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惊人财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程子俊一番话,令吴友仁无比震惊。  

这也怨不得吴友仁不相信,换谁也会怀疑。  

“这件事情需要一个严谨的结论,那个苏一帆年底前才来香江,即便赚了不少钱,如易通地产这种级别的资本大战,苏一帆很难胜任。”  

吴友仁还是不太相信,在易通地产这只股票上是苏一帆在操纵。  

在他看来争夺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必将是一场耗资巨大的行动。  

苏一帆来港才几天时间?  

就算他挣钱再快,掌握的资金也是有限度的。  

王启明解释说:“年前,因为有苏一帆背书,中资机构为易通地产提供了十多亿资金贷款。年后,预感到怡和系要对易通地产下手,苏一帆与我们见过一面,告知中资机构,接下来有可能有一场资本大战,他要首先稳固后方。那时候,市场上没有一点动静,或许我们是唯一知情人,由此可见苏一帆是何等的敏锐。经过这一次资本大战,我们梳理了一下苏一帆来港的整个过程,摸清了一些脉搏,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此事程总也知道。”  

未卜先知吗?  

吴友仁撇撇嘴,这也太玄乎了。  

苏一帆的事,让别人相信,其实很难。  

无他,实在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程子俊的分量比王启明要重一些,推给他解释要好得多。  

吴友仁看着程子俊,等着他说话。  

程子俊则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在脑子里整理一下说辞。  

“当年的新一代地王汉南生死了,他身后的易通地产也不好过,因为汉氏家族把所有股份质押给了利通银行,而这家银行的大股东正是置地集团。”  

程子俊没有继续围绕着苏一帆说事,而是跳到了汉南生身上,毕竟这是吴友仁熟悉的事情。  

“汉南生死后,置地集团感觉机会来了,他们想吞并这家上市公司。说实话,如果没有外来干预,置地集团很容易吞下易通地产,因为汉氏没办法还债。而香江本地富豪确实也没有想插手其中的意思,因为大家都明白,汉氏家族所持有的易通地产百分之三十股份,实际上掌握在置地集团手里。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个比例还大,很难撼动,不插手易通地产这件事也在情理之中。”  

“嗯,有道理。”  

只要不涉及到太专业的事情,吴友仁当然能听明白。  

更何况这件事他也知道一些,大名鼎鼎的汉南生可是香江的一代地王。  

“但是,意外出现了,有人在易通地产上动手了。这件事刚一冒头便引起整个香江上层社会的关注,而且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因为置地集团的优势太明显。”  

“这人是谁?”  

吴友仁的身份,决定了他只关注大事件。  

无论是汉南生之死,还是易通地产变局,多少也是知道的。  

至于其中的细节,吴友仁根本无需关注。  

至于小人物苏一帆,他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身份暴露是源于一则声明,苏一帆购买了汉氏家族的一栋别墅。”  

说到此处,程子俊脸上很怪异地笑了笑,他大概想起了刚过去不久的某些事。  

“苏一帆的底细很快被挖掘出来,原来是刚才大陆来的穷小子,与置地集团斗,这不是找死嘛。这种认识几乎是统一的,没有人看好苏一帆。其实,当时我们中资机构内部也不看好苏一帆,怎么看都像被置地集团困在里面出不来,制造了一起利好消息自救而已。至少从当时双方交手的情况看,置地集团力压对手,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当然,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实质又是另一回事。”  

吴友仁笑道:“呵呵,是不是担心你们的贷款有危险?”  

“那倒不是,那时候苏一帆所带款项早已还清了。”  

苏一帆的贷款只有一笔,而且发生在刚来香江之时,也就是第一次炒作仙股。  

易通地产是苏一帆来香江之后,操作的第三只股票。  

若华商财团向凯瑟克家族倾斜,则苏一帆必将成为失败者。  

反之,华商财团与苏一帆联合,凯瑟克家族将失去大股东地位。  

问题在于,华商财团凭什么站在苏一帆一边?  

苏一帆的新计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他只是告诉裘明翰:继续保持观望姿态,等待最佳时机。  

好嘛,这是坐山观虎斗,让华商财团与西门.凯瑟克厮杀。  

或许苏一帆想看到华商财团与凯瑟克家族,双方斗的精疲力竭,那时候再出手。  

比如,自己当白衣骑士,以最小的代价,捞取最大利益。  

裘明翰不是质疑自己的老板,心中只有崇拜。  

既然老板选择观望,必定有他自己的打算。  

大资金操作某一只股票,在没有掌握足够低廉筹码的时候,没有人傻乎乎的向上推升股价。  

大资金考虑的不仅仅是当期价格低,还要尽量让总成本降低,要反复磨底,只有在掌握了相当的筹码之后,他们才会发动总攻势。  

苏一帆不是别人,他们在年前就已经涉足怡系。  

如果盘中有大资金提前介入,苏一帆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所以他很清楚,怡控股盘中的大资金只不过刚刚入住而已。  

令人惊奇的是,尾市竟然抢盘了,怎么会这样?  

连苏一帆也被弄的摸不着头脑,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成本超高。  

是啊,就这么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