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一声哽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罢!有话筒、有音响,不怕他们听不到!”  

这个时间,他还能说得出笑话,可见他心态很稳。  

王林严肃的点点头,一行人昂首挺胸,走进会场。  

郭玲玲大喊一声:“王总来了!欢迎王总!”  

本来闹闹嚷嚷的场面,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门口。  

随即,全场爆发出热闹的掌声。  

“王总好!”现场有人大喊。  

喊声此起彼伏:“王总好!”  

先是稀稀拉拉的喊声。  

很快,喊声汇聚成河!  

几千人问好!  

气势如虹!  

王林的眼角,莫名的有些发酸。  

这一刻,他真正意识到了——责任!  

责任两个字,有如千斤重。  

50万纺织人的命运。  

几百家工厂的去留。  

全部压到了王林的肩膀上。  

王林的脚步,瞬间变得沉重起来。  

他高举右手,沉声喊道:“大家好!”  

副总们自行找座位坐下。  

王林和周伯强则从一边的台阶走上舞台。  

工作人员把调试好的话筒,恭敬的递给王林。  

王林接过话筒,轻轻吹了两口气,发出嘭嘭的响声。  

“大家好!我是王林。”  

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王林压了压手,说道:“我身边这位同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纺织局的副主任周伯强同志。他同时也兼任我们爱秀集团的集团副总、爱纺家纺的总经理!”  

他说完,把话筒伸到周伯强嘴前。  

周伯强用沉浑、略带嘶哑的声音说道:“同志们好!我是周伯强!”  

“周主任好!”全场再次掌声雷动。  

王林道:“从今天开始,申纺集团正式被爱秀集团托管!我给这个新的集团,取了一个名字,叫爱秀申纺集团!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简称为爱申集团!”  

想当年,王林借助申纺集团的东风,成立了自己的爱秀集团,彼时的工人们,以“申纺爱秀”的职工而自傲。  

如今,三年不到的时间里,王林摇身一变,成了申纺集团的管理者。  

而申纺集团的职工,要顶着“爱秀申纺”的公司名字继续工作。  

一个是申纺爱秀,申纺在前,爱秀在后。  

一个是爱秀申纺,爱秀在前,申纺在后。  

一词之差,天壤之别!  

曾经,爱秀人以申纺为荣。  

于今,申纺人以爱秀为荣!  

王林,申纺一厂的机修工也,崛起于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兴盛于纺织行业没落之时,凭借国库券买卖发家致富,依靠卫生巾、纸尿裤大展鸿图,战申城、征花城,广交会上显身手,爱秀之名传天下!  

他一无背景,二无资金,凭借一己之力,赚取百亿家财!  

从1988年开始的逆袭,王林完美的诠释了一个男人的奋斗史!  

王林朗朗的语言,还在大剧院上空回荡:“今天的会议,有请周主任主持,大家掌声欢迎。”  

他一边鼓掌,一边弯了弯腰,把话筒递给周伯强:“周主任,请。”  

周伯强接过话筒,说了声谢谢。  

王林走下台来。  

下面已经没有他的座位。  

郭玲玲倒也机灵,叫人从办公室里搬了个椅子过来,就放在前面请王林坐下。  

周伯强握着话筒,很久没有说话。  

王林还以为话筒坏了的时候,一声哽咽声,忽然从音箱里面传了出来。  

全场肃然!  

周伯强眼里闪着泪花,嘴唇轻轻颤抖。  

他望着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心里感慨之情,远甚于王林。  

曾几何时,纺织行业是那么的辉煌!  

就在几年之前,市民百姓为了买布,不仅要有布票,还得排队抢购!  

那是申纺厂最辉煌的时期!  

转眼间,申纺集团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爱申集团!  

人,还是那些人。  

厂,还是那个厂。  

但是一切都变了!  

周伯强这半生,都跟纺织厂有关,他完整的经历了我国纺织行业从弱到强、从兴盛到艰难转型的过程。  

此时此刻,他的一声哽咽,可以说给曾经的申纺集团,做了一个最后的注脚。  

在座的都是纺织人,而且都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数年、数十年的纺织人!  

他们听明白了周伯强的这一声哽咽!  

这一声哽咽所包含的信息和情感,远远胜过一声叹息!  

周伯强抬手擦了擦眼角,平复心情,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每当看到、想到我和我的祖国这六个字时,每当与朋友们在一起叙述各自生活变化和现在的幸福时,每当走在祖国各地欣赏到美丽风景时,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尖端科技获得成功的画面时,我都会由衷地泛起我爱我的祖国这一心声。回顾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更燃起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王林有些惊异,因为周伯强讲话的开头,居然是这从我的祖国开篇!  

这段话,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  

大家屏息静气,严肃的聆听。  

周伯强说道:“40年前,我国刚成立时,百业凋敝、百废待兴,国家通过对上青天等地的纺织厂和纺机厂进行公私合营或收归国有的方式形成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艰难地起步。1949年,我国的纺织业,总产值48亿元,1950年为55亿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