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自创武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翌日。  

刘振远带着四大太保、近百名锦衣卫,押送仇鸾及其藏宝,以及俺答汗贡品,返回京师。  

当天,他于蒙古大帐、十万大军之前威压俺答汗,逼的俺答投降纳贡之事,已经传扬开来。  

刘振远声名大振!  

作为此次和谈的最大促成者,他功勋卓着,本应高升,但刘振远照旧还是婉拒了,于是,嘉靖为其加俸至都指挥使同知衔(从二品),另赠仙丹五颗,以示荣宠。  

其余参与者皆论功行赏。  

曹谨行的赏赐也到了——飞虎池闭关时间加至十天,另赐观摩神兵阁地下第六层半块天书碑的机会。  

曹谨行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愣了好半天,心说嘉靖真是越来越大方了,连天书都不藏着!  

搞的他还有点小感动。  

——单从老板的角度看,嘉靖给的还真挺多的,一点没亏着他。  

曹谨行心潮澎湃之余,二话不说,决定先下地下第六层观碑!  

这可是天书!  

宋成蹊凭着五毒教那半块天书碑,已经创出《寒蟾功》这部四品顶尖内功,可能还有配套的神功绝技或者某种秘术,这才引得守碑大老赶尽杀绝,生怕他伤愈之后,卷土重来!  

前几次分别与白云岫、温玉良见面,两人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宋成蹊希望和他见一面,五毒教希望与他交好的态度,八成就是看中了他的悟性,希望借助他,再上一层楼!  

但有个问题…  

目前已知的天书碑已经被各位大老玩出花了,张天师《五雷天心诀》、吕祖《天道剑诀》、李靖《六军镜》…曹谨行的悟性顶尖,但这些大老也都是名垂青史的一代宗师,可见这三块天书的极限,就是四品!  

那么,三品以上的秘籍是从哪悟出来的?那个层级的天书碑又在哪里?  

宋成蹊的着眼点,或许已经不是他那半块碑,而是希望和他合作,图谋更深奥的天书碑!  

换句话说,他可能有更高一级的天书碑的线索,打算借他之力,创出…仙品秘籍!  

曹谨行心中激动不已。  

采天地之灵气,纳四方之万能!  

这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神功!  

“澹定澹定…”  

曹谨行强压下心头激动,默默告诉自己:“一步一步来,别着急…先去观碑!”  

众人回到北镇抚司。  

曹谨行先把陆嘉明、顾砚竹、孙朗、苏云升四人安排去守狱,然后从大哥刘振远那里,拿到了去地下第六层的令牌。  

随后,他跟守门的前辈寒暄几句,便迫不及待地拿了钥匙,直下第六层!  

看着他的背影,老道士捋须微笑,喃喃自语道:“终于开始接触了,且看他有何等收获吧…”  

地下第六层。  

开门之后,一股阴冷冰寒之气,扑面而来。  

不止是因为身处地底,寒气加重,还因为里面陈列的四品武器,每一件都是曾经叱吒风云、饱饮人血的神兵利器,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其锋芒寒气之盛,可想而知!  

但曹谨行对他们不感兴趣,兵器再好,也要自身够硬,不然也留不住。  

眼下就有一个全面提升的机会,让他暂时顾不上别的了。  

曹谨行左看右看,终于在兵器架之后的正中央,发现了一块高台,台上摆放着一块高三尺、宽一尺的黑色石碑。  

赫然就是天书碑!  

——它被人从中间噼开了,本体应该有两尺长,如今只剩一半。  

它太特别了!  

此时此刻,还在向外散发着粼粼的波光,那光芒中似乎蕴含着某种特别的规律,让人移不开眼。  

哪怕在一众顶尖的神兵利器之中,它仍是如此的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找到了…”  

曹谨行压下心头激动,走到碑前坐下,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屏气凝神,而后睁开眼睛,开始全神贯注地观看碑文。  

他的意识情不自禁地随着字符指引,沉入其中,徜徉星海。  

他仿佛看到了开天辟地,看到了天地元气自混沌中生成,继而衍生出阴阳五行八气、生成世间万物的场景…  

与此同时。  

一段感悟自然而然地在脑中浮现。  

“元气生于混沌之中,于明之内,暗之外,因明暗之间生空洞,空洞之内生太无,太无变而阴阳五行八气分明,八气混沌,生太虚而立洞,因洞立无,因无生有,因有生空,观空无之变化,便能虚生自然…”  

曹谨行一眨不眨地看着石碑。  

两眼中目光炯炯,似有青光闪烁。  

他的体内,《寒蟾功》、《六军镜》、《吸功大法》、《隐元诀》四部功法相继运转。  

周身八股真气随心而动!  

时而火焰燃烧,时而雷霆闪烁,时而微风乍起,时而水波荡漾…  

丹田经脉之内。  

一种特殊的真气,取《寒蟾功》之至纯、《吸功大法》之吞噬、《隐元诀》之空无、《六军镜》之分化融合,正在悄然生成!  

转眼,一天一夜过去了。  

曹谨行仍未出关。  

第二天下午。  

秘库之前的通道里,站了一堆人。  

刘振远放下了公文,来到这里,在京的另外三大太保,韩新亭、朱精忠、沉襄也都站在了通道上。  

此时,秘库内外都已清空。  

包括守阁奴。  

曹谨行进入地下第六层观天书碑的事已经传开,有不少人都对他的收获感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