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远走肃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折腾,就过了年关,年关太子亲,带着十万精兵,五员大将出发了。  

那先锋提前十天到了北方卧龙城。  

李劈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人至二百里的时候,才发现,探报一报,李劈就知道不是好事。  

他问智叟,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来了就办。”  

李劈是带着沈大帅,各将军人马,五十里外迎接。  

臣礼,李劈也得行。  

先锋把意思说了,李劈是没有料到,会是太子亲来。  

他不懂这个,智叟就告诉他,是皇帝的儿子。  

李劈知道,这马都没放好屁。  

十天后,太子亲来了,直接就住进了宫殿,那李劈就去了锁阳城,和沈大帅住在一起。  

太子亲这个人很稳定,也正直,他没有召见北方侯,是抻着,他也想了解情况,各城巡视,他很满意。  

半个月后,李劈被召见了。  

原来他的宫殿,现在太子亲住着,这让他气得一夜一夜睡不着。  

“北方侯,你打肃慎有功,奖赏一会儿自己去领,你下一步是什么打算呢?”  

太子亲来,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打什么肃慎,而是治理李劈称帝之心,有点迹象,就杀掉,来的时候,交待过了。  

“太子,肃慎躲而不出,我派大将张远去了肃慎,已经近半年有余,没有任何的消息,这肃慎是八十万大军,不灭就是后患。”  

“是呀,你准备怎么做呢?”  

“等张远的消息。”  

“等到何年马月呢?”  

太子亲已经把所有的情况都了解了,他心生一计,让李劈带兵远走肃慎,死了呢,也省心了,灭了肃慎呢,更好,将其调往京都,任一武将,扣住,北方则安定。  

李劈脑袋转着,知道坏事了。  

这特么的可是真要命了。  

“北方侯,何意?”  

“我去吧。”  

李劈心里骂着,爷爷去肃慎。  

李劈和智叟在太子亲来之后,就商量了。  

“师傅,我想反了,这太子亲的意思,您也明白。”  

“现在不是时机。”  

这智叟竟然没有吃惊,看来早就料到李劈有这野心了。  

“什么时候?”  

“我们有兵五六十万,那太子亲带来了十万精兵,这十万兵,可是以一顶十,我们的兵自然也不差,但是打起来,谁胜谁败也不一定,何况关城十里之外,有兵八十六万之多,就是防着北方反了。”  

这些李劈自然是不知道。  

“那怎么办?”  

“太子亲说什么是什么,听就是了。”  

所以,李劈是没办法了,只能是这样了。  

“北方侯,果然是一个男人,此去你要带多少兵呢?”  

“肃慎兵八十万,我们只有五六十万,除去老弱病残,不过就四十万兵可用,我想全部带着,血拼,打不败肃慎,也让他实力大减,到时候,太子您驱兵直入,就平定了肃慎。”  

“北方侯,这是你真实的想法吗?那马都可是说你要反了,这宫殿建得是真漂亮,也豪华,不输京都的宫殿。”  

“那差远了,和京城相比,我这就是一个小庙罢了。”  

太子亲来的时候,东门卫也说过,马都胡说八道的成份也不小。  

“太子,您是不是多想了?马都说什么了吧?他走的时候,跟我要十车宝贝,我给的是猪,羊一类的,恐怕他是不高兴了,以前来的时候,那可都是一车一车的拉走宝贝,让他都拉空了。”  

这个太子亲也了解了,看李劈没有说谎,心也是有点底数了。  

“你先回去,何时出兵,出多少兵,带多少将,到时候,我再告诉你。”  

李劈回去,和沈大帅,智叟说了。  

“他不会让你带走全部的兵,顶多就是三十万,如果是这样,你和太子亲说,把我留下。”  

沈大帅说完,李劈犹豫了一下,他的意思,并不想把沈大帅留下,他有自己的打算。  

“如果你能返回来,我做为…”  

沈大帅没有往下说。  

沈大帅的话让李劈有点心惊,他猜到了,李劈心中的想法。  

智叟告诉李劈,一切就是顺其自然。  

三月,李劈带着十将,三十万人马,出发了。  

他走的时候,告诉智叟,让翁三招兵买马,不只是训练海兵。  

智叟自然明白,这个地方,太子亲不知道。  

李劈再走大域,心里难受,此去无多路,生死是难料,他没有想到,会走到这步。  

如果早反了,他也许小命就没有了,他没有想到,京都早就防着他呢。  

三月出发,五月到了肃慎之地,这路上,天气温暖气来,但是肃慎之地,五月份的时候,依然还是很冷。  

两个多月的行程,李劈是心神不定。  

他没有想到,他到肃慎之地,就遇到了张远。  

张远跟野人一样,胡子,头发都很长。  

“侯爷。”  

一声侯,眼泪就下来了。  

李劈下马,抱住张远,紧紧的,他知道这有多辛苦。  

进帐,喝酒。  

“侯爷,我用了你说的战术,吞食,偷袭,这肃慎八十万大军,也是分成各营地,各支,他们之间也有分歧,尤其是大败之后,各支各守,我收了有三分之一了。”  

李劈愣住了。  

“兄弟,成了。”  

把张远给说得直发愣,什么成了?  

李劈琢磨着,这收如果能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