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地临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池麟一见方丈大师,立即双手合十还礼。  

“枯盛大师,弟子池麟无礼,望大师莫要怪罪。”  

“呵呵…无碍…”枯盛大师笑了笑:“刚才听施主之言,好似有些弦外之音。不妨说来听听…”  

“岂敢岂敢…”池麟连忙摇头:“只是看了小师傅烧香,有些感慨之言。”  

“烧香?”枯盛大师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池麟:“施主请明示…”  

“呃…那弟子就斗胆说一说。”池麟让开门廊,让枯盛大师向前走了几步:“弟子偶学一些观香之术,实在不敢卖弄。方才小师傅所燃之三炷香,左边和中间香头齐平,而右边却明显要高出许多,相较之,高于左边与中间三个香头。此种香型,谓天地香!”  

“天地香…”  

枯盛大师微微一笑。池麟继续解释。  

“天地之香,表意为天地采香,急焚香火。天罗神、地罗神临坛督促,要精进戒行。究其寓意,天有十善之功,地有五戒之德,天地神仙临坛,五戒有无遗漏,十善有无遗漏。若有则加以堵塞。急焚香火是指没有入佛门者抓紧入佛门,入佛门就是皈依。皈依后要抓紧持五戒,能持五戒者,要勤修十善业,十善业能持者要精进修禅定。急焚香火就是提示主身不要懈怠修行。”  

池麟说罢,枯盛大师波澜不惊,只是含笑点头。  

“这小僧剃度不久,看来也正如施主所言,老衲自当多加教诲,来日修成正果,也是施主的一份功劳。”  

“不不不,大师言重了。”池麟双手合十:“佛门之地,弟子不敢妄言,先行告退了。”  

枯盛大师还礼,池麟也不便久留。但在心中却暗自琢磨,得道高僧不愧是高人,早已超然物外,若是其他人,对观香预事之奇术定会惊讶十分,可这枯盛大师竟然如此淡然,看来已经身如净坛,不问是非了。  

夜幕降临,晏府依旧是一副凋零之相。晏福安在府门口来回踱着步子,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晏勋又是心事重重的归来。  

“三少爷!”  

“嗯?”晏勋也颇感意外:“晏叔…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  

“三少爷…小姐还没有音讯吗?”  

晏勋摇了摇头,眉间泛起一丝乌云。  

“三少爷,你也要保重身体啊!”晏福安叹了一口气:“如今这晏府的境况,让老奴也是黯然伤神。二少爷日夜操劳,今日又去了都州府台,家中之事,还需要三少爷多多帮衬。”  

“晏叔,勋儿明白…”  

“二夫人如今也是操劳过度,身子不太好。”晏福安皱起眉头:“大夫人的病体也是长久未愈,虽有汤药支撑,但也让人放心不下。三夫人和大少奶奶各自事务繁杂,老奴真的有些力不从心…”  

“晏叔,勋儿知道…”晏勋转过脸去:“只是霞儿一日未找到,我这心里便不得安宁,本来已经安然而归,却没想到出了这等事情,不找到晏霞,我怎么能放心?还有大哥,即将过去一月光景,依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  

“好了好了…老奴知道三少爷不易。只是,我有一事相问?”  

“何事?晏叔请讲。”  

“我听人说,三少爷去过汴县县衙,还救出一个素不相识之人?”  

晏勋听闻此言,心中顿时一紧。  

“确有此事。”  

“三少爷,你这又是何苦呢?”晏福安摇了摇头:“你为何要救那个招摇撞骗之人?老奴仗着晏家的颜面,求那魏启德了结此事。观香看卦,想当初那王时济,就是信了他的话,让我晏家疏于防范而横遭祸端,这些都是不祥之人,不知三少爷为何要搭救于他呢?”  

得知是晏福安所为,晏勋也稍稍宽了些心。  

“晏叔,事情并非你所想!我痛恨观香预事之人,如今没了王时济,却又来了一个姓池的。我是江湖中人,顾不得那么多规矩,我早已将他私下解决,关在牢狱之中,难解我心头之恨。”  

“啊?”晏福安大惊:“三少爷…你莫非…”  

“不会!杀人可是要犯下刑律的,我只是将他赶出汴县,若再见此人,决不轻饶!”  

晏福安这才放心,又嘱咐了几句之后,便回去歇息了。  

翌日清晨,晏勋找到王琳,将此事的原委都据实相告。得知是晏福安的私下行为,王琳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既然此事并无太多关联,那就说明池麟和晏霞的安全暂时无忧。  

于此同时,池麟快马加鞭,也赶到了卢县邱行吾的府上。刚到马场,三个孩子便狂奔而来,月儿、梅儿和毛球一把抱住了池麟的双腿,脸上的笑容让他倍感温暖。  

“池子哥哥,你回来啦!”  

池麟摸了摸三个小脑袋。  

“有没有想哥哥?”  

“当然想了!林子哥、峰哥、石头哥都去帮忙遛马了!霞姐姐还在屋子里。”  

“好!去玩吧…”池麟蹲下身子笑了笑:“哥哥去看看晏霞姐姐。”  

三个孩子一向听他的话,也没有再黏着池麟,高高兴兴的跑去一边玩耍。池麟缓步进入屋中,晏霞显然还不知他已归来。  

“晏…晏霞…”  

熟悉的嗓音,让晏霞心中一震。她猛然回头,手中拿着的书稿跌落在地。  

“池…麟,你…怎么回来了?”晏霞起身走了过来:“是不是…都过去了?”  

晏霞气色红润,双目中的星辰闪烁着光芒,发如流水,肤如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