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搞破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797章搞破坏

有关朱浩被外调为永平知府的消息,由余承勋带到翰林院,通知了朱浩本人。

杨慎可能是觉得,在利用朱浩这件事上,有点对不起朱浩,先是让朱浩去当户部主事,又在没有跟朱浩做任何商议的情况下,让朱浩去接替张璁出任永平知府,没脸面对好友。

余承勋是跟翰林院同为修撰的叶桂章一起来的。

由此可看出,现在杨慎在翰林院中,已不再仪仗朱浩,作为首辅之子,只要他抛出橄榄枝,自然有人愿意帮忙出谋划策,而叶桂章乃杨慎四川同乡,也是后来左顺门事件的当事人之一。

“……敬道,到永平府当知府,独揽一地事务,可比到户部当主事好太多了,你也知道永平府靠近京师,你的家人甚至不用迁过去,一两年后就会给你调个好差事,到时我们仍旧可以在京师共事。”

余承勋多少也有些歉意。

朱浩倒是显得无所谓,笑着道:“一两年后,谁知这京师是如何光景?”

“哦?”

余承勋一听,朱浩这话是暗示一两年后杨廷和不在朝,朝堂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对,应该只是随口感慨吧。

翰林院当官近两年时间,朱浩结交下的朋友,无非是杨慎和余承勋这一党的人,但要说交心的,可能只有蔡昂这个在翰林院没什么野心,平时一直都在混日子的中年名流。

杨慎很看不起幸进的张璁。

……

朱浩也拿起酒杯。

杨廷和在朝中日暮西山,朝野中有心人都能察觉到,连之前不温不火的孙交现在都崛起了,还有什么人不敢跟杨廷和叫板?

蔡昂摆摆手:“我已将事告知回乡里,他也知晓你的事,恐怕在他科举有所进益前,很难来投奔你。还是早些聘请人手,不要去想他了。”

还是余承勋直接。

“嗯。”朱浩点头。

余承勋的意思是,你去永平府带有任务。

一下子又问到关键点。

“多谢。”

“张秉用找你?为什么?”

“嗯。”

杨慎点头,表示很满意。

杨慎则抬手打断余承勋的话,他似乎听明白了朱浩的意思,点头道:“用修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最近张秉用刚到京师,听说多结交京师士林中人,他跟你同科,若是听闻你要去接替他当永平府知府,或来找你说项,想要提点你,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主要在于他投靠了新皇这棵参天大树,光是回京师这一路,巴结他的府县官员就不在少数,到了京师后,很多名士都前去拜访,一些中下层的官员将他当成了新贵。

杨慎道:“你能提前想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知晓自己的差事该怎么当,也知道未来要面对的麻烦在哪里。张秉用找你,你只管见,但他的话你一概不听,更不要采纳,他是为陛下做事,目的就是要保住永平府矿窑,而你去的目的……呵呵。”

但你把人当傻子呢?

话说得漂亮。

一旁的蔡昂过来问道:“敬道,听说你要……离开翰苑了?”

“呵呵。”

这时候为什么不登上皇帝的大船,要往杨廷和这艘即将要沉没的破船上攀爬呢?当别人都傻呢?

“那……要是张秉用来找我,我应该怎样应付?”朱浩问道。

朱浩再道:“那……要是我临别前,去拜访唐先生时,又该怎么个说法?”

……

蔡昂叹道:“去了地方,可不同于在京师当官,要辛苦许多,你没有治一衙之经验,却让你去治一府,要想办法招募幕宾,这样才能为你做事提供方便,若是光靠你自己,怕是不行啊。”

这天杨慎在酒肆设宴,单独叫了余承勋和朱浩二人,看样子是要为朱浩办个小型饯行宴。

这次连杨慎都没有提前思量。

余承勋道:“伱去永平府的事,现在还没定下来,但料想不会出岔子,吏部已将此事报上去,估计这两天就会有消息。

张璁带着一家老小,驱车到了京师,准备接受朝廷对他的新官职任命。

这时候,投奔孙交,不如直接投奔新皇来得实在。

杨慎话说开了:“你到永平府后,除了安民,更多要留意那边刚开的矿窑,听说扰民甚多,以你的见地,应该能察觉到对民生的破坏,详细呈报过来,我会教你如何上奏,请求朝廷恢复地方安定。”

朱浩装糊涂,“怎样一个情况?”

外间都在传,说是张璁人在永平府当知府时,朝中很多已致仕的大臣,诸如杨一清、谢迁等人都跟他有书信来往,甚至连当世大儒、正在家乡守制的王守仁也曾去信跟张璁探讨大礼议问题,无形中把张璁推高了一个层级。

余承勋在旁提醒:“就是想办法,让矿窑开不下去。”

杨慎点头,目光重新聚集到朱浩身上,“敬道,那张秉用去南京,而你去永平府,你跟他际遇不同,你的前途可比他好多了……来,为兄敬你一杯。”

“嗯。”

朱浩对此只能报以不失礼貌的微笑。

为什么让你去永平府?

其实很浅白,就是针对皇帝在那儿开的铁矿矿场,先前皇帝派了张璁去,把地方一堆闹事的地头蛇跟压住了,这不行,你去后得重新把地头蛇的情绪给激发出来,最好闹它个天翻地覆,最后让朝堂上下觉得开矿不是什么好事,就可以上奏叫止。

余承勋笑道:“用修,说好了今天只喝酒,怎么又谈朝事了?”

朱浩笑道:“不知蔡兄可还记得在下跟你提过,那位吴家小友?我有意用他,不知他是否……”

饭桌上,杨慎提到了张璁。

朱浩看着余承勋和叶桂章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