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朱郝所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路鼠撺狼奔,弃甲曳兵的朱伟所部,终于在马匹都跑到口吐白沫时,停缓了下来。  

“停!”  

“去几人,占据高峰,看看那百户所追来没有!”  

“是!”  

慢慢静下心来,朱伟努力的回想着什么。  

“那武器,好似市主府邸里,博古架上摆放的‘火神’?”  

“早时听闻父亲说,此物在前朝还未毁灭之前,被当做新型兵器?”  

“只是,续攻不如太差,攻击距离不远,而被舍弃!现在只能当个收藏摆件?”  

“可刚才那百户所,所使用的‘火神’是什么情况?呼吸之间就能射杀我足下几人!!!”  

“这也叫续攻能力差?!”  

“这队不过百十位,拿‘火神’的士兵,却将我千余士兵,打得连一点点还手能力都没有!”  

“如果…”  

真当朱伟想入非非之时,侦查的骑兵,重新入队。  

“大人,那百户所,并未追至!”  

“嗯!”  

朱伟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衫:“我们现在离我十三哥的队伍还有多远?”  

朱伟亲兵抬头看了看朱伟,轻声说道:“大人,我们‘转移’之时,并未朝朱郝大人来时的方向前进。”  

“什么?!”  

朱郝,博朗市城户厅厅长朱之文第十三子,任职大桥镇城,位居‘县督查御检’正八品职,是大桥镇城,唯一一个和镇主同级的文职官员。  

县督查御检,都带个‘御’字了,本应是非常了不起,位高权重的官职。  

可真是应了‘本应’二字。  

县督查御检,本职督查本县百姓违法作乱的事情。  

可大瓦帝国成立至今,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除了已经司空见惯的官员压迫,地痞欺辱,其他的毛病,老百姓们还真找不出来,这让他们怎么作乱?  

再则,小乱,有当地府衙欺下瞒上,大乱,这群当官的尿性,则是欺上瞒下。  

这样一来,督查御检一职位就很尴尬了,说不得、动不得。  

慢慢的,这一职位,就成了养老之职,下放之位。  

朱郝是朱之文的儿子没错,可并不是嫡子,只是一个小妾所生的庶子!  

成年在之后,就被排挤到了大桥镇城,担任县督查御检一职,一待就是十数年。  

此次伏击西直市城的运输队,是他们几兄弟,每年的常规行动。  

父亲又不给,自己的俸禄又少的可怜,不想想办法,他们这几大家子怎么活下去?  

“快点!还墨迹,非得我抽你们不成!”  

朱郝的带部队,除了数百苦力,便还有两千步卒,这都是他自己花钱,招募的私兵!  

除了十七弟朱伟负责镇守、装车。  

他,还有老七、老八、老十、十五弟,负责运输。  

在朱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小妾所生。  

“来队止步!”  

朱郝抬头看去,只见一队百人骑兵封锁了前方道路。  

“大胆,你们所属谁人,胆敢阻拦我部!”  

朱郝队伍中,顿时走出几骑。  

“我乃‘朱’字营,朱伟大人下属前锋百户所。”  

“哦,原来是十七弟的部属。”听到是十七弟的部下,朱郝不疑有他,开口问道:“我乃是朱郝,你们千户的哥哥,你们这是…?”  

这队百户所,并不是他人,正是吴维宁所部,在追击朱伟的时候,吴壹所部就发现了这只队伍。  

数百辆的运输车,光靠这一个参照物,路线又是朝粮液所去,不用想都知道,这应该也是朱家的一只队伍!  

所以,吴维宁打算将计就计。  

吴壹壹所队,吴壹、吴贰所队,在加上,吴维宁刚才又兑换的二百人…吴叁、吴肆所队。  

一共是五百人!  

吴维宁打算用这五百人,围剿这两千余人!  

这下,可就不是异想天开了。  

五百热武器军士,对战两千冷兵器士兵?  

如果地理位置合适,来个前后夹击!这两千余人,只有败亡,这一条路可走。  

“原来是大人您!赎属下眼拙,没有认出大人。”吴维宁立刻下马,抱拳弯腰说道:“我家大人特令我在此等候您。”  

“等我?”朱郝诧异。  

“是的,大人,我家大人说,朱立那边委托了另一只队伍前来,为了避免麻烦,已经将大人所需的‘货物’搬至另一个地方。”  

“原来是朱立这狗崽子!”  

朱郝听到朱立的名字,顿时皱眉。  

“大人,货物还在等着您呐!”  

朱郝不疑有他。  

“带路吧!”  

‘聚风峡’四面环山,山峰陡峭,风吹进来了,都难以出去,以此闻名。  

吴维宁所部带着两千余人,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峡谷之中。  

“那百户!你过来!”朱郝朝着吴维宁喊道。  

“大人,卑职在。”  

“这都走了大半个时辰了,东西呐?”朱郝皱眉问道。  

“大人,您问的真巧。”吴维宁抬手指向道路不远处:“您看,都在那,已经准备妥当了。”  

朱郝顺着吴维宁所指的方向看去,可不是,数百辆马车,停靠在道路中间。  

可为什么有点奇怪?  

朱郝微微皱眉将疑惑压在心里:“快点,都动起来!麻溜点!”  

两千步卒中,立马走出千余步卒,外加那些苦力,朝着物资方向走去。  

在这一千多军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