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中计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前方部队可是高健县城出行之部?”  

因为吴维宁出现在西直市城实在太过诡异,至今陈帆都官员们,都没能查到吴维宁到底所属何出。  

吴叁策马向前。  

“有事就说,有屁快放!”  

吴叁对潜在对手,可没有什么好态度。  

骑兵顿时一怒。  

他们是谁,他们可是当今两仓巡抚的亲兵!  

可看到吴叁身后,那一眼看不到头的士兵,陈帆的亲兵们,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  

“你是这支部队的主官?”  

吴叁鸟都不鸟他,而是将手慢慢放置到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一副你在不快点,我就要拔刀砍你的模样。  

如此明显的动作,陈帆亲兵岂有看不到的理由。  

陈帆亲兵带着一丝畏惧的神色,看了看吴叁。  

“传两仓巡抚,陈帆陈大人令!”  

“你部下属军队,在锦山周边时,因违抗巡抚调集军令,违抗不尊,且逃逸他处。”  

“现,命你部,随巡抚令旗,驻兵青山峡,等待审查,不得抗拒。”  

吴维宁在吴叁身后不远,听到这只部队乃是一支巡抚的部队,顿时一阵头大。  

巡抚乃是皇帝近臣。  

打他就相当于打皇帝的脸。  

他的传令里,吴柒所部,还没有与这巡抚发生正面冲突?  

吴维宁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如果吴柒真的没有和他们发生冲突,而是自己突围出去了,没有让他们发现枪支的存在,让他们审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吴维宁身上有的就是纹银,天底下,有那个当官的不爱钱财?  

只要疏通恰当,审查不就成了官员自罚三杯的聚会吗?  

“主上,他们的话语有些不可信!”李伟这时候策马走过来:“请主上再三斟酌。”  

李伟只从担任吴维宁的第二队亲卫连长之后,对吴维宁是越发的忠诚。  

而吴维宁在他的眼中也是越来越深不可测。  

“如若没有吴柒等人什么确凿的证据,这巡抚岂会让主上驻兵受俘?”  

“这等事情,在官场之上万万不会存在。”  

吴维宁听闻朱伟的话语之后,也是立马醒悟了过来。  

这等道理,其实简单一想就能明白。  

如果真的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就如此无缘无故得罪他人,那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  

只能说,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差点着了他的道了!”  

吴维宁顿时恼羞成怒。  

“拿下这些人,严刑拷打。”  

陈帆亲兵,只能瞪大眼睛,眼睁睁的看着吴维宁的部下手持钢刀,将自己等人逼迫下马。  

陈帆的亲兵,昨日就受命,前来指令吴维宁的部队,所以更本不知道昨晚的事情。  

虽然一个个被隔开审问、用刑,可也只能说出一些他们大概知道的事情。  

不一会,一份整理好的文书,就递交到了吴维宁手中。  

这群亲兵招供,吴柒所部,的确是在锦山,也的确是被粮仓巡抚陈帆所围困。  

在个别知情的亲兵吐露下,那个青山峡,此刻已经伏兵数万,等待着吴维宁等人的到来。  

稍微理了一下消息,吴维宁打开地图,仔细的揣摩了起来。  

青山峡,就在前右方数十里外,就算没有这货亲兵前来传令,吴维宁也会带着部队从管道行军的时候,也会途径此地。  

“传令全军,朝左荒野转道,行军!”  

现在吴维宁的目的,是去汇合、营救吴柒所部,可没有心思和数万人干一仗。  

“吴叁,吩咐下去,凡是在我军能探视范围内,对方所有的侦查骑兵,全部扑杀!”  

现在吴维宁等人的行踪时时刻刻都被对方掌握着。  

哪怕是现在,在系统的探视之下,还有数十匹对面的侦查骑兵,在数公里内,或近或远的跟着吴维宁行军移动。  

“在派一些军士,去监视那青山峡伏军的动静。”  

吴维宁可不想自己在前方的时候,后面有人偷袭。  

军队听从军令,离开的官道,朝右边行军离去,几个小队也领着自己的任务朝四周散开。  

可吴维宁不知道的是,在他下令抓捕那百余亲兵的之后,陈帆的营帐里,就有十数位传令官跑出,策马而去。  

在荒野中行军,没有了开始的速度。  

遇到陡峭高坡,得绕行,遇到密度较高的树林得伐树,遇到溪流得搭桥。  

原本走管道一个时辰就能瞭望到锦山路程,此刻吴维宁已经花费了一个半时辰。  

滴滴~  

就在吴维宁摔着大军走到一片开阔地段之时,系统有些急促的警报之声骇然响起。  

吴维宁打开一看,顿时一惊。  

在十里地之处,居然摩肩接重的屯积着无数土著士兵!  

这些士兵,一个个凝神屏气,警戒着吴维宁来着的方向。  

一座座高大的,看着像攻城利器投石器的一样的器具,摆放在树木之后,被残叶树枝遮挡。  

一架架一人多高的弩车,在一些反斜面,一层又一层的堆积了无数架。  

“顿!”  

军士们停下了脚步。  

这明显就是中计了!  

看看那些数米之宽的鸿沟,岂是短时间内能挖的出?  

那一架架弩车,投石机,能随便制造?  

这两仓巡抚的座下,肯定有不少谋士,在为他出谋献策!  

开始遇见的那百人陈帆亲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