是武道的最高境界。  

既无愧于心,又坚守本心;既设身处地,又大公无私;既无他无我无相,又以事实为准绳。  

反正,就是以天下苍生幸福为己任。  

如此,自然胸怀宽广,自然神清气爽。  

他们解决干戈的方法灵活、手段多样:或许会以暴制暴、以杀止杀;或许会利益交换,或许会威逼利诱,或许或晓利明理…  

具体采取什么手段,酌情而定,并不拘泥于形式。  

如此飞扬跳脱,洒脱无双,却又天下为公之人,才有机会登顶武道之巅!”  

见众人皆沉醉其中,艾冲浪的声音更加舒缓——  

“路,有千万条。  

道,同样有千万条。  

武道,虽然只是道的一种,同样数不胜数。  

从大龙王朝新加入我飞龙宗的副宗主王铁锨,很多人或许还不认识。  

他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铁匠,打铁近三十年,硬是让他摸索出了自己的武道——用锤之道。  

他原本根本不会武功,但形成了自己的武道之后,习武不过短短五个月,已经一路突飞猛进,如今已成了一位大帝大能。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说明武道并非必须先习武再悟道。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悟道后习武也未尝不可。  

当然,此法限制性极大,那就是必须得是资质卓越、心地纯真之人。  

对于大多武者来说,还是边修炼边感悟为妥。  

艾某人突发奇想之下,独自在密林中做樵夫半年,有幸悟出了刀道。  

我之悟道,并非资质有多高,而是武功使然。  

武功到了一定境界,对道的感悟就要容易得多。所谓‘一通百通、道道相通’,正是如此。  

从这方面说,先努力提升自己的武功等级,再细细回味,慢慢悟道,也未尝不可。  

归结起来,我们武者悟道大体有三种途径:先悟道后习武,连修炼边悟道,先修炼后悟道。  

具体选择哪条途径,就要看你自己适合哪一条了。”  

艾冲浪的声音平和中正、不疾不速,在偌大的演武场缓缓飘荡,每个人都清晰可闻,宛如当面交谈一般。  

两个时辰的讲武,整个演武场除了艾冲浪字正腔圆的讲武声,再无其他声响。  

掌声雷动?  

欢呼如潮?  

一次都没有!  

是艾冲浪讲得不好?引不起众人的共鸣?  

恰恰相反!  

是他讲得太过精彩,以致让众人入了迷,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  

就连那些佛门高僧和得道之士,也莫不如是。  

艾冲浪虽然年轻,虽然是第一次讲武,但有‘丹田大能’全力相助,有前世淌漾网络的经历,忽悠这些没读过几本书的人根本不在话下。  

跟佛门道宗云里雾里的念佛讲道不同,艾冲浪的讲武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即便是寻常百姓,也能听个似懂非懂。  

再加上他头顶那面天下第一高手的光环,他的讲武自然是大受追捧。  

因此,原本只打算讲武三日,在众人强烈的恳求下,不得不延长两日。  

收获的信徒,更是呈几何式增长。  

五日讲武结束时,演武场四周竟然不知不觉地滞留了无数飞禽走兽。  

它们,竟然也听得着了迷!  

而且,竟然也产生些许不同人类的信仰之力!  

这,也让艾冲浪升起一个念头:是否将三支猛兽大军集中起来,也搞一次讲武?  

念头甫一兴起,却立即被浇灭。  

跟三支猛兽大军讲武,固然能收获一些信仰之力,但比起人类来却少得可怜。  

毕竟,猛兽猛则猛矣,神魂力却是弱得可以。  

自己都没有多少神魂力,又能产生多少信仰之力?与其做那鸡腿刮油之事,还不如多宰几头猪!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多在异国他乡举办几场讲武就好。  

讲武结束后,庞大的信仰之力不要命地涌向艾冲浪。不过短短三个月时间,艾冲浪的境界已达到小武神大圆满,只要心境达到要求,随时可能晋入大武神之境。  

而根本不存在境界壁垒的盘天斧,在吸收了海量的信仰之力后,武力值也是一路飞奔,直到跟艾冲浪持平后方才停下前进的脚步。  

它有一种预感:要想晋阶大武神,仅靠信仰之力恐怕很困难。  

跟主人一样,它还得提升自己的灵智境界才行。  

即便止步于小武神大圆满之境,盘天斧已很为满意。它认主才多久?  

满打满处才九个月而已!  

短短九个月时间,它的武力值就接近了巅峰期的水准。而追随前主人上百年,却只增长了两个大境界。  

两任主人同样都是小武神,差距还是蛮大的。  

飞龙宗,已然拥有两位小武神的战力!  

这个现状,艾冲浪自然是满意之极。  

对盘天斧近乎于神迹的晋阶速度,连妖孽如艾冲浪者也不由暗自咋舌佩服:这盘天斧资质如此了得,简直就是飞机中的战斗机啊!  

随即转念一想——  

同为排名前三的十大神兵,‘后羿’神箭断不可能比盘天斧差得如此之多!  

难道,它身上还有暗疾不成?  

马良神笔不知什么原因,并未列入十大神兵。但从其表现来看,它绝不弱于‘后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