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历史过往,老祖归来(2/3)
十年矣。”
“我六十年。”李弘文笑道。
“弘文兄,敬你一杯。”
“来!”
“一起。”梁岳同样举杯。
“哈哈,畅快。”鲍照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
时隔多年,再次相见,聊起零落各地的故人,内心万分感慨。
当年多繁华,离别就有多落寞。
天南海北,故人何处?
人到晚年,时日无多,骤见当年故人,先祖再临,鲍照满心欢喜。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举杯吟诗,此乃故人各奔东西时所作,如今再次吟唱,已是耄耋之年。
几人醉眼朦胧,神志不清。
梁岳起身回首望向亭外,吹着午后热风,似有些落寞。
历史深沉厚重。
两个当年后人。一个自囚半生,年轻受尽折磨。一个流浪一生,落魄文人。
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此时应当是一统盛世。
刘义符或许是历代排名前十的帝王,鹤云应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以灵运鲍照的才华,理应宰执天下,不是现在的落魄文人。
李弘文当继承长乐派,将武学发扬光大,而不是成为半道夭折的年轻人。
徐羡之、谢晦被杀,皇后太子失踪,故人散落各地。
太多太多,历史本应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那些投机者与叛徒,为家族谋利益的之人,终究笑到了最后。
历史长河不会回头,人死了就死了,后人无法改变。
历史依然是这个模样,死人无法说话,任凭后人打扮,有口难言。
梁岳霍然转身,三人已醉倒,不省人事。
日落西山,红霞尚满天。
自己回来了。
他无意为后人擦屁股,再把他们拉扯一遍。
也并非是后悔,仙道孤独,后人自有祸福,将来梁氏子弟或许数万人,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苦难冤屈。
一切皆是历史,唯我独尊。
历史是风景,自己亦是历史一部分。
即便大江长向东,过去不复还;但历史的意难平,终究需要有人解开,还前人一个清白。
梁岳抽出倚天剑。
霜刃射寒光,当年树下刘裕解剑相赠,历历在目。
“大哥,轮到我了。”
剑身嗡鸣。
次日,鲍照、李弘文、梁岳。
三个永初元嘉“旧时代”的老头,踏上了拨乱反正之路。
第一站,岭南。
梁岳戴上面具,一路上感应燕、龟、鹤、虎、熊、猿、鹿七禽变化。
龙之变化,藏于细微之处,草蟒之间。
须吃透前面所有变化,方可领悟真龙之变。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
路上,两个老头并肩骑马。
前方时而出现猿猴,时而仙鹤长啸,猛虎下山。
“神通变化,玄妙无穷也。”李弘文感叹道。
“师祖威势不减当年。”鲍照内心感叹万分,今日仍不敢相信师祖真的回来了。
可以预见的是,当年被尘封的历史,即将重见天日。
“年轻不老,真令人艳羡万分。”
“若是将来师父高卧九霄,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时。”
师父当年曾说,若证得一切大圆满,必将重铸在世天国。
此界有仙法,无仙道,乃是所有修行者的遗憾。师父承载众人希望,走向未知前路。
仙道之上,无所不能,或许真有那一天。
岭南番禺城。
幽幽古道,落日浑圆。
两老一少来到此地。
远方尽头,隐约可见一座城池。
此地,正是当年檀道济永镇岭南的番禺城。
檀氏一族所在。
番禺城,此城不如江左繁华,但也有不少人。
经过檀氏多年经营,早已不复当年衰败之态。
“客官,瞧一瞧,看一看。钱塘的雨前茶,会稽的八珍糕,应有尽有,童叟无欺。”
路边茶肆,店小二四处招呼客人。
三人落座茶肆,叫上一壶绿茶,几盘糕点。
坐在靠近路边的位置,观看着人来人往。
当年洛阳事变,刘义隆等人其实心里没底,大部分人在观望,唯有少部分人压上身家性命跟随。
洛阳事变有太多变数。
毕竟看守皇城的是大将檀道济及其率领的百战御林军,一旦让他们撑住,外部援军很快到来。
若不是檀道济临阵反水,胜负难料。
刘义符病逝太快,对于檀道济而言,自家富贵无法保障,说不定因为势力过大而遭受新君清算,风险太大。
刘义符几代人虽然仁厚,但其主张北伐,见不得世家做大。
檀道济心想不如换一个人投资,反正辅佐义符一生,情义已够。
这才换得割据诸侯之位。
“二弟,等等我!”
“哈哈,跟上!”
纨绔子弟嬉笑怒骂,策马奔驰,引得行人纷纷躲避。
“这是檀氏三房二公子!”
“富贵人家,穿金戴银,果然跟咱们不一样。”
“那是,人家一生出来,就愁怎么把钱花完,咱们每日奔波,混个碎银几两,怎么比?”
“谁叫人出身好呢。”
几个沧桑行商喝酒感叹。
种地不如经商,经商不如弄权。
经商没有客人和货源,立刻就会破产。世家门阀,掌握山川
“我六十年。”李弘文笑道。
“弘文兄,敬你一杯。”
“来!”
