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元神元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件阳神法器,很快便法力耗尽,被陈鸿宇镇压了下来。  

“那天河剑宗的剑修大概也绝对想不到我两道分神之间的联系。  

此次,若非是有着两界联通功能的存在,直接让龙珠到了人道分神手中,就凭借我这人道分神此时体内一团乱麻的情况,是根本无法抵挡住这一招攻势的。”  

使用龙珠以及玉如意将那一柄阳神剑器,陈鸿宇人道分神这才急忙朝着郡城敢去。  

既然这些事宜以及处理完成,还是赶快感到本体旁边护法吧。  

即便是此刻人道分神伤势严重,但是寻常的阴神修士或者是半步阳神修士也绝对不是对手。  

江阳郡城之外,陈鸿宇立于地面之上,望着天空之上堆积的劫云。  

天变之后,青云界之中规则变迁,这天劫自然也生了出来。  

“筑基境界破入金丹境界渡的乃是四九天劫,而金丹踏入元神境界渡的则是六九天劫。  

我本体虽然修行不足百年,但是因为功法已经修行资源的大力投入,根基浑厚无比,再加上如今已经是半步元神,渡过天劫不过易如反掌。”  

半步元神不代表一定能够踏入元神境界,只是代表已经初步触及到了元神境界,踏入半步元神境界困顿一生的修士可是为数不少。  

只不过,他自然不可能停留在半步元神境界,因为分神的原因,他早就明悟了元神奥妙,随时可以引动天劫踏入元神境界。  

只不过,为了夯实根基,他一直在压制自己的境界,为的就是在成就元神境界之后的天地洗礼之中获取更大好处。  

陡然之间,一道雷霆猛然自天际之上的劫云之中落下,然后轰入本体肉身之中。  

劫雷入体,陈鸿宇只觉的浑身上下有着一股酥麻之感传来,精气神在这劫雷的淬炼之下开始融汇起来。  

这一次,可不是金丹期那样只是凝聚金丹作为精气神的中枢。  

一道道劫雷不蹲自天际之上落下。陈鸿宇只觉得体内的精气神三包不断融汇,就连识海之中的神魂也在不断下沉向着金丹而去。  

“这劫雷乃是天地感应而生,在这毁灭之意之中还蕴含着独特的生机。  

吸取了这些劫雷之中的力量,可以使得根基更加浑厚,而且精气神融汇的速度也能变得更加迅速。  

今日,就再次重演凝聚金丹境界渡劫时的场景!”  

心中思绪之际,他身形一转直接朝着天际之上的厚重劫云之中飞去。  

他自然不是莽撞到不知天高地厚,一方面是因为根基浑厚,他现在单单凭借肉身就可以轻易击败寻常的金丹圆满修士,虽说劫云之中的雷霆之力更加猛烈,但是他也不是不能承受。  

另一方面,就是他本身携带的种种疗伤秘药以及他积攒的浑厚气数。  

两方面结合起来,又怎么可能渡不过雷劫。  

轰!轰!轰!  

一道道沉闷声音不断响起,但是陈鸿宇却是不断在劫云之中穿行,借助着劫雷的力量来淬炼己身。  

地面之上,诸多修士望着直接冲进了劫云之中的陈鸿宇,那些来自青云界的金丹修士纷纷惊叹不已。  

“这,陈师兄还真是凶猛,竟然直接肉身冲入了劫云之中。”  

此时,一个与龙宫有些渊源的修士感慨道,“我一位加重长辈与阮河龙宫龙君交好,因此对于阮河之中的事情了解一些。  

据说陈师兄十数年前凝结金丹渡四九天劫之际便是直接冲入了劫云之中。”  

“如此说来,陈师兄冲入劫云之中渡劫的方式还是有前例可循?”一个半步元神修士正在感慨,忽然微微挑眉惊讶不已,“等等,你说什么?数十年前?  

陈道友这才进入金丹境界多少年,怎么这么快就已经开始渡六九天劫。  

而且看这迹象,恐怕这对无数人来说难以渡过的六九天劫对于陈道友来说也是轻而易举。  

我青云界投入炎帝一方的数十个修士,最终竟然是陈道友最先凝聚元婴,成就元神第一境。”  

说话间,这个半步元神的修士的神色复杂无比。  

炎帝一系,东辰世界进入青云界的金丹境界以上的仙二代有着数十,而他在进入青云界之初就已经是半步元神。  

虽说只要等到青云界封神大劫结束,甚至在那之前,他也能踏入元神境界,甚至日后说不得还有着一尊青神位可以到手。  

但是此时与正在天上劫云之中肆意穿行的那个人比起来,自己差的可着实有些远了。  

因为攻破江阳郡城占领青州而即将到手的大笔功勋,它突然就不香了。  

此时,雷劫之中劫雷已经停了下来,却是陈鸿宇已经渡过了雷劫。  

只不过,他此时的形象却是不太好看,整个人焦黑一片,四周有着肉香味弥漫。  

即便是有着他早早推演出的炼化劫雷的秘法,渡过这雷劫之后,他的状况依旧好不到哪里去。  

甚至,不止他自身,就连与他一同在劫云之中穿行的赤云剑剑身之上都是黑不溜秋的。  

只不过,虽然一人一剑的状态看起来不是很好,但是陈鸿宇心中趋势欣喜不已。  

丹田之中,一道由金丹和神魂融汇而成的元婴静静悬浮其中。虽然这一道元婴由于刚刚凝结的元婴,还显得有些虚弱,但是上边的契机以及元婴显现的六岁孩童模样,却是无不说明了陈鸿宇的底蕴与强大。  

元神三境界,元婴、化神、洞真。这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