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近乡情更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刘头与二位神将纷纷道喜,鲤宪却满腹狐疑的自言自语:  

“都是参加点卯,为啥我就不能飞上神木?”  

老刘头的小孙孙在一旁哈哈大笑,奶声奶气的回道:  

“鲤宪,你和这帮桃花鬼可不同!”  

老刘头正颜厉色呵斥孙子:  

“小孽畜!休得胡言,什么桃花鬼?应该要叫桃花仙人!“  

看得出童言无忌,一群白衣飘飘的桃花仙人丝毫没有介意的意思,还被逗得哄堂大笑。  

小孙孙不理会爷爷的教训,继续说道:  

“桃花鬼们是元身入凡尘,元神归故里!神木上的每一根桃枝都是他们的元身。所以他们要在这里交还元身,元神才能回归八百里桃源…”  

老刘头在一旁补充:  

”身为域外长大的二代桃花仔,你的元身并未寄托神木!你这种情况能被恩准回归,可是破天荒头一回!“  

众多桃花仙人听到这句话,皆面露忧郁惆怅之色。鲤宪明白他们被戳中了伤心事。凡事躲不过一个理字!如果自己的特权妨害了公平,鲤宪宁可不要…  

回归八百里桃源的时间却到了。鲤宪再次抬头仰望大神木,天地间究竟是何等造化,才孕育出这等神物?  

当初陶渊明先生一叶障目,将神木的本体看成了一座大山!还说“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所谓的”山有小口“其实是神木的大树洞!  

桃花溪淙淙的流入树洞,按照桃花源记的记载,必然是通往真正的桃源核心区。此刻上游漂流下来十几条独木扁舟,形貌与老刘头的船相差无几。  

桃花仙人们陆续登船。洞口很小,十几条独木舟只能鱼贯而入。自点卯开始,老刘头此次接引任务便功德圆满。此刻老头十分轻松的摇动船桨,与前面船上的桃花仙人们有说有笑!  

小孙孙拉了拉爷爷的衣角,老刘头这才发现鲤宪坐在船尾一声不吭,似乎心事很重。老刘头觉得纳闷:  

”老祖宗认了你这个外孙,还恩准你桃源人间自由出入,可谓不虚此行!还有何心事?“  

鲤宪突然做出一个惊天逆转的决定:  

“老人家,恳请您立即调转船头,我想早点回到五柳先生那里。家父有难,晚辈实在无颜在此游山玩水!”  

老刘头瞪大了眼睛,比当初在地铁车厢里邂逅鲤宪的表情还要诧异一千倍:  

“你小子说什么??你难道不想见见你的外公?十八年了,老祖宗肯定想你了。”  

说到这里,老刘头往前方望去:  

扁舟已迫近大树洞的出口,真正的八百里桃源已近在咫尺。此刻桃花仙人们的独木舟已渐行渐远,早有家人在出口迎候他们归乡。  

老刘头长叹道:  

“小鲤子,你可真是你爹娘的亲儿子,脾气倔起来九头牛拉不回!东篱境之风光可不及八百里桃源之万一,世上众生有几人有缘来此?你如今荣归故里而不入,是何道理?”  

鲤宪的表情从容而平静,显然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  

“桃花源我暂时没心情去。以后想不想回去,也不好说。”  

不等老刘头发问,鲤宪直接解释:  

“这里不是我的家,我来这里是只是因为接到了一份奇怪的外卖订单。我把老爸送到这里来,也是隐隐觉得这或许是一条生路。“  

听到这里,老刘头才第一次有机会插话:  

“你对自己的身世如此关心,为何不亲口去问你外公呢?也省的我们外人为难。”  

鲤宪不卑不亢答道:  

“我的爹娘才是我的亲人,不肯原谅他们的人不是我的亲人。”  

老刘头叹了口气:  

“你没听老祖宗的法旨吗?对你们金鲤一脉既往不咎了…”  

鲤宪冷冷一笑:  

“那我娘怎么不提呢?他会把我娘还给我吗?”  

老刘头面露难色道:  

“这是你们的家务事,我不能瞎猜。可是老夫觉得你这个要求老祖宗恐怕还是很难答应。“  

鲤宪将双手一摊:  

“对女婿都既往不咎,却不原谅女儿。我命小福薄,更不敢奢求获得什么恩宠了!”  

老刘头大惊失色道:  

“我不知道你这些奇怪的想法从何而来。你们一家子的事情老夫可是守口如瓶,就是怕老祖宗怪罪我们外人搬弄是非!小祖宗你可别再乱说了,我带你回去就是!”  

独木舟在树洞里无法调转船头。好在扁舟两头尖,不分前后。老刘头扳桨摇撸,船尾变船头,原路返回。接引大神果然是驾船的好把式,沿途虽是逆水行舟,却能从容的中流击水,浪头飞舟。  

一路无话,扁舟再次泊靠东篱境的桃花湖。三人弃船登岸,鲤宪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  

从地铁车厢在“鲤鱼门站“突然坠落算起,大约是下午三点钟。一路飞跃彩虹桥,跃入桃花湖。然后从东篱境顺流而下来到八百里桃源的入口,现在又再次返回东篱境。整个过程至少也有三四个小时吧。可是鲤宪发现此刻桃花湖上空的天色竟然与来时毫无变化。  

“怪哉怪哉,莫非这八百里洞天没有昼夜之分?”  

老刘头笑道:  

“何止是没有昼夜之分?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在这里都不分时节!”  

老刘头的话提醒了鲤宪,难怪在人间七月天,五柳先生也可以在院子里悠然的采菊东篱下。  

“春花与秋花共聚一境,却是人间难见的奇景。可是这时光凝固,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