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六章 小舅子(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只雀儿坚定地认为,整个小余山,只有蛟大王才能配得上鬼王妃。  

并且是:蛟大王和鬼王妃郎才女貌,必定是情投意合,而且暗中海誓山盟了。  

所以死尸雀一大家子搬去了鬼巫山后,它便一直在满山寻找蛟大王的踪迹。  

甚至好几次,无意闯入了大邪祟的地盘,险些被一口吃了,也还是矢志不渝,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可惜广货街绝不是它们这些小东西能够涉足的,于是直到昨天的时候,蛟大王忽然从广货街出来了,它才重又见到了蛟大王。  

它飞在蛟大王头顶上,叽叽喳喳的诉说着鬼王妃的悲惨遭遇。  

在死尸雀的口中,这便是一个“穷乡僻壤有一对金童玉女,金童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远赴他乡孤身打拼;玉女留在乡里翘首以盼。然而乡中恶霸觊觎玉女的美色,使尽了手段逼迫,玉女为保清白自尽断魂”的悲惨故事。  

现在这个故事终于要展开后半段,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  

金童衣锦还乡,要为心上人报仇,严惩那大恶人了!  

蛟大王听得莫名其妙,跟我有什么关系?  

就没理会它。  

死尸雀叽叽喳喳说了一路,完全不管蛟大王是否有回应。  

然后还兴奋的先飞到了小余山,四处寻找大恶人。  

还真让它给找到了,于是迫不及待的单方面宣布了“故事结局”。  

然后就被许大人一弹弓给打下来。  

许大人一番询问,发现这雀儿完全活在自己的认知中。  

自己编两个邪祟爱情故事,嗑的飞起。  

问它蛟大王回来做什么,不知道哇。  

问它蛟大王走到哪儿了,也不知道哇。  

许源气结。  

偏生许大人也不是个什么大度的性子。  

一恼火,就用兽筋绳捆了这雀儿,丢进运河里,三起三落。  

跟涮火锅似的。  

差点把这雀儿呛得又死过去一次。  

死尸雀也是可怜,它一个勉勉强强能算是九流的小邪祟,被已经五流的兽筋绳死死捆住。  

这都不是牛刀杀鸡了,这是…青铜匠造大炮打蚊子。  

许源出了口气,才把这小东西丢了。  

然后想了想,就往小余山中去了。  

先去蛟以前的住处,一定要问明白,它回来做什么。  

苗禹这边,到了码头上就觉得气氛不大对劲。  

码头外西北方向上,新起了一座军营。  

苗禹一看就知道,这是“河道营”的河道兵!  

运河衙门权力极大,不仅有山河司,还有自己的营兵!  

从实力上来说,河道营的实力要胜过除妖军。  

“竟然连河道营都派出来了,看来这次的事情不简单啊。”苗禹嘀咕着,去见了占城河监。  

将货船走私阴魂的事情报告了。  

河监表示知道了,让苗禹自己处理。  

这案子就算是甩给了山河司。  

苗禹也乐得如此。  

从运河衙门出来,却忽然旁边传来一声呼喊:“姐夫!”  

苗禹一转头,便看到一个跟许源年岁相仿的少年,穿着一身山河司检校的官服,带着一队校尉,笑嘻嘻的从一旁走来。  

“展雷!”苗禹惊喜:“你怎么在这里?”  

惊喜的不是见到朱展雷,而是朱展雷喊他姐夫。  

两家的亲事还没敲定,但是苗禹这边对女方很满意。  

不过女方当事人据说是始终没有点头,搞得苗禹心中如猫抓。  

之前那柄缠腰软剑送过去了——却被退了回来。  

朱展雷这一声“姐夫”,等于是说女方娘家人都同意的。  

朱展雷走到了近前,低声道:“家里的人都来了,不过他们都在罗成那边。”  

说到这里,朱展雷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服气:“大姐偏心三姐,非要说我在罗城只会坏事,把我赶到占城来了。”  

“大姐总是用老眼光看人,我在山河司历练两年了,也是凭自己的本事升了检校的。”  

他又换上一幅笑脸:“这不,我就只能来投奔姐夫了。”  

“好。”苗禹也笑道:“正好先跟我回去处理一桩案子,走私数百阴魂的案子,大小也是一桩功劳。”  

“多谢姐夫!”朱展雷大喜。  

苗禹这意思就是,这案子会分给自己一些功劳,再攒一攒,自己就能晋升巡检了。  

于是大家一起回了占城山河司衙门。  

苗禹去处理案卷,弄好之后想了想,对小舅子道:“跟我去见个人,这案子他是首功。”  

也就是说小舅子想混功劳,得人家点头。  

“行啊。”  

苗禹就带着朱展雷去了南城巡值房,朱展雷眼睛瞪的老大:“姐夫,怎么是祛秽司?咱们跟祛秽司可是一直不对付啊…”  

苗禹赶紧做了个手势,别乱说话。  

苗禹客客气气的跟门口的老秦说道:“许老弟在吗?”  

老秦没精打采。  

首先眼睛上的乌青还没消去,其次最近也不知怎么得罪巡检大人了,总给自己安排这看大门的活儿。  

“我家大人还没回来,苗大人要不进去等会?”  

“也好。”  

苗禹带着满腹疑问的小舅子进去了。  

刚到后院,便看到了大福。  

大福每天中午都会缩在桥石边的窝里,舒舒服服的睡个午觉。  

若是有人去它的窝里看一下,就会发现里面用黄鼠狼皮、老鼠皮、野狗皮等等,垫的又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