“一起。”梁岳同样举杯。
“哈哈,畅快。”鲍照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
时隔多年,再次相见,聊起零落各地的故人,内心万分感慨。
当年多繁华,离别就有多落寞。
天南海北,故人何处?
人到晚年,时日无多,骤见当年故人,先祖再临,鲍照满心欢喜。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举杯吟诗,此乃故人各奔东西时所作,如今再次吟唱,已是耄耋之年。
几人醉眼朦胧,神志不清。
梁岳起身回首望向亭外,吹着午后热风,似有些落寞。
历史深沉厚重。
两个当年后人。一个自囚半生,年轻受尽折磨。一个流浪一生,落魄文人。
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此时应当是一统盛世。
刘义符或许是历代排名前十的帝王,鹤云应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以灵运鲍照的才华,理应宰执天下,不是现在的落魄文人。
李弘文当继承长乐派,将武学发扬光大,而不是成为半道夭折的年轻人。
徐羡之、谢晦被杀,皇后太子失踪,故人散落各地。
太多太多,历史本应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那些投机者与叛徒,为家族谋利益的之人,终究笑到了最后。
历史长河不会回头,人死了就死了,后人无法改变。
历史依然是这个模样,死人无法说话,任凭后人打扮,有口难言。
梁岳霍然转身,三人已醉倒,不省人事。
日落西山,红霞尚满天。
自己回来了。
他无意为后人擦屁股,再把他们拉扯一遍。
也并非是后悔,仙道孤独,后人自有祸福,将来梁氏子弟或许数万人,有人功成名就,有人苦难冤屈。
一切皆是历史,唯我独尊。
历史是风景,自己亦是历史一部分。
即便大江长向东,过去不复还;但历史的意难平,终究需要有人解开,还前人一个清白。
梁岳抽出倚天剑。
霜刃射寒光,当年树下刘裕解剑相赠,历历在目。
“大哥,轮到我了。”
剑身嗡鸣。
次日,鲍照、李弘文、梁岳。
三个永初元嘉“旧时代”的老头,踏上了拨乱反正之路。
第一站,岭南。
梁岳戴上面具,一路上感应燕、龟、鹤、虎、熊、猿、鹿七禽变化。
龙之变化,藏于细微之处,草蟒之间。
须吃透前面所有变化,方可领悟真龙之变。
木雁之间,龙蛇之变。
路上,两个老头并肩骑马。
前方时而出现猿猴,时而仙鹤长啸,猛虎下山。
“神通变化,玄妙无穷也。”李弘文感叹道。
“师祖威势不减当年。”鲍照内心感叹万分,今日仍不敢相信师祖真的回来了。
可以预见的是,当年被尘封的历史,即将重见天日。
“年轻不老,真令人艳羡万分。”
“若是将来师父高卧九霄,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时。”
师父当年曾说,若证得一切大圆满,必将重铸在世天国。
此界有仙法,无仙道,乃是所有修行者的遗憾。师父承载众人希望,走向未知前路。
仙道之上,无所不能,或许真有那一天。
岭南番禺城。
幽幽古道,落日浑圆。
两老一少来到此地。
远方尽头,隐约可见一座城池。
此地,正是当年檀道济永镇岭南的番禺城。
檀氏一族所在。
番禺城,此城不如江左繁华,但也有不少人。
经过檀氏多年经营,早已不复当年衰败之态。
“客官,瞧一瞧,看一看。钱塘的雨前茶,会稽的八珍糕,应有尽有,童叟无欺。”
路边茶肆,店小二四处招呼客人。
三人落座茶肆,叫上一壶绿茶,几盘糕点。
坐在靠近路边的位置,观看着人来人往。
当年洛阳事变,刘义隆等人其实心里没底,大部分人在观望,唯有少部分人压上身家性命跟随。
洛阳事变有太多变数。
毕竟看守皇城的是大将檀道济及其率领的百战御林军,一旦让他们撑住,外部援军很快到来。
若不是檀道济临阵反水,胜负难料。
刘义符病逝太快,对于檀道济而言,自家富贵无法保障,说不定因为势力过大而遭受新君清算,风险太大。
刘义符几代人虽然仁厚,但其主张北伐,见不得世家做大。
檀道济心想不如换一个人投资,反正辅佐义符一生,情义已够。
这才换得割据诸侯之位。
“二弟,等等我!”
“哈哈,跟上!”
纨绔子弟嬉笑怒骂,策马奔驰,引得行人纷纷躲避。
“这是檀氏三房二公子!”
“富贵人家,穿金戴银,果然跟咱们不一样。”
“那是,人家一生出来,就愁怎么把钱花完,咱们每日奔波,混个碎银几两,怎么比?”
“谁叫人出身好呢。”
几个沧桑行商喝酒感叹。
种地不如经商,经商不如弄权。
经商没有客人和货源,立刻就会破产。世家门阀,掌握山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