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粉碎的天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郁,大大超出了正常人的人体承受极限,导致所有生活在地表的人类都异化成为矿石病感染者。  

一代一代淘汰下来,除了各国各城持续流放的犯罪者外,地面上基本处于一个被‘清空’的状态。  

哪怕真的生存了下来,那也称不上是‘人类’了。  

所以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  

像韩白衣那样光着膀子就往外冲是极为不正常的,穿好防辐射服,甚至最好连氧气罐也带上才是最正常的行动小组外出方式。  

哪怕是阿米娅这样的矿石病感染者,也会为了防止自己的病情持续加剧,好好的把防辐射服穿上。  

嗤——  

随着一声轻微的气泵声,始终处于移动中的罗德岛缓缓陷入静止。  

外出舱处无声开启了一个一人宽窄的小门,一节一节的阶梯从小门处延伸下去。  

夜刀谨慎的看了眼防辐射服手臂处的源石能数值。  

“阿米娅,这附近的源石能值较低,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在外的行动时间只有三十分钟。”  

“这是凯尔希医生的建议。”  

“嗯,我知道了。”  

隔着防辐射服堪比铠甲的面罩,阿米娅朝夜刀的方向点了点头,然后略显笨拙的从阶梯上往下爬。  

其实三十分钟的时间,正常来说是绝对够用的。  

毕竟,他们停靠的位置距离落点也只有三公里不到而已,泰拉世界人类的身体素质可是远超现世的。  

但是,一行十五人刚一落地,就有一个穿着防辐射服的采集小组研究员一脸苍白的跪倒在地上。  

“呕——”  

旁边的几个小组成员连忙去扶他,这才艰难的把他拖起来。  

阿米娅等人在前面停留了一会儿。  

这个采集小组成员大概是新来的,出现这种症状是正常现象。  

相比于潜能大多在二星级及其以上的行动小组成员而言,他们仅仅是身体强壮一些的普通人。  

仅仅是身处在源石能过度浓郁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一种类似醉氧的特殊反应,哪怕穿着防辐射服,也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  

夜刀则是穿着防辐射服,每过三十秒就要抬起手腕看一眼源石能记录仪,时刻监控周遭的源石能数值,生怕因为自己的粗心葬送了他们一行人。  

但是,无论是她,还是阿米娅,抑或是其他行动人员,都发现了奇怪的一点。  

越是往天灾落点的方向行进,他们的身体感受反倒越来越舒服。  

不是被大宝剑得特别爽的那种舒服,而是从两倍重力的地方往正常重力位置走时,那种说不出道不明,但就是感觉自己身上的负担越来越小的自然反应。  

不停看着自己手腕上源石能记录仪的夜刀更是一脸诡异之色。  

这不对啊。  

怎么越往天灾落点的方向行进,源石能数值反倒越来越低了?  

这和他们之前进行过的采集任务不一样啊?  

是不是源石能记录仪出问题了?  

抱着这样的念头,夜刀立刻拽过自己的几个小组成员,看了眼他们手上的记录仪数值。  

正常。  

正常。  

还是正常?  

夜刀都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这是地表?  

地表怎么可能会有源石能数值达到‘正常’水准的地方?  

这可是普通人类能够进行日常生活的标准环境级别。  

转头看了一眼。  

就连刚刚那个差点吐出来的采集小组的新人,现在都能自己行走,完全没有刚刚那虚弱的样子。  

而且随着他们不断行进,手腕上的源石能记录仪甚至还有数值越来越低的倾向。  

这是,怎么回事?  

始终领头在前的阿米娅则是一言不发的行进着。  

根据他们的情报,在天灾发生时,属于幻境组织的南无岛,正处于天灾落点范围内。  

哪怕是小型天灾,在那样迅疾的形成速度下,也不可能有丝毫幸存意外。  

而现在,明明距离天灾降临仅仅三小时不到,他们却连南无岛的残骸和行进轨迹都没有看到。  

到底发生了什么?  

“阿米娅!你看那边!”  

夜刀忽然指了一个方向,阿米娅转过头。  

身体顿时僵在原地。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放射散落,却依旧堆积在原地的沙山。  

中间的坑洞下凹约莫三四米,直径超过二十米,但如城墙般的大量沙砾堆积环绕,仍旧让这座沙山高出地面五六米左右,如同一座拔地而起的微缩环形山。  

在这座环形山周围,仍然残留着激战时印刻在地面上的痕迹。  

拳坑、爆炸坑、笔直如刀锋一般的划痕、入眼极小却深入地底三四米的烧灼痕迹,人体撞击如地面时生生凿出来的坑洞,绵延近百米的拖拽痕迹。  

在场的A4行动小组众人,以及阿米娅本身,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见识过的战斗场面远比常人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在看到这如同巨龙缠卷翻滚过一般,麻麻赖赖,坑坑洼洼,一点都不圆润的地面时,不约而同的,全都没有第一时间将这些痕迹联系到‘战斗’上。  

直到经过一番精准检查,确定这些坑洞内部全都残留着人为的源石能痕迹之后,阿米娅等人才不得不认定这是人类留下的痕迹。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阿米娅等人不由得齐齐站在原地,目不转睛的盯着战场最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