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神圣罗马帝国(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阿兹特克,西美洲最强文明。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拥有人口二十来万。  

这城有无数神话,被外邦人称为与神共舞的古城。  

道路笔直平坦,城镇繁盛,谷地肥沃。  

还有一种十分强大的生物野兽,猛犸象。  

阿兹特克人驯养这种生物,他体态如象,獠牙巨长,速度比象又快许多。  

靠着这种生物,虽然美洲大陆没马,驴子等大型动物,但能靠这种动物长途拔涉。  

玉米,番茄,甘椒等充当主食。  

他们也制作陶器,使用棉花和植物纤维织布。  

方格状的街道,当中坐落数座金字塔(来自马度大帝的兴建)。  

这是谷地,有许多地方临水。  

所以水面也是道路网之一。  

路口很宽,上面架桥,使人通行。  

这座古城,一半陆地,一半水面,十分奇幻。  

大司祭,以及未来的羽蛇帝赤札古。  

美好的一天从黎明开始。  

每间庙宇上面都有一位小司祭,他们有一套观察天象的方法,积着敲响大钟传音报时。  

赤札古简单吃过早餐,便到街上巡视。  

阿兹特克人爱跳舞,大街上到处有人舞动身体,唱着小曲。  

近几年,阿兹特克远征北面,并吞多部,人口又多了十多万。  

这些人变成奴隶,干上粗活。  

而阿兹特克人的日子则越过越好。  

每一年,他们都举行一种祭神礼。  

把活人的心脏跟血献给羽蛇神。  

再过十天,就是祭典。  

各地的献祭品一车车送来首都。  

有生病的儿童,战俘,罪犯,外邦人等。  

“这一次规模空前啊。”  

“是啊,这都是大司祭的功劳,带领我们打败了玛雅人。”  

“这次虽然比不上百年前那场,两万多人的献祭,但这次也有五千人呢!”  

群众歌功颂德。  

大司祭本人十分开心。  

他细细观察路面,也想着怎么提高民众的生活。  

猛犸象毕竟太过庞大,容易踩坏地面,运轻巧又多的东西,十分不方便。  

要是能有一种东西,可以高速移动取代人的腿力就好了随后,到了晚上时,赤札古回到庙宇冥想。  

他激发出了异之霸气中的雷霆之力,每当他冥想时,周边雷霆之力不绝。  

没有人敢靠近。  

这次,赤札古想了两天两夜,灵光一闪,他想起金字塔中的一张图(车轮图像)!  

“有了,用木脚代替人的腿脚!”  

随后,几天时间,一个简易的车轮,架上木头,成为一台木车。  

跌跌撞撞的由一个孩子,拉送东西给众人看时,举城沸腾。  

此后,阿特特克人开始疯狂的观摩金字塔上的图画,科技树突飞猛进。  

终有一天,美洲王师,阿兹特克,印加,玛雅三大文明联手。  

远跨大洋,进入西班牙。  

写下光明世界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王师来自西班牙。  

中亚乌河地区。  

帖木儿瘸着双腿,登上校场。  

风极大,但吹不灭她的战火。  

带部东走,今天迎来最大危机。  

太阳汗跟东方帝国请求援军,要将草原丝绸之路,完全打通。  

这一战,帖木儿也有朋友,来自北天竺的苍狼。  

如今的苍狼已经是莫卧儿的大君,此战他带了五千人不远千里来助阵。  

当年白象王北征,苍狼先是沉臣服,随后又屡次叛乱。  

白象王屡次北上无果,转头出兵东面,大军跨过孟加拉,远及暹罗河畔。  

天竺的梵信仰,自此强势渗透到东部大地上,并辐射出去。  

这一战是帖木儿能不能站稳脚跟的一战。  

帖木儿极为重视将要碰到的对手。  

来自东方的庞大敌人,他们是臣服于“天子”的士兵。  

东方的强大政权,也是有着骑兵的。  

这一战,帖木儿甚至听说,天子出兵二十万西征,光骑兵就有两万。  

要是把后勤算上,足有五十万。  

这股力量,举世无匹!  

天朝上国,皇恩浩荡,大军未至,使者先行。  

一纸诏书随着先锋使团,进入中亚。  

天子希望传檄而定。  

上国武将对西方小邦从不放眼中。  

往往命名敌人势力时,就以土邦君主的名字称之。  

天朝使者直接称帖木儿的势力为“帖木儿汗国”。  

而帖木儿回之,“她的土地,只能透过血来取得,尽管放马过来。”  

这是帖木儿汗对上东方帝国的首战!  

这一战直接把帖木儿打的近乎灭族。  

赖以为傲的骑兵冲锋,天朝人也有,并且更多。  

战马多到,光一天草料,就能把一个城镇吃空。  

领军的天朝将领更对太阳汗曰,  

“我天朝甲士二百余万,上将数千,随手举一州之力,就能教汝小邦,谈笑间,灰飞烟灭,今后若敢有二心,教汝十死不生。”  

上国大军直接西征,要成立西域都护府。  

随后东方上国的名字传入阿拔斯,奥斯曼,北天竺,甚至远方的爱尔兰人都知晓。  

上国名曰,“大萌”。  

小亚细亚。  

留佩跟他的两位兄弟,沿路大肆宣传。  

“七世紫帝君士坦丁之后,十世紫帝查士丁尼玄孙来了!”  

半路上,他的二弟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