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三字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弘自然明白陈辉、黄锦辉打着什么心思。  

“不怕两位大人笑话,我肚子里这点墨水,实在是少的可怜。”  

李弘主动认怂,也确实情非得已。  

毕竟,前世他也不是什么古文学爱好者。  

肚子里装着的那些古代文学,也是以学校课文为主。  

而这些课文,绝大多数都是在惨无人道的强权压力下,死记硬背下来的。  

毕竟,后世的网友对此早有总结,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最让你欲哭无泪的一句话,就是“请背诵全文”五个字。  

而如今李弘所处的年代,偏偏又是宋金对峙时期。  

这个时期以后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代文学,那可是是呈断崖式下降。  

而且,即便李弘会背诵几篇,又当如何?  

人家陈辉、黄锦辉那么心思歹毒之人,肯定会给你画个选题范围。  

因此,如果李弘现在大言不惭的夸下开口,万一等会人家出一个刁钻的选题,李弘如何糊弄过去?  

如此一来,岂不是被啪啪啪的打脸了?  

“哈哈哈......”黄锦辉大笑着说:“贤侄何必谦虚?贤侄以前可是凡事争先的,如今怎么胆怯了?要当仁不让嘛!”  

“就是就是!也好让我等见识见识贤侄的绝世风采!”陈辉笑吟吟的说。  

李弘却笃定心思,一副打死也不上当的架势:“两位大人可别为难我了,我这还得赶着去找库勒擦大哥呢。”  

心里却对陈辉、黄锦辉两个人鄙视至极,这两个一肚子坏水的老家伙,玩别的比不过自己,居然想出了这么一出三岁娃娃的伎俩。  

陈辉一看李弘当真要走,不由得愣了。  

年轻人不都应该好胜逞强的吗?  

尤其又是李家公子这样,年纪轻轻就干出一番事业的,更该打肿脸也要充胖子才对啊。  

怎么这小子一看路数不对,竟然掉头就跑,一点都没有年轻人的风骨啊。  

“贤侄,你这是......”陈辉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好。  

“贤侄!”黄锦辉却一把拉住李弘,看那亲热劲,似乎早已把两个人之前剑拔弩张的事情忘了个干净。  

“既然贤侄不肯让我等一窥贤侄的绝妙文采,那贤侄不如将令尊教子的成功经验,分享一些与我等,也是好的。”  

章丘县大街小巷谁不知道,那李之荣这些年来动辄就对李弘棍棒交加。  

黄锦辉故意如此一说,乃是摆明了要李弘当众难堪。  

毕竟,如今明面上,黄锦辉对李弘无可奈何。  

但是眼看李弘如此人模狗样的活得有滋有味,黄锦辉心里实在不爽。  

而今天,乃是李弘第一次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官场上。  

因此,黄锦辉早就笃定了主意,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狠狠地当众羞辱李弘一番。  

一来,好好的出一口恶气。  

二来,也让李弘在这济南府大大小小的官员面前丑态出尽,看他以后还有什么脸面混迹官场!  

“这个......”李弘心念一动,看着黄锦辉:“黄大人真想知道?”  

黄锦辉点了点头。  

“正是!”陈辉也在一侧帮腔:“本官也很感兴趣。”  

其余官员也都纷纷聚拢过来,笑吟吟的附和着。  

而孙正泰也索性站在那里,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老实说,孙正泰也很好奇,李家公子年纪轻轻,竟然如此了得,究竟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如此说来,两位大人也是被家中顽劣磋磨的痛不欲生喽。”李弘笑吟吟的问。  

“哈哈哈,贤侄说笑了。”  

“其实,我也知道,外界都说家父暴躁无常,动辄就棍棒交加。”  

说到此处,李弘面色显得无比的严肃:“那么今天,我就要当着诸位的面,郑重的对诸位申明,此类说法,全部为谣传!”  

“啊?”陈辉、黄锦辉等人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李弘却显得神色凝重。  

虽然,他明知道自己接下来这番话乃是不折不扣的谎话。  

如果这个年代有后世那么发达的刑事技术水平,家里的棍棒至少有一半能检测出自己的血迹。  

但谁让子不言父过呢,父子嘛,打断骨头连着筋。  

“家父虽然一介商贾出身,但却性情淑均,而且还颇通文采......”李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着。  

陈辉忍着笑说:“贤侄,你一片孝心,确实可嘉,只是......”  

羞辱到这个份上,陈辉觉得也够了,是时候该收场了。  

“拿纸笔来!”李弘忽然大喊道。  

众人一愣,诧异的望着李弘。  

书吏望着孙正泰,孙正泰缓缓点了点头。  

书吏便取来纸笔,放在案上。  

李弘踏步走到案前,提笔书写起来。  

前世的时候,他曾经自学过一些书法,因此这手毛笔字也还马马虎虎,不算太差劲。  

至少,与他市井商贾、纨绔子弟的身份一对比的话,这手毛笔字也算是不错的了。  

众人不约而同走到案边看去,低声读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哈哈哈......”早有人忍不住大笑起来:“文墨不通,什么玩意!”  

陈辉忍着笑:“贤侄这首打油诗,倒是有趣的很!”  

李弘却恍若未闻,依照前世的记忆,奋笔疾书起来。  

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