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尸解后事,洞天世界(2/3)
事记得飞鸽传书,鸽子会找到金乌的。”
这又不是生离死别,梁岳并未觉得有多么悲伤。
“好!”梁景明郑重点头,目送夫妻两人背影消失在道路尽头。
老一辈的人渐渐隐退,如今轮到下一代人接管了。
道旁树荫,祝英台高冠博带,儒雅之气十足。
她修炼多年,没有实战经验,但也有中品高手的内力。
“稍等!”
梁岳变出两根筷子。
砰!!
筷子落地,两匹黑马屹立原地。
修炼多年,淮南八法熟练度已至化境,马匹栩栩如生,除了没有呼吸与心跳,其他皆与正常马匹无异。
“这个好,我还以为要走路呢。”
祝英台翻身上马,策马奔腾,消失在道路尽头。
“山伯,我打算先去太湖书院看看!”
“好!”
梁岳随之上马,大黑狗啸天跳上马背,坐在梁岳身后。
骏马跟随着烟尘而去。
会稽山麓,太湖书院。
清风朗朗,烈日炎炎。
书院屹立湖边,向来是达官贵人子弟学习文章经典之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书院传来朗朗书声,教书先生在一旁来回踱步,手持戒尺,时不时敲一下开小差的学生后背,以示警戒。
书院的山长换了一个人。
见两位来到,山长急忙起身相迎。
“欢迎长乐郡公及夫人莅临…”山长是本地士族,曾有幸在青山园见过梁岳一面。
“不必多礼。”梁岳摆手表示不必。
他的身份不再是当初的寒门,而是大名鼎鼎的长乐郡公,当今圣上未发家之前的兄弟,山中宰相,出山即定江山的名士。
种种美誉,加诸其身。
梁岳一来,教学秩序不复存在。
众学生纷纷上前见礼。
“夫人竟是书院学生?”
“真乃女中豪杰。”
得知梁岳与祝英台曾是书院学生,甚至还是同窗,这无疑为梁岳个人经历,增添一笔传奇色彩。
梁岳与祝英台对视一眼,皆生起归去之心。
梁岳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声竟会这么大,看来以后不能随便暴露真实姓名了。
随着刘裕称帝,其发迹之前的事迹,亦被人广为传颂。
几人闲聊片刻,梁岳又再次踏上去途。
下一站前往东阳。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走走停停,游山玩水;路上,梁岳感应道法衰老,研究盗天内功。
夜晚,深山密林,较宽的空地搭起帐篷,祝英台在帐篷内睡去。
帐篷之外,梁岳盘膝而坐,头顶星辰,真气运功。
体表隐隐散发微光,内心思索着道法衰退。
按照如今的速度,大概五十岁左右,内力就会入不敷出,需要服用丹药弥补内力亏空。
这还是内力形成大循环的缘故。
五十五岁左右,内力亏空较大,丹药消耗的量更大。
如果此时还未学盗天功,那么就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了。
其实也没事。
内力不过是亏空,并未达到上品变成中品,中品变成下品的衰退。
这估计是七十岁以后的事了。
梁岳正在思索尸解后事。
这个年纪考虑尸解后事,属于是时机刚好。若是再老一点,到了六十岁以后,神魂开始衰老,基本是摆烂等死,准备尸解了。
必须留有一定真气,以此护道长生。
“天师六宝,六阳法阵。以此来护佑死后尸身不腐,不遭病虫袭害。”
天师印可以储存真气内力,以此来进行阵法运转。
所以宁阳子之事,可以不用担心。
“不过尸解选址…倒是一个难题。”
梁岳这次游历天下,也是为了尸解选址。
他有三种思路,一是在家族族地尸解,毕竟只需要六十年的时间,即可太一守尸,羽化复活。
不过风险有点大,相当于把身家大事寄托在后人的情操之上。
尸解人劫之事太过缥缈,但也不得不防,万一真有此事呢?
第二种思路是前往大禹秘境、豢龙地进行尸解炼形,此地足够隐蔽,只要放上足够的水、辟谷丹,死后重生,炼出内力即可。
第三种思路源于古代传说,这些年收集的典籍,记载了不少上古洞天之事。
上古神话中的洞天不是真正的山洞,而是独立于世外的小天地。
如果能找到这些小天地,即便它们没有了灵气,亦可用来守尸炼形,以待来世。
目前梁岳掌握的线索是秦始皇陵。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后世学者喜欢用科学角度解释问题。
如果换成梁岳自己的角度,秦始皇陵会不会是洞天世界?
历史记载之中,项羽、赤眉军、曹操摸金校尉皆尝试过对骊山秦始皇陵进行盗掘,挖出过不少东西,但始终未探到主体地宫。
或许地宫在洞天世界。
不然大军一直挖,翻来覆去的找,总能找出来。
梁岳定下目标,随后闭目修行。
“慢慢来,时间还早。”
山风凉爽,鸟鸣祥和。
世外神人,养气炼形。
清晨,苏醒。
两人洗漱之后,又再次踏上游历之旅。
在鄱阳湖观水,临海观沧
这又不是生离死别,梁岳并未觉得有多么悲伤。
“好!”梁景明郑重点头,目送夫妻两人背影消失在道路尽头。
老一辈的人渐渐隐退,如今轮到下一代人接管了。
道旁树荫,祝英台高冠博带,儒雅之气十足。
她修炼多年,没有实战经验,但也有中品高手的内力。
“稍等!”
