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市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个家仆!  

只是一个家仆而已,尽然敢如此欺辱他们这些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为官者。  

吴维宁不过只是一个御史,他们不信,如果一个市城的官员都集团上奏,他这个御史会不怕?  

“给本官拿下这些刁民!”  

有官员已然忍不住,将上官的嘱咐抛到了脑后。  

“杀!”  

门外的士兵齐齐抄起盾牌,手举长枪,往吴府压迫而去。  

“开枪!”  

事已至此,吴柒别无选择,唯有开枪自保,不然的话,就算军士在厉害,一百人,也绝对战胜不了数千人。  

“哒哒哒”  

所有军士的武器,在吴维宁确定更新换代的那一刻,能替换的,都被系统替换成了STG突击自动步枪。  

此刻,在吴府大门处,一百名军士,手持这新式的武器,瞄准门外进攻的士兵,连续射击。  

达瓦帝国打造的盾牌,是铁皮加木块所打造,已经很不错了,不说刀兵,哪怕是变异兽的攻击,都能抗上一抗。  

可是在面对军士们手中的STG步枪的时候,却是连一丝阻挡都没有,被子弹击得木屑四散横飞。  

顿时,吴府门前的士兵,如割麦子一般,一片片的倒地。  

一个弹夹的容量,军士们,时而点射,时而扫射,三千发子弹,足足照成了包括那几个官员在内,数百人死亡,无数人受伤。  

吴柒忘记了一点,城里各衙门的士兵可无法和边境出巡士兵相比。  

其实在吴柒等人开火的一刹那,整个西直各衙门的兵丁都被这小子弹发射的声响,惊得下意思的停住了步伐,当他们反应过来,看到前方无数人倒地之后,就立刻要想退走。  

可三十发子弹,能射击多久?能给他们多长反应时间?  

短短十数秒内,无数人躺在地上哀嚎。  

“撤,撤退!”  

还仅存得一些小领队,直呼退兵。  

可就在这时,街道两头出现一队队和身穿黑色铠甲的军队,将这些围困吴府大门的各衙门士兵,堵在街道里。  

“新任市主令!”  

“所有人听令,新任市主令到!”  

“所有士兵,放下手中武器,伏跪于地!”  

不说吴府前的情况。  

此刻,西直市城坎水牌坊辖区城门口。  

吴维宁身穿四品绯红官服,坐着一顶八台大轿,在数千军士护卫、开道中,正在徐徐进城。  

吴维宁身边,此刻除了吴壹壹等人,还有两位身穿五品官服一胖一瘦之人。  

“吴市主,您之前顶着巡查御史的身份,是为了暗中查看我等西直市城情况,以好重振为西至市城?”  

“市主大人,可真是用心良苦。”  

这两人,正是西直市城目前最高官员,三大理事长其中的两人,开口的是那位胖理事长。  

此刻,瘦理事长正在查看着手中的圣旨,和一份吴维宁的身籍。  

对着无误之后,这位理事长,才将手中的圣旨重新递交给吴维宁身边的护卫吴壹壹。  

“市主大人,不知为何不让朝廷宣旨太监同来?以示朝廷威严!”  

对于这些问题,昨日陈帆就已经交代过吴维宁。  

“本官之前是什么官位?”吴维宁反问这个理事长。  

“呃!”  

瘦理事长眨眨眼后,才反应过来。  

吴维宁之前是顶着御史的名头。  

御史最大的政敌,不是别人,正一直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太监、公公们。  

为啥?  

因为达瓦帝国律例,太监属于皇帝私产,不在御史监管范围内。  

其实这也没错。  

可前几年,这群太监们,居然说动了皇帝,成立了一个行政机构,东厂!  

东厂所管辖的范围、权利,在短短数年间,甚至已经超过了都察院!  

上到文武众官,下到黎民百姓,东厂无所不管!  

最重要的,以往各部,各地方孝敬给都察院的份子钱,现在居然被东厂给分了一半去。  

这让御史们如何受得了?  

再利益的驱使下,人和人可以成为朋友,更能成为敌人。  

这几年,因为太监的检举,莫名死在皇帝笔下的御史已经不知凡几。  

太监和御史是死对头,这已经不用他人质疑。  

“市主大人,请恕卑职无知之理。”理事长赶紧赔礼道歉。  

吴维宁看了他一眼,并没表态,而是开口说道:“直接请市主府,宣读圣旨吧。”  

新任市主到西直市城到消息不仅而走。  

不多时,要求全城所有衙门主官前去市主府参议的消息,就被传递到了各个衙门。  

当吴维宁慢悠悠的带队走到市主府之时,整个市主府,议事大厅内,已经坐满了和站满了官员。  

上至五品,下至八品,数百位官员,拥挤在着大厅之内。  

看到这个情况,吴维宁面不改色,朝旁边的胖理事长轻声笑到:“你们西直市城传递消息的速度,要比其他地方好上不少啊。”  

“市主大人明鉴!”  

“我们西直市城为边境城,为了达到最快速的效果,我们市城所采购的,是千源兽的耳膜为交替源。”  

“哦,是吗?”  

市主府占地极广,从门口一直走到议事厅,吴维宁等人一共花了一刻钟之久。  

在这个时间里,吴维宁终于了解,整个达瓦帝国如此之大,城池如此之多,是如何传递信息了!  

以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