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背靠背60+(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知道巴恩斯跟那些队友们是怎样交流沟通的,总之当王毅泡完澡又泡完液氮出来时,明显能感觉到那些队友们对自己的态度和之前有所改变。  

之前他们虽然也在祝贺自己,但总觉得像是一般朋友间的祝贺,而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态度,看自己时的眼神,才像是真正的队友、战友之间的那种认可。  

王毅不由得看向巴恩斯,眼神之中带着询问。  

巴恩斯却呵呵一笑:“说好了,《夜的第七章》。”  

在这信息化时代,任何消息传播的速度都是非常可怕的。  

王毅40秒19分,带领国王队逆转翻盘的消息,以海啸之势迅速席卷了整个网络。  

整个美国的所有社交软件——推特、脸书、skype、vline上,都已经被关于王毅的消息所覆盖。  

nba官方推特发文:这个华夏人颠覆了人们对于得分的认知。35秒13分被称为麦迪时刻,那么40秒19分,将会被称为——王者时刻!  

麦迪发推:这个年轻人已经超越我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溢出身体的天赋。佩林卡和珍妮巴斯该后悔了。  

米勒发推:我本以为在米勒时刻之后,最伟大的就是麦迪时刻,然而现在我发现,米勒时刻和麦迪时刻在这个年轻人面前都不值一提。40秒19分,让我们记住这个数字,记住王者时刻。  

美国的各大报纸,也连夜开始刊发消息。  

纽约时报:《40秒19分,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得分表演》  

芝加哥论坛报:《背靠背60,他将成为新的国王》  

洛杉矶时报:《湖人队最失败的操作,他本可以成为湖人队的基石》  

巴克利在节目之中指出:王毅来到国王队之后,遭遇了诸多质疑。尤其是之前五连败,很多人质疑他的带队能力。然而现在王毅和国王队都改变了打法,以王毅为绝对核心。连着两场背靠背60就是他得分能力的最好证明。那些质疑他的人,现在还觉得他的得分能力不行吗?  

就连一直以黑王毅为生的美国杨毅史密思,也忍不住发推:他最后40秒的表演,无可挑剔。在最后40秒他就是国王队唯一的王,他就是神。  

当然,既然史密斯是以黑王毅为生的,自然不可能就这样轻松放过王毅。  

在这条推特的最后他说道:如果说王毅本场比赛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在前面挖的坑太大,如果前面表现再好一点,也不至于在40秒时落后13分。所以我认为他的控场能力还是太差。  

这条先扬后抑的推特一出,下面评论自然炸了。  

“你说的就是一坨狗屎!”  

“快闭上你的嘴吧,你根本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无赖。”  

当然,史密斯看着这成千上万条骂自己的评论,不但没有丝毫愤怒,反倒心中兴奋不已。  

骂他的越多他就越赚钱。  

在华夏,王毅40秒19分的表演,自然是刷爆了所有的媒体。  

抖音上和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几乎每刷十条视频,就有两条是关于王毅40秒19分的。  

在这一天,几乎每一个刷视频的人都刷到过王毅的消息。  

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微博,热搜…  

不管你关不关注nba,喜不喜欢篮球。  

总之只要你玩手机,今天就绝对会刷到关于王毅的消息。  

这何止是火出圈,着实是火出了天际。  

接下来,王毅带领着国王队,开始了他们的打脸之路。  

那些黑子们继续保持着对国王队的质疑。  

他们认为,国王队赢的这两场球,打得毫无章法可言。  

这显然是运气。  

有本事你再赢两场看看。  

很快,王毅带着国王队不但赢了两场,而且来了一波5连胜。  

加上之前的这两场,国王队已经取得了7连胜。  

在这7连胜之中,王毅场均砍下45.8分,表现可以说是十分夸张。  

国王队的跑轰战术加一星四射体系,在这7场之中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他们凭借着在丹佛高原锻炼出来的体力,整场比赛都在不断疯狂奔跑。  

很多时候光是这样持续不断的跑,都能跑垮对手。  

即便跑不垮对手,他们的跑轰战术往往也能让对手疲于应付。  

即便是对手强行将节奏拖慢下来,他们还有一星四射体系。  

王毅凭借着强大的突破能力不断突入内线,对方必然会收缩防守。  

这时候王毅再将球传出来。  

其他几人都是大空位。  

巴格利、希尔德和巴恩斯三分能力都很强,霍姆斯虽然三分能力还在平均水平线以下,但是替补出场的米切尔三分能力也相当不俗。  

当国王队打出一星四射时,对手往往会被一阵三分雨瞬间下懵。  

如此一来,国王队的跑轰战术加一星四射体系,初步展现出了战斗力。  

当然,由于他们是刚开始使用跑轰战术和一星四射体系。  

炮轰战术也有跑乱的时候,一星四射体系也有三分手感不好的时候。  

这个时候王毅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他会在前三节让队友们跑战术,寻找手感。  

若是三节打完,他们的战术还是跑不对,手感还是没找回来,那么第四节王毅就会接管比赛。  

也就是所谓的把球给我。  

他那强大的突破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