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心理暗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市井,茶楼,酒肆,大街小巷,都有人讨论这个小故事。  

一个叫张三的人说道:“这些名字这么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啊。”  

李四笑道:“你把上官换成欧阳在想想。”  

张三恍然大悟,说道:“原来这本书是写麟轩书院的啊。”  

李四也是刚听人说的,为了找回优越感,在张三面前端起架子,说道:“故事中的上官询对应欧阳院长,上官平对应欧阳院长之子,上官彻对应欧阳院长之孙,王轩广对应欧阳院长的得意弟子汪轩广,石仁正对应另一个弟子施仁正。那个丫鬟柔柔,对应欧阳平之妻,辛木柔。”  

“啊?”张三听到那个丫鬟柔柔对应辛木柔的时候,大惊道:“辛木柔是辛大人的掌上明珠吧,书里为什么是个丫鬟?”  

李四也不明白为什么。  

禹同觉得,让一个丫鬟,踩着一个大小姐上位才刺激。毕竟是小说,而不是纪实故事。  

而且小说中,上官彻雇杀手杀才女的丈夫得手了,而现实是不可能得手的。  

张三又问:“这个禹同太毒了吧,在小说里诅咒欧阳院长爷孙三代不说,还往辛大人的爱女身上泼脏水。”  

李四道:“未必。”  

张三又是一惊。  

李四四处张望,看周围没人,凑近了些,低声道:“二十年前,欧阳平确实有个青梅竹马被人发现与人私通,事发之后没几天,那个女的就上吊了。后来传言说她是畏罪自杀,但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一个金枝玉叶怎么会和一个马夫苟且呢。”  

张三颤抖道:“也就是说,禹同写的才是真相?”  

李四道:“如果是真的,那么很快,欧阳平就会死了。”  

张三道:“这么隐秘的事,禹同是怎么知道的?”  

禹同第一眼看到欧阳平的时候,发现他已经身中慢性毒药。  

前几天在和辛岚逛街的时候,偶然看到欧阳平之妻,辛木柔。猜测是不是她在给他暗中下药。  

一看设定栏发现,还真的是她。  

不光是这件事,陷害欧阳平青梅竹马的事也写在了设定栏上。  

突然传来一阵锣响。  

张三李四循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个布衣一边敲锣,一边喊:“劲爆消息,劲爆消息,欧阳院长之子欧阳平已毒发身亡。”  

李四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说道:“不可能,平时想见到欧阳平一面很难,这个布衣是怎么知道欧阳平死讯的?”  

当然是禹同的小号在时时刻刻盯着欧阳平的一举一动,只要欧阳平一毒发身亡,这边的禹同小号马上就通知百姓。  

张三道:“要不我们去麟轩书院门口看看。”  

李四点头,于是这二人来到了麟轩书院门口,这时候的门口已经挤满了人。  

大门紧闭,书院无人回应众人,众人只好散去。  

在薪州城最大的主干道路上,禹同和辛岚手牵手,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在街上逛。  

周围的人都议论纷纷。  

“禹同完了,他打了麟轩书院的脸,打了辛大人的脸,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又不是禹同的错,为什么倒霉的事禹同啊。”  

“这些大人物的颜面最重要,他们会用禹同的命来遮羞。”  

“可不是,心上人嫁给了禹同,欧阳彻不迁怒心上人,反而迁怒禹同。”  

“按照书上写的,欧阳彻要买凶杀人。禹同知道欧阳彻这么做,为啥还要逛街呢?”  

“他是要在临死前在好好享受。如果我能娶到这样的美人,死了也愿意啊。”  

“你想屁吃。想要娶美人,至少要像禹同长得帅。就你这歪瓜裂枣,快打住吧。”  

“哎,一代神医就要陨落了。”  

“要不咱们报官吧?”  

“你快拉倒吧,朝廷现在正要对墨家下手,刺史巴不得墨家倒霉。”  

“哎,我们都是小老百姓,在他们眼里就是随意拿捏的蚂蚁,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偷偷找个角落给他们烧些纸钱。”  

“你们这么向着那个大夫啊?”  

“一看你就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你知道禹同出的书给我们省下多少厕纸钱。”  

那人瞬间无语。  

辛岚道:“夫君,既然知道欧阳彻要雇杀手害夫君,为什么还要出来。”  

禹同道:“我不知道欧阳彻要雇杀手啊。”  

辛岚糊涂了,禹同又道:“我不知道欧阳彻要用什么方法整我,甚至他要不要整我,我都不清楚。”  

“书里面写的故事,只是给欧阳彻一个心里暗示而已。”  

辛岚喃喃道:“心里暗示?”  

禹同点头道:“对,这是我们老家的一个术语。我用故事的形式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而他的仇恨会化作养料,催化种子生根发芽。”  

辛岚不解道:“夫君和他从没有见过面,他为什么要仇恨夫君。”  

禹同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他已经把我视作不共戴天的仇人了。”  

“辛岚是夫君的妻子。”辛岚这句话有点冷,看来是生气了,“而且,欧阳平叔叔的死和夫君无半点关系。”  

“是我用词不当。”禹同连忙抚摸辛岚的脑袋,“人是非常奇妙的,他们有时会相信想要相信的东西。你看吧,欧阳彻会把所有的错都归在我的身上,然后迁怒于我。”  

“雇佣杀手杀我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下下策,但够痛快,够爽。他还可以选择联合辛家对付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