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万山红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先生,这位是我们亚洲区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先生。”  

“张部长,这位就是委托鉴定的陈先生。”  

张超群瞥了一眼桌上的塑料袋,热情地和陈功握手,“陈先生,接下来的鉴定工作就由我来进行,在整个鉴定过程中,您有任何疑义都可以随时提出来。”  

“谢谢张先生,请吧。”陈功微笑道。  

张超群和助手戴上白手套,先研究起那幅原画来。  

当看到此画的落款时,张超群明显脸色微变,不过没有说话,看了片刻后,放下这幅画。  

他走到塑料袋前,伸手慢慢地拉开塑料袋的封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那卷纸,放在桌面上。  

接下来两人各自持住一边,缓缓将它在桌面上拉开来。  

微微泛黄的纸边过后,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浓重的深红色。  

画面上是一片浓艳的连绵山峦,漫山红树,有行人漫步山间。  

“咦!”张超群嘴里轻声地嘀咕,手上的动作愈加轻柔缓慢。  

陈功注意到,他眼镜后面的目光似乎变得灼热起来。  

整幅画被完全打开来,张超群用两个包裹着丝绸的镇纸压住两边,接过助手递来的口罩戴上,把微光灯拉近画面,拿着放大镜一处一处的近看起画面来。  

众人站得离他有些远,密切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十几分钟后,张超群直起腰,拿过原先的那幅画,指着上面的落款,对旁边的助手说:“我记得公司的资料库里应该有他的资料,你去查证确认下。”  

助手记下姓名,匆匆走了。  

“陈先生,请您靠近些。”张超群笑着招呼陈功。  

等他走到桌边后,张超群指着画上面的题字说:“您应该知道这几句吧?”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陈功念到这里,转头看了张超群一眼。  

张超群微笑点头,示意他继续。  

“一九六二年秋九月于从化写主席词意,可…”念到落款的最后一个字时,陈功竟卡壳了。  

虽然通过挖宝App,早就知道了画家的名字,可实际看到这个字,一时之间他还真认不出来。  

“可染!”不过仅仅半秒后,他就念出了整个名字,然后惊喜地看向张超群,“难道这是李可染先生的作品?”  

张超群没有答复,看向陈功的目光里闪过一丝艳羡,指着画面微笑道:“陈先生请看,这幅画突出地使用了’红色’,构图饱满而不留余地,给人一种如同仰望纪念碑一般的震撼感,就其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的确像是李可染大师六十年代的作品。  

而且有记录显示,以《万山红遍》为主题的作品,他的确在六十年代创作了好几幅,其中有拍卖记录的就有三幅。”  

“那这一幅?”林东来凑近了些,急切地问道。  

“这一幅未曾见过公开的拍卖记录。”张超群摇摇头,见林东来面露失望之色,笑道:“没有记录不代表它就不是真品,我们已经确定了它的表现手法极似李可染大师,现在就需要通过另外一幅画的作者资料,来追索两人之间的交集,这点可以作为证据。”  

“我明白了。”林东来点点头。  

“部长。”之前出去的助手轻轻推门而入,凑到张超群耳边小声汇报着。  

张超群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最后转向陈功,“陈先生,我们已经查证,那幅画的作者,曾经于1962年前往广东从化,拜访正在翠溪宾馆疗养的李可染大师,向其讨教国画技巧。”  

“那可以确定了?”陈功笑着问道。  

“我们公司拥有那名香江本土画家的日记影印本,其中记载了他得到李大师赠送此画的记录,李大师的相关日记中也记录了此事。”张超群笑着点头。  

“太棒了!”林东来欢呼一声,同陈功击掌。  

“其实之前我就基本确定了,因为我一直记得此事。”张超群笑着说,指指《万山红遍》的画面,“另外,这种红色,基本上没有人可以作假,因为李大师当时使用的颜料,是从故宫博物馆里讨来的乾隆御用颜料,后来的特殊时期就已经断了货。”  

“原来还有这么一说。”陈功又学了一个知识点,想到他之前提到的日记,不解地问道:“既然这幅画被两人的日记所记载,那应该有很多人在追索这幅画吧?”  

“您说得没错。内地开放后,很多业内人士根据李大师出版的日记,追索这幅画的下落,他们也找到了这位画家的日记,可惜他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去世了,并没有留下这幅画最终下落的记录。”  

张超群轻轻抚摸原来那幅画的画面、画轴,脸上感慨万千。  

“没曾想,他会把它藏在自己画作的画轴里,又不知经过几次兜兜转转,这才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还要感谢您,让我有缘见到此画!”他认真地朝着陈功微微一躬。  

“我也只是运气好,碰巧而已。”陈功谦虚道。  

“请问陈先生准备如何处理这幅杰作?”张超群热切地问道,“可否交给苏富比来拍卖?”  

“哇!”林东来惊叫道,“我查到了,李大师有一幅同样主题的画作,四年前在内地拍出了1.84亿!”  

“其实内地那幅画的尺寸还要比这幅小一些,陈先生,如果您愿意把它交给我们拍卖的话,我们给出的估价是2.5亿港币。”说完,张超群关注着陈功的表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