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今宵多珍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搞定了少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之后,万承基带着孟良等人来到一座花园式的别墅。  

一位衣衫整齐的管家将孟良等人迎进别墅,孟良看到了里面的一男一女两个人。  

男子三十多岁的模样,很胖,身体几乎挤满了整张椅子,女子则是二十多岁,容颜极美,身材也极好。她正在弹钢琴,胖男人一脸惬意地听着。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延平王府的二十七王子郑安歌,负责粤闽三州的戏剧部。王子殿下,这几位是我的同学,他们想搞一个唱片公司。”万承基道。  

胖胖的郑安歌郑王子站起身,笑着打招呼道:“承基,好久不见!这几位就是你的同学?哈哈,这位一定是在万老爷子寿宴上夺旗的慧空大师!”  

孟良立即道:“见过王子殿下!”  

已经是现代社会了,即使见到王子,也无须行大礼。其实从武林地位来说,延平王府郑家和铜鼓阁万家是同一级别的家族,万承基和郑安歌也是平辈论交,没有高低之别。  

郑安歌道:“你们的事,万家昨天就跟我打招呼了,我们延平王府的地界小,地方性语种的戏剧、电影、唱片,都归我们戏剧部管,你们想发行什么,那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孟良道:“多谢王子殿下!”  

郑安歌道:“你别高兴得太早,这类东西发是好发,但不好卖,我们粤州的地界不大,市场也不大,以前也有些人想出粤语唱片,但是根本没销路!”  

孟良道:“贫僧明白,但贫僧想试一试!”  

这个时候,弹钢琴的女子停止了演奏,笑容满面地向孟良等人走来。  

李芷薇立即招手道:“思彤学姐!”  

“呀,居然是芷薇,你今年毕业了?”  

“没有,我明年毕业,今年是大四!”  

原来,美貌女子是李芷薇在顺天音乐学院上学时的学姐,名叫郝思彤,现在嫁给了郑安歌做妾。  

郑安歌本人很喜欢流行音乐,与这个音乐学院出身的小妾也很有共同语言,今天听说孟良等人要过来,便约在此地,同时让郝思彤做陪。  

“我听说,你们在万老爷子的寿宴上唱了一首歌,非常好听,不知能不能给我和思彤也唱一首?我俩最喜欢听歌了!”  

孟良回头看了一眼乐队的其它成员,然后笑道:“能给王子殿下表演我们的音乐,我们非常荣幸!”  

郑安歌的别墅里本就有各种各样的乐器,根本不用孟良等人准备。李芷薇抱过来一台电子琴,回头望向孟良道:“慧空,我们唱哪首歌?”  

孟良略一思考道:“先唱一首今宵多珍重吧!”  

“好。”李芷薇点点头。  

因为种种原因,孟良在地球上的国家20世纪的文化产业相对滞后,当时流行音乐的前沿是港城,是台地。  

提到八十年代的港城音乐界,那就不能不提谭张梅陈。80至84年,陈百强堪称是港城最红的男歌手,也被誉为港城第一位实力派偶像歌星,84之后,他的人气渐渐被谭张超过。  

今宵多珍重正是陈百强的经典名曲之一,它原本是一首30年代旧上(谐)海歌曲,进行重新编排之后,被陈百强演绎出一种典雅风格,富于时代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82年,今宵多珍重所属的专辑达到白金销量,83年,该歌曲获得十大劲歌金曲、十大劲歌金曲AGB观众调查最受欢迎奖。  

孟良决定做唱片的时候,就一直在考虑第一张唱片该放入哪些歌曲,今宵多珍重正是被他选定的歌曲之一,少林传奇乐队已经练习过多次,此刻在这里演唱也不会有问题!  

典雅的前奏响起,孟良怀抱吉他,低沉地唱道:  

——愁看残红乱舞,忆花底初度逢难禁垂头泪涌,此际幸月朦胧愁悴如何自控,悲哀都一样同情意如能互通,相分不必相送——  

郑安歌和郝思彤一齐握住拳头,均感觉这首歌十分适合自己的耳朵,那位引孟良等人进门的管家,也伸长脖子静静地听着!  

此刻孟良低沉的嗓音,仿佛将他们代入到了一个场景——一对男女相知相爱,却要分别,他们心中难过,却不得不强抑悲伤,假装欢笑!  

——放下愁绪,今宵请你多珍重哪日重见,只恐相见亦匆匆——  

略略一停,孟良开唱副歌,一句“今宵请你多珍重”,说是放下愁绪,却给人以数不尽的愁绪,让人想起辛弃疾的一首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郝思彤轻轻地靠在郑安歌身边,似乎想到了许多悲伤的过往,嫁为人妾的她,恐怕很多时候都要对丈夫道一句“今宵多珍重”!  

——怀里晴人在怨,相爱偏不能容晴人无言地哭,心怎不隐隐痛…  

孟良继续唱着,尽情地演绎这首经典老歌。他感觉这段时间以来,他的唱功进步很快,像是这类曲子,练习几遍就能找到感觉,他那逆天的嗓子,更能将他想表达的情感烘托到极致!  

当孟良一曲唱罢,郑安歌等人都在鼓掌,郝思彤还抹了抹眼角,她似乎被孟良唱哭了。  

“这首歌好听,真的非常好听!你们的专辑做出了没有?可不可以给我先听听?”郑安歌问。  

孟良道:“阿弥陀佛,王子殿下,我们是准备办完唱片公司手续,再来录制唱片!”  

郑安歌道:“这当然也可以,你们准备去哪录唱片?”  

孟良道:“还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