梁岳变出两根筷子。
砰!!
筷子落地,两匹黑马屹立原地。
修炼多年,淮南八法熟练度已至化境,马匹栩栩如生,除了没有呼吸与心跳,其他皆与正常马匹无异。
“这个好,我还以为要走路呢。”
祝英台翻身上马,策马奔腾,消失在道路尽头。
“山伯,我打算先去太湖书院看看!”
“好!”
梁岳随之上马,大黑狗啸天跳上马背,坐在梁岳身后。
骏马跟随着烟尘而去。
会稽山麓,太湖书院。
清风朗朗,烈日炎炎。
书院屹立湖边,向来是达官贵人子弟学习文章经典之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书院传来朗朗书声,教书先生在一旁来回踱步,手持戒尺,时不时敲一下开小差的学生后背,以示警戒。
书院的山长换了一个人。
见两位来到,山长急忙起身相迎。
“欢迎长乐郡公及夫人莅临…”山长是本地士族,曾有幸在青山园见过梁岳一面。
“不必多礼。”梁岳摆手表示不必。
他的身份不再是当初的寒门,而是大名鼎鼎的长乐郡公,当今圣上未发家之前的兄弟,山中宰相,出山即定江山的名士。
种种美誉,加诸其身。
梁岳一来,教学秩序不复存在。
众学生纷纷上前见礼。
“夫人竟是书院学生?”
“真乃女中豪杰。”
得知梁岳与祝英台曾是书院学生,甚至还是同窗,这无疑为梁岳个人经历,增添一笔传奇色彩。
梁岳与祝英台对视一眼,皆生起归去之心。
梁岳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声竟会这么大,看来以后不能随便暴露真实姓名了。
随着刘裕称帝,其发迹之前的事迹,亦被人广为传颂。
几人闲聊片刻,梁岳又再次踏上去途。
下一站前往东阳。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走走停停,游山玩水;路上,梁岳感应道法衰老,研究盗天内功。
夜晚,深山密林,较宽的空地搭起帐篷,祝英台在帐篷内睡去。
帐篷之外,梁岳盘膝而坐,头顶星辰,真气运功。
体表隐隐散发微光,内心思索着道法衰退。
按照如今的速度,大概五十岁左右,内力就会入不敷出,需要服用丹药弥补内力亏空。
这还是内力形成大循环的缘故。
五十五岁左右,内力亏空较大,丹药消耗的量更大。
如果此时还未学盗天功,那么就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了。
其实也没事。
内力不过是亏空,并未达到上品变成中品,中品变成下品的衰退。
这估计是七十岁以后的事了。
梁岳正在思索尸解后事。
这个年纪考虑尸解后事,属于是时机刚好。若是再老一点,到了六十岁以后,神魂开始衰老,基本是摆烂等死,准备尸解了。
必须留有一定真气,以此护道长生。
“天师六宝,六阳法阵。以此来护佑死后尸身不腐,不遭病虫袭害。”
天师印可以储存真气内力,以此来进行阵法运转。
所以宁阳子之事,可以不用担心。
“不过尸解选址…倒是一个难题。”
梁岳这次游历天下,也是为了尸解选址。
他有三种思路,一是在家族族地尸解,毕竟只需要六十年的时间,即可太一守尸,羽化复活。
不过风险有点大,相当于把身家大事寄托在后人的情操之上。
尸解人劫之事太过缥缈,但也不得不防,万一真有此事呢?
第二种思路是前往大禹秘境、豢龙地进行尸解炼形,此地足够隐蔽,只要放上足够的水、辟谷丹,死后重生,炼出内力即可。
第三种思路源于古代传说,这些年收集的典籍,记载了不少上古洞天之事。
上古神话中的洞天不是真正的山洞,而是独立于世外的小天地。
如果能找到这些小天地,即便它们没有了灵气,亦可用来守尸炼形,以待来世。
目前梁岳掌握的线索是秦始皇陵。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后世学者喜欢用科学角度解释问题。
如果换成梁岳自己的角度,秦始皇陵会不会是洞天世界?
历史记载之中,项羽、赤眉军、曹操摸金校尉皆尝试过对骊山秦始皇陵进行盗掘,挖出过不少东西,但始终未探到主体地宫。
或许地宫在洞天世界。
不然大军一直挖,翻来覆去的找,总能找出来。
梁岳定下目标,随后闭目修行。
“慢慢来,时间还早。”
山风凉爽,鸟鸣祥和。
世外神人,养气炼形。
清晨,苏醒。
两人洗漱之后,又再次踏上游历之旅。
在鄱阳湖观水,临海观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