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展身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再说了,论智谋,那银狐虽然狡猾,又岂是机智绝伦的艾冲浪的对手?  

更何况,他还有“丹田大能”这样的强大底牌?  

实在不敌之时,大可以先以神魂力击之,再以“三昧真火”攻之。  

出其不意之下,定能收到实效!  

艾冲浪固然成竹在胸,而瞧清楚强敌武力等级的两大四等兽,则显得无比的自信只是相当于三等兽的战力?  

哈哈,面对咱两大四等兽的两面夹击,这小子哪有什么胜算?必跪无疑!  

其依仗者,神出鬼没的轻功而已。  

如果他想取胜,仅凭高来高去的轻功当然不行,还得出手击杀不是?  

而只要他敢近身作战,以咱之能,岂会给他脱逃之机?  

当前,不奢求能够一举击而杀之,只盼望能围住此人、不让其脱身。  

至于猴宗,暂且由同盟军牵制住即可。  

待咱建功之后,再亲率大军围剿不迟。  

对了,此处都已经打得轰轰烈烈了,那老猴儿怎么一直没有出现?  

另有打算?  

以它的愚木脑袋,能想出什么好点子?  

难道它又喝醉了?  

哈哈,多半如此!  

嘿嘿,真是天助我也!不过,上天待这老猴儿已然很是不薄。经常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说,就算死,也能做一个毫无痛苦的醉死鬼。  

想法很美感,现实很骨感。  

两大四等兽一心想困杀艾冲浪,然而以一已之力独对两大强敌的艾冲浪,却无意拖延时间。  

在成功将银狐吸引至自己所在的战场后,艾冲浪当即展开了主动出击。  

他全力打击的对象,主要是那条巨蟒。  

其攻击力、防御力虽然极其强悍,但相对银狐而言,脑袋却不怎么够用,身法也远如不银狐灵活。  

防御力强?  

天底下有“三昧真火”攻不破的防御么?  

只要让它那庞大而笨拙的身躯沾染上一丝“三昧真火”,其命必休!  

艾冲浪的目标虽然是巨蟒,但他却采取了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打法,直接将银狐作为了进攻目标。  

此举,主要目的自然是掩人耳目,让巨蟒放松警惕。  

银狐的账面实力虽然强于艾冲浪,但身法却远远不及。艾冲浪倏忽来去之间,很快将其逼得手忙脚乱。  

如今的巨蟒,与银狐犹如同一条线上的蚂蚱。  

银狐一旦有个闪失,它单独对付诡计多端的艾冲浪,哪有什么胜算?  

因此,眼见银狐情势危急,巨蟒岂肯袖手旁观?自然是怒吼连连,攻势不断。  

然而,无论它如何努力,其速度又怎么及得上艾冲浪的“缩地成寸”神通?  

虽然银狐尽力拖延、全力阻拦,但巨蟒的攻势仍然全部落空,两大四等兽很难形成合力。  

如此一来,艾冲浪即便是以一敌二,即便是以弱击强,但一心游斗的他竟然大占上风。  

眼见情势不太对劲,狡猾的银狐一改之前那纠缠不休的打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一套“狐影拳法”使得密不透风,根本不给艾冲浪任何可乘之机。  

就在战况陷入僵局之时,艾冲浪突然身形连续几个腾挪,转眼之间人已消失不见。  

再次扑空的巨蟒忽地心生警兆,大惊之下,急忙毫不犹豫地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就地十八滚。  

然而,仅仅滚得三圈,艾冲浪已然凭空出现在其腰身,一丝“三昧真火”迅速点在其七寸之处。  

一击得手的艾冲浪,根本不作任何停留,身形一晃,再次消失不见。  

巨蟒虽然必死无疑,但四等兽临死之前的反扑,艾冲浪却也不敢轻掳轻锋。  

直到此时,银狐方才反应过来好狡猾的小子,采取的竟然是“声东击西”之策!  

待要前扑支援时,忽然脑后白影一闪,凌厉的掌风,再度源源不断的袭来。  

艾冲浪这几下出手,可谓电光石火。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艾冲浪对银狐的攻击从未间断过似的。其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银狐无奈之下,只得一面继续施展“狐影拳法”,一面悄然观察巨蟒的动静。  

一看之下,不由大吃一惊。  

巨蟒七寸之处,最初不过只有星星点点的火苗,但转瞬之间,竟然燃起了熊熊烈火。  

无论它的“就地十八滚”如何厉害,硬是无法扑灭身上之火,反而越烧越旺。  

见闻广博的银狐立即知晓:此火绝不简单,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神火!  

银狐的祖上,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尾妖狐。  

数千年前的封神之战,姜子牙、哪吒两人都拥有一项神通神火。  

不过,照祖上流传下来的说法,他们的神火,并没有艾冲浪这般来得随心所欲。  

罢了!  

猴宗有如此妖孽人物坐镇,此战已立于不败之地。  

反观已方,灰狼已故、巨蟒将亡,三大四等兽仅仅余下自己,还如何抵敌得住?  

想到此处,来时雄心勃勃的银狐,顿时战意全无、退意渐生。  

可现在的问题是,还能够全身而退吗?  

答案是不能!  

不但同盟军不能,自己恐怕也不能。  

虽然身处另一方战场,但同盟军与猴宗的战局态势,一直被银狐瞧在眼中此时的同盟军,与自己一样,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处于全面挨打的状况。  

猴宗的战斗策略是远攻近击。  

以飞石实施远攻,以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