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醒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她的儿子儿媳在十年前,一次外出意外失踪,再也没有回来过,只留下她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孙女一个孙子。  

“奶奶,听说,我们玉龙国被神月选中了,那么以后弟弟是不是可以去国都去修行了,只要弟弟可以修行,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好!”  

两个身影在初升的阳光下影子被拉的很长,而那女孩这时对着老妇人说道。  

“对啊,只要你弟弟能够修行,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只是委屈你了月儿,本来…这个机会应该是你的…”  

说道这里,老妇人似乎有些愧疚。  

听到这句话,那女孩似乎也想起来了什么,她的神色一变,但是转瞬又笑了出来。  

“奶奶,不怪你,而且弟弟的天赋比我好很多,我去了只会浪费这个机会!”  

女孩懂事的说道,只不过她的眼中还是流露出一丝渴望,而她懂事的没有去争。  

玉龙国乃是这片大陆之上的小国,修行资源并不丰富,整个玉龙国之中的修士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而且还集中在国都附近。  

而普通人想要修行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就是被选中,二就是花费巨量的钱财,送到国都的书院之中,在经过三年的知识教育后,才会接触到修行之法。  

而且就算是被选中的,也是如此,需要在当地书院学习三年,然后再进入国都之中,一层层的筛选,最终留下一部分比较有天赋的人。  

而这,就是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先不说他们有没有钱财送人进国都的书院,就是连认识的人都没有。  

当然,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有,那就是遇到散修或是修为高强的人看上你将你收为弟子,那就可以一跃成龙,但是这种机会,万中无一,有强大的修为的修士根本不会到凡俗之中来。  

而在之前,她们姐弟二人同时被检测出中等天赋,这等天赋在这漯河城之中也算不错了。  

但是两个人只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书院进行学习,而这个机会,她作为姐姐,却是让给了弟弟。  

“总会变好的,会变好的…”  

老妇人嘴中嘟嘟囔囔的说道。  

她的儿子儿媳十年前莫名其妙消失,至今了无音讯,只留给她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一把老身子骨将两个孩子拉扯大,现在总算是看到了点希望。  

儿子儿媳失踪,是她心中最大的痛,所以她将所有的爱都灌注到了孙子孙女身上。  

只是可惜,她到底年龄大了,能将两个孩子拉扯大就不容易了,但是要让他们过上富足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两个人拉着一板车的衣服,来到了经常浆洗衣服的地方,漯河。  

漯河宽百米,横跨周边数个国度,并且分流出许多支流,流向各处。  

一辈子生活在这里胡婆婆没有走出去过,她只听说漯河只是一条大江的支流,那条江很长很长,长到覆盖了无边无际的地域,他们这种普通人一辈子都走不到地方。  

而事实上漯河也很长,它覆盖了玉龙国上四分之一的地域,东起漯河城也就是玉龙国的边境,西至玉龙国内玉龙湖。  

滔滔河水万年不变,漯河沿途两岸也建立无数人类聚居地和城市。  

人换了一波又一波,而始终不变的是伫立在这里的漯河。  

两人将衣服拿了下来,用木盆装着,来到了河梯上,熟练的将衣服放到被水半淹没的石头上,然后开始洗了起来。  

“快中午了,小月,我们收拾吧,得回去了,而且看这天,恐怕下午得下雨,今天就不来了!”  

胡婆婆看了看天,发现远处聚集了不少阴云,并且天上的太阳也阴沉沉的。  

她对着小月说道,然后收拾起了衣服,一早上,她们也将衣服洗了个七七八八。  

小月听到话语后,照例的将衣服扭干,一件件放好,然后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但是就在这时!她突然看见不远处似乎飘着一件衣服!  

“我记得没衣服冲走啊,怎么回事?”  

她的眉头皱了起来,有些想不通。  

这时她定眼看去,却是看到了让她心里一跳的东西。  

一只泡的发白的手,在水中沉浮,而这时她也看到了那件衣服的全貌,是一个人在水中漂浮着,全身肿胀无比,并且衣服样式跟她所见过的完全不同。  

“奶奶!奶奶!你看哪里有个人!”  

这时她向着胡婆婆呼喊道。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她也不知道如何。  

而胡婆婆听到了她的呼声,并且也顺着她指着的方向看去。  

她也看到了一个全身泡的无比肿胀的人不知生死的漂浮在水中。  

“小月!快把杆子拿来!”  

胡婆婆腿脚不便,只能让小月赶紧将那只杆子拿来,因为在此地洗衣,经常会有衣服被水冲走的情况,所以她也会带着一个长杆子,用以打捞衣服。  

听到这句话,小月一愣神,赶紧将杆子拿来,然后和胡婆婆一起将杆子放到那水中的人影身上。  

因为杆子上面还有个挂钩,所以就轻易的将人影的衣服挂住,然后拉了过来。  

“呀,奶奶,是个男的,而且还很年轻,不过,他身上这身衣服,没有见过啊,应该是他国之人!”  

小月说道,这时她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简单了。  

“你醒了?快来喝药吧,真不知道你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在水里泡这么长时间竟然还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