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战狼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一出好戏》《无名之辈》《白蛇缘起》《流浪地球》,无一不是凭借着观众们有口皆碑的称誉,后期发力逆势而上。  

《战狼2》让“小镇青年”走上了市场。  

这些人相比那些流量粉丝,他们人数是以亿记。  

他们不在网络上发声。但他们会花钱买票,用脚投票。  

有人说他是运气好,有人说他是在发爱国财。  

有人把他的电影贬得一钱不值,把他的观众和他挣来的票房贴上包括“脑残”、“粉红”之类的负面标签。  

更有甚至,甚至直接将炮火轰向他,各种针对他的嘲讽、羞辱、谩骂和人身攻击层出不穷。  

但是其他电影人能够当特种兵当一年多么?  

能够筹备《战狼1》将近七年么?  

等到《战狼2》已经是十年了。  

他们敢抵押自己的房子么?  

十年磨一剑,不成功才是没有天理。  

资本是什么样子,不就是那烂样么?  

他为《流浪地球》投资六千万,零片酬出演31天。  

在当时,几乎没人看好《流浪地球》。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加上一群岌岌无名的演员,就是这么一群无名之辈,居然要拍摄一部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硬科幻大片?  

无论是电影从业者,还是中国科幻迷,都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投资方「万达电影」,做出了在当时看来相当明智的选择:在整个剧组最需要钱的时候,中途撤资。  

在万达撤资的时候,他来了。  

制片请他客串,他二话不说,就看剧本。  

看完剧本,说了句牛逼,然后就找导演见面。  

见面,喝酒,一顿喝,事儿就成了。  

说是客串,结果一演就是一个多月。  

拍着拍着,发现剧组资金紧张,吴京大方地说“没关系,我不要钱”。  

然后就发生了万达中途撤资的事件,剧组突然陷入资金困境。  

就在这节骨眼上,吴京雪中送炭,一口气往剧组投了六千万。  

于是,中国电影史上前无古人的一幕发生了:  

本来是来客串的演员,演着演着成了小半个主演,不拿一分钱片酬,自己还投了几千万,而投的还是一部自立项以来就没人看好的电影。  

有人问吴京,你不怕拍坏了,把你毁了吗?  

吴京居然说我不怕,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要强。  

就因为觉得剧本牛逼,就因为这是第一部中国硬科幻电影,吴京赌上了天价的资产,和对演员来说最珍贵的名誉!  

站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上,几乎所有人都会惊呼:  

吴京,你是不是疯了?  

这已经不是吴京第一次疯了。  

拍《战狼2》的时候,吴京将自己的别墅抵押,换来8000万抵押贷款投入剧组。  

他说自己曾想过,如果亏本就过回苦日子,还说几平方米的小屋子,自己小时候也住过。  

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吴京早就做好了失去房子的准备啊。  

这是幸运么?  

这是他做别人不敢坐的事情,他有失去一切的胆量,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说他发爱国财,他本身就是爱国的呀!  

08年,他亲赴灾区,帮助救援。  

这些经历和照片,他本人没有在公共场合提过,而照片之所以会流出,是网友翻他博客时找出来的。  

而除了身体力行援助灾区,他还和他的妻子一起通过壹基金向灾区捐款百万。  

那时的他可还不是后来的功成名就。  

所以,如果这都不算爱国,那怎样的行动才算爱国?  

这么些年来,他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爱国的信念。  

而无论是《战狼》、《攀登者》还是《我和我的祖国》,他都在电影中真诚地传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既然如此,那又何来“把爱国当生意”之说?  

赌上房子、事业乃至性命的电影,愣是被编排成了笑料、段子和遭人鄙夷的符号。  

而“战狼”居然变成了“无脑爱国”、“直男癌”和“键盘侠”的代名词。  

但凡谁在网上说几句维护祖国的话,就可能会被扣上“战狼”的帽子,然后被大肆调侃一番。  

更可怕的是,对他的嘲讽和谩骂很快就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畴,变成了低俗不堪的玩笑和人身攻击。  

他为拍戏卖房筹款,甚至差点付出生命,这其中所有的敬业、奉献和牺牲,时至今日,居然变成了一地鸡毛,无人在乎。  

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那么多滥用替身的演员,他们不恨。  

那么多跪舔资本的导演,他们不恨。  

那么多粗制滥造的烂片,他们不恨。  

而当他拿命拍的《战狼2》票房突破56亿,当他投资并参演的《流浪地球》上映5天票房超过15亿,他们却恨他恨得要死。  

所以,他们究竟在恨什么?  

有人推测,是有一些见不得光的力量在恶意带节奏。  

那些眼见着他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电影资本大鳄,他们的嫉妒之火早已如火如荼。  

而正是这些资本大鳄们捧红了一个又一个不学无术的流量明星,炮制出了一部又一部毫无诚意的垃圾电影。  

他们自己当然不能下场撕逼。  

于是他们就隐身幕后,动用资本,雇佣水军,煽动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