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点卯桃花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老刘头的催促下,鲤宪跳上了船,独木扁舟被推离湖岸。这条独木舟为整棵桃木斫刻而成,坐上三个人仍然不显得拥挤。鲤宪无法想象这是多大的一棵桃树!  

白色锦鲤显然是头鱼,它轻车熟路的带领鱼群游入一条溪流。与刚才逆流而上的瀑布不同,这条溪流的走势十分平缓。扁舟随着溪流的落差溯溪而下,紧追鱼群。  

两岸几乎没有任何杂树,清一色的桃林远近相宜,错落有致的排布,看得人心情十分舒畅。既不会有片刻的视觉空白,也绝无紧凑局促之感。  

粉红色的花瓣在空气中飘零弥散,落在悠悠芳草地上,如点点桃红映衬着一条绿毯。桃花瓣落在溪流中,桃花粉滋养了湖水中无数的生灵。  

尽管此刻鱼群是顺流而下,老刘头还是嫌行进的速度太慢!因为金鸡三啼如同吹响了最后一遍集结号!  

小孙孙显然是与爷爷配合最默契的“牧鱼人”。他晃着大脑袋,前腿弓,后退绷站立船头,一只手笼着小耳朵,再次奶声奶气的唱起了那首“牧鱼歌”:  

”小鲤鱼,跳龙门,  

南山之上有仙人。  

东篱下面采菊花。  

武陵溪头念诗文。  

金鸡三唱到时辰,  

神仙树下见门神。  

桃源本是仙人冢,  

哪世黄土不埋人…“  

鱼群果然加快了速度,老刘头也抄起船桨在后面紧追不舍。在这一片热火朝的景象里,鲤宪却渐渐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禅定状态。  

鲤宪索性闭上双眼,在溯溪而下的旅途中冥想。突然间,鲤宪口中开始念念有词: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老刘头一边中流击水,一边对鲤宪喊道::  

“小鲤子,没事儿背诵桃花源记做什么?”  

鲤宪没有睁眼,继续口中念念有词。一直背诵到了桃花源记的最后一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老刘头觉得鲤宪似乎有意将“刘子骥”三个字念的十分响亮,内心不禁一颤。此刻鲤宪从容睁开了眼睛:  

“刘子骥先生,您与陶渊明先生的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请受晚辈一拜…”  

鲤宪在船头跪下磕头,老刘头大惊失色,赶紧以双手相搀:  

“小鲤子快起来,老头子我可受不起你们金鲤一脉行此大礼!”  

鲤宪站起身来,满脸得意的一笑:  

“刘爷爷,看来您终于承认了!求您快快告知与我爹娘有关的事情。”  

老爷子长叹一声:  

“小鲤子,你就不该回来啊。你爹是希望你可以远离上一代的所有是非…“  

老刘头说到此处脸色突然一变,仿佛恍然大悟:  

“不对,差点上了你这娃娃的当!你离开这里是时候就是一条小鱼苗!你怎么可能认得我老刘头?你娘亲的事情你更不可能知道,你老爸在上面绝对不会告诉你…”  

看着鲤宪狡黠的笑容,老刘头明白已经被套路了!  

老爷子不禁长叹一口气:  

“金鲤一脉到了你这一代还是聪明绝顶。说吧,你是如何猜到我和老陶头身份的?你还猜到了多少事情?”  

鲤宪呵呵一笑:  

“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房前屋后种着那么多菊花,东篱境里又有您这位风雅之士相伴。怎能不让晚辈联想到桃花源记?“  

老刘头感叹道:  

“你这娃娃不但有你爹的机灵,还有你娘的细心…”  

鲤宪发现一提到妈妈,老刘头立刻眼神闪烁,似有难言之隐。不过眼前的情势紧急,没法深入追问。老刘头向船头望去,只见头鱼带领鱼群进入了最后的冲刺。  

鲤宪顺着老刘头的指向望去,只见桃花溪的下游与桃花源记描述很相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可是鲤宪定睛一看,不禁被深深的震撼:  

原来那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株幕天席地的超级大桃树!比梦里见到的还要大千万倍!  

桃树的主干如同绵延的山体一般宽广巍峨,虬龙般的根系蜿蜒成山峦的余脉。远看好似漫山遍野种满桃树的山坡,近看才明白居然是“一木成山,千枝成林”的超级大桃树!  

跃入鲤鱼门开始,鲤宪始终沉醉在梦幻的东篱境里。然而只有神木的横空出世才彻底折服了他,他终于开始相信:这八百里洞天真的是仙境,不是人间!  

鲤宪不禁感叹道:  

“人间第一神木是北美的一棵巨杉,三千余岁,树高百米,胸径十米,绰号‘世界爷’。倘若与这棵神木相比,‘人间树爷’恐怕连孙子都算不上了…”  

老刘头点点头:  

“人间凡木的根脉只能维系一方水土。洞天神木可是身系皇天后土,脉通四海八荒…”  

鲤宪抬头仰望苍天,一只比凤凰还要健硕的金鸡昂首立于神木之巅,引吭高歌之处金光普照。原来大家都是被这神鸡的啼鸣召唤来此!  

鲤宪忙问老刘头:  

“莫非山海经里说的都是真的?桃都神木曲蟠三千里,树上有金鸡,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  

老刘头面露赞许之色:  

”你小子见识不浅!这八百里洞天确有不少‘不足为外人道‘的事情。老陶头在桃花源记里说,南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