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父子对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张静修的突然闯入搞得有点儿不知所措,冯保和潘季驯两个眼神迷离都还没缓过神来似的。  

以致于张居正问他们说到哪儿,他们一时竟像是哑巴。  

当然,以冯保与潘季驯的经历与头脑,绝非完全没有缓过神来。  

主要是觉得,既然张静修来了,就不宜再谈论判决一事。  

一来,这判决确实够残忍的,都要流徙充军,张静修就是其中一个;  

二来,刚才张居正那番“冷酷无情”的话张静修显然听见了,不然也不会怄气地说不能,那还谈什么劲啊?  

所以,冯保与潘季驯的沉默,是有过考虑的,只是他们都没想到张静修竟然心里鼓着气似的接了过去。  

张居正是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瞅冯保与潘季驯的神情,便立即明白,所以索性问自己儿子:  

“刚才我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  

“嗯。”张静修点头。  

“皇帝要将你们削职流徙充军。”  

“皇帝的旨意已下来了吗?”张静修诧异地问道。  

“还没有,但这是潞王爷的预测。”  

“哦,老大的预测一向很准。”  

“潞王爷本来是要决定救你们的,可我不让,你能明白爹这么做的苦心吗?”  

张居正直截了当问道,自打张静修进来,他就一直冷着脸。  

张静修却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道:“爹,孩儿心中有诸多疑问,还望爹为孩儿解答。”  

张居正没有作声。  

张静修也不管那么多了,他心中的疑问实在太多。  

偏偏朱翊镠又不在,不然他可以直接去问朱翊镠的。  

所以张静修径自问道:“爹对外宣布逝世的消息,人却躲在密室里,这不是欺君欺骗天下人吗?”  

“你爹也是迫不得已啊!”这时冯保插道,“如若不信,你可以问潞王爷。”  

“我当然相信。只是这样做,难道你们没想过后果吗?”  

张居正反问:“这话还用你问?”  

张静修喃喃地道:“这样看来,老大肯定也同意这么做了。既然如此,那孩儿也没什么好问的。”  

“那你现在能理解吗?”张居正又问。  

“能,但孩儿不甘。”  

“皇帝的旨意只能遵从,有什么甘不甘的?”张居正一本正经地道。  

“爹,倘若你真这样认为,那为何要选择诈死呢?”张静修轻轻地反问。  

“…”把张居正问得一愣。  

当然,也包括冯保和潘季驯。他们两个与张静修只停留在认识上,对张静修没有多深的了解。  

但他们两个都知道,朱翊镠与张静修如同亲兄弟,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朱翊镠这般看得起张静修,那说明张静修自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此刻见张静修这般问他自己爹,冯保和潘季驯也算见识到了两分。  

试问天下间能有几人能将张居正问得哑口无言?  

“孩儿倒不是害怕流徙充军,而是想问爹这么做到底目的何在?”  

“假若皇帝一意孤行不听劝告也要倒行逆施,潞王爷便有取而代之的心。”  

“老大要取而代之?”乍一听,张静修吓得口瞪目呆,诧异地道,“莫非老大想当皇帝不成?可他分明只想挣钱,过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啊!老大说了当皇帝多没劲。”  

“为了责任,为了救世,为了救更多的人,不想当也得当。有能力者,当然要上。况且人这一辈子,无论是谁,又有多少事是自己心甘情愿而做呢?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九成以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张居正说得语重心长,一方面解释张静修心中的疑惑,另一方面也是与他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孩儿明白了,”张静修点点头,“是你们逼老大当皇帝的。”  

“…”张居正又一次哑口无言。  

关键是这个“逼”字听着虽然逆耳,可仔细一想,事实可不就是这样?  

朱翊镠确实是被“逼”的。  

本来,他老老实实当个王爷,不愁吃不愁喝,只要不造反,完全可以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  

那样的日子不舒服吗?  

如果不是被人被形势所逼,有必要被褫夺封号贬为庶人还以身犯险吗?  

“爹与老大难道真的要走上一条绝路吗?”  

看得出来,张静修问这一问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痛心。  

张居正黑着脸没说话,感觉儿子还是很幼稚。  

冯保帮衬着回道:“静修,不是我们要走上一条绝路,而是皇帝逼迫我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路。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且为了救人救世。”  

“可若失败,我们…”  

“你要相信潞王爷,还有你爹。”冯保忙抢道。他不愿意听泼冷水的话,也不希望张居正和潘季驯听到。  

毕竟,这确实是一条不归路。  

可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勇气,包括承担选择的后果,哪怕失败了是悲剧。  

张静修终于不说话了,看了看他爹张居正,又看了看冯保和潘季驯,忽然觉得他坐在这里似乎完全多余。  

本来私自闯入这里就不应该。  

念即此情,张静修站起来,躬身言道:“打扰爹爹与冯叔、潘伯议事,孩儿先行告退!”  

“小心点,不要被人发现,不要告诉任何人。”张居正叮嘱道。  

“孩儿知道。”张静修接着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