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百捌拾叁回 鼓上蚤解说战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觉得颜面不好看,因此不发诏书,只让人暗示,要种师道自己找理由退兵,替圣明天子背一背锅。  

其实若是背锅也就罢了,但在种师道看来,恰恰因为童贯一败,自己这边倒是不想打也要打了,这也是他无奈长叹之意。  

他毕竟是个宿将,自任主帅开赴雁门后,虽然不曾开战,却也广派探子,收集辽人情报,因此深知长城之外,金兵横行无忌,气吞万里如虎,自然忌惮极深。  

在他看来,童贯这场大败,彻底把宋军羸弱如羊、愚蠢如猪的一面暴露无遗,金国这些虎狼之辈,必然要磨刀霍霍向猪羊。  

与此同时,辽国南征的人马,也是心腹大患,自己若是听了皇帝暗示,班师回朝,则战略主动性荡然无存,倒不如抡干了大干一场,一来震慑金国,二来围魏救赵,逼南下辽军回师。  

老曹听到这里,不由点头:“老种虽非俊才,倒有担当。他不知我占了幽州,耶律淳有家难回,亦高估了萧干、耶律大石等人忠君之心,仅仅于他的角度而言,进攻的确是解题的手段。”  

种师道决心一下,大军十五万,北出雁门关。  

这十五万军,有八万西军,都是同西夏打老了仗的,堪称锐卒。  

剩下七万山西边军,前年同田虎交锋,好歹经历了战火磨砺,也算勉强得用。  

而山后九州的辽军,装备不如山前七州辽军,又无名将坐镇,故此种师道出关之后,顺风顺水,连下朔、瞏二州,在应州同辽军主力决战,也是连胜数场,打得辽军高挂免战牌。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惟老种相公扬眉吐气,军中诸将亦是意气风发。  

一开始还在防备辽国幽蓟兵马回援,后来有俘虏交待,幽蓟被反军占据,居庸关都丢了,宋军顿时觉得大局已定,辽国天数将绝,灭辽不过时间问题了。  

种师道同众将商议一番,定下计划:  

第一步,尽取山后九州;  

第二步,高官厚禄,招降幽蓟反军,兵不血刃,全据燕云;  

第三步,越过居庸关,自上而下消灭南征辽军;  

第四步,老种封王,童贯吃屁。  

十余年来,童贯以阉人之身,执掌一国军权,老种这些将门子弟,若不服从,即遭打压,面上虽然不说,心中常以为耻,如今大势在手,眼见便要一举逆袭,占了童贯视为禁脔的收复燕云奇功,取而代之,岂不痛快?  

人一痛快,难免轻狂,七十岁的老种,亦未能例外。  

他屈指一算,自家手中,雄兵十五万,应州城中,残兵七万,其余各州,尽数空虚,岂有不胜之理?  

于是为来日计,派遣太原兵马统制官宗泽,领兵两万折返,取道太行,去帮童贯守大名府——  

以免功成之日,挥得胜兵马攻辽国南征余部之时,童贯心怀嫉妒,破罐子破摔,再平白添出变故。  

老种这些日子和宗泽走得很近,两个年龄相似,言语投契,因此老种深知宗泽乃是干才,若有他在大名府,即便童贯恶意摆烂,辽国南征兵马也难翻天。  

反正对于面前之敌而言,十五万、十三万,都是一回事。  

众将闻之,无不服膺老种深谋远虑,布局深远。  

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就在宗泽领兵南返之时,天祚帝的降表,已送到了阿骨打的桌前。  

阿骨打本来还有些犹豫,毕竟和宋国乃是盟友,难道辽国降了,就帮他们打宋国么?  

他的兄弟吴乞买,趁机力陈己见:辽既降金,彼土便是吾土,宋国攻打吾土,便是他挑衅在先!我等答应给他们山前七州,山后九州可没说给他!  

老曹听到此处,频频冷笑,摇头道:“童贯这干人,真个成事不足,既谈盟约,又不肯谈定,以至于别个有理可循。”  

原来在他出使次年,宋国又派出使者,正是与金国结盟,双方议定,金取辽上京、中京,宋取西京、南京,辽国灭后,燕云诸州归宋,宋国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转赠金国。  

然而关于燕云之地的具体描述,宋金竟然各执一词——  

宋国认为,燕云十六州全部在内,金国认为,只限于山前七州,山后九州不含在内。  

彼时金国故意留了一手,宋使亦不敢据理力争,因此白纸黑字的盟约上,这一条最终不曾写清楚,只是草草带过。  

阿骨打毕竟是雄心勃勃皇帝,有了借口,便点头许可,以飞鹰传书,令本来攻打杀虎口的大将完颜娄室,与辽国交接投降一事,并引军入关,“勿使宋人踏吾土一步,不然便责其毁约背盟,吾必以兵击之。”  

十一月七日,应州辽兵大开城门杀出,种师道断其粮尽,不得不战,大喜,下令全军迎战。  

开战初时,宋军大占上风,这时一支兵马忽然自北面卷来,为首一将高声大喝:“辽帝已然归降大金,汝等脚下土地,皆大金国所有,大金皇帝诏曰:宋人勿踏吾土一步,不然便是汝等背盟毁约!”  

随即有金兵搬出几面战鼓,告知:三通鼓罢,便要退军,如若不然,视同背盟。  

种师道又惊又怒,他前军、中军,俱和辽兵卷在一处,仓促间哪里能退出?  

金人不管不顾,自顾敲鼓,三通鼓罢,那大将冷笑道:“宋人无耻,背弃前盟,占吾土地,必当痛击!”  

说罢,全军出击。  

说到此处,众人都听得入了神,时迁瘦削的脸庞上,露出分明怒意:“哥哥们,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