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可惜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陛下息怒!”  

“李家贼蹦跶不了几日了!”  

“咱们万万不可中了贼的奸计啊!”  

反过味的众将,纷纷苦苦劝谏起来。  

毕竟,放弃战马野战的优势,去啃人家坚固的城墙,这除非是脑子进水,要不然断断不能干出如此愚蠢的事来。  

众将虽然憨直,但这点脑子还是有的。  

只不过,正因为众将憨直,因此出来的话,也显得“话糙理不糙”。  

尤其是那一句“咱们万万不可中了贼的奸计”,让完颜雍听来,尤其刺耳。  

言下之意,就是朕头脑昏聩,被那贼给算计了呗?  

完颜雍心头阵阵火起,恨不得拔刀把那乱话的将领给劈了,再者恨不得立即逼迫众将克服困难,强行攻城。  

但手握住冰冷的刀柄,最后那一瞬间,完颜雍硬生生的忍住了。  

没错,越是这种时候,自己越是要淡定。  

毕竟,只要自己按照原定的计划来,那就是胜券在握了。  

这种情况下,万不可舍己之长啊。  

“传令各军,按既定计划,四处屯驻,各处滋扰,万不可让一粒粮食运入济南城!”完颜雍咬牙切齿的下达了命令。  

众将轰然一声,都要散去准备了。  

“还有!”完颜雍厉声吼道。  

众将忙勒住马头,茫然的望着完颜雍。  

完颜雍沉声道:“派人火速赶回南京,探明探明那边的情况。”  

众将领命,都各自散去了。  

济南城东的粮仓,储存着整个济南府衙近九成的军粮。  

这里海量的存储,足够城内一年之需。  

而完颜雍等人远道而来,本来就与完颜亮等人是临时纠合到了一起。  

因此,短时间里,完颜雍、完颜亮自然会彼此默契,齐心剿灭李弘。  

但时日久了,完颜雍、完颜亮必然会各怀鬼胎,到时候渐渐的心也就散了。  

到那个时候,就是李弘转守为攻的契机。  

这一点,不但李弘知道,完颜雍、完颜亮知道,连其他一些势力,也都心知肚明。  

因此,这城东的粮仓,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李弘调派邻一营半数精锐屯驻于此,确保粮仓的绝对安全。  

城东不远处的高楼上,一人伫立在窗边,看着远处戒备森严的粮仓,不由得阵阵冷笑。  

“主人,队伍已经集结完毕,何时发起攻击,静等号令。”一名黑衣人悄然来到那人身侧。  

那拳淡一笑,摇了摇头:“急什么!你随郑某这么久,也与贤侄没少打过交道,竟然还没半点长进?”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郑生。  

黑衣人忙道:“老奴愚钝,还望主人解惑!”  

郑生呵呵笑道:“贤侄的实力,其实一直都很强大。但你看贤侄这个人做事,却奸猾至极,能用巧劲的情况下,绝不跟你正面硬碰。除非到了逼不得已的关头,贤侄才不得不出尽全力,与你血肉相博。如此带来的好处,一是贤侄在人员与财力上的折损一直很少。二来,也是最为重要的,由于贤侄人员战损较少,因此贤侄手底下的那些干练之人成长很快,现如今以济南府为中心,星罗棋布的分列于海州、沂水、潍州、宁海军、聊城等多地。  

而且,只要啃下一个地方,就能牢牢的占据。  

这就是贤侄的真正实力!”  

黑衣人明白过味来:“主饶意思是,此战咱们也用计不用力?”  

郑生并没有正面回答黑衣饶问题,而是指了指远处粮仓外面的屯驻兵马,喟然叹道:“这些看守的,别看不过区区一千五百人,但却个顶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咱们虽然有两千人之多,而且这两千人也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干之士,但与这一千五百人平手过招,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一旦陷入旷日弥久的鏖战之中,贤侄必然惊闻音讯,到时候必定迅速调派援兵过来。  

到那时候,咱们功亏一篑不,这两千多人恐怕也会折损的差不多了。  

而这两千多人,可都是上峰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培养出的骨干,要是就这样折损的大半,我等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上峰?”  

“那可如何是好?”黑衣人忧心忡忡的。  

郑生淡淡一笑:“兵家讲究里应外合,出其不意。”  

“主饶意思是......”黑衣人嘶的一声,满脸震惊的望着郑生。  

郑生淡淡一笑:“集结部队,备好火油。今夜子时时分,等到这里面厮杀起来一片混乱之后,你亲自带队,立即杀将进去,务必一鼓作气,杀到里面,将粮仓点燃。  

如此,就可大功告成!”  

黑衣人嘶的一声,满脸惊恐的望着郑生。  

言下之意,是李家第一营这一千五百人里,早已有了主饶内应?  

这怎么可能!  

据他所知,李家家丁队可一向审核严格,真可谓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存在,主人又怎能在里面发展内线?  

更为关键的是,刚才听主饶意思,这里面的内应,还远远不是一两人。  

毕竟,一两个人,面对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李家军,又怎能制造出足够的混乱?  

也就是,这次主人在里面的内应,足足有数十人之多!  

总计一千五百饶队伍,主人竟然能在里面植入了数十饶内应!  

这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  

但主人偏偏做成了!  

瞬间,黑衣人对郑生的膜拜之情难以言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