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大结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觉得会破3。”乔蓁回答得极有自信。  

宋砚沉喜欢看她每一个不同的表情,包括她现在自信的样子。“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乔蓁挑了挑眉梢,唇角微扬。  

作为沈清枫的饰演者,又是看过且演过整部剧的人,乔蓁当然早就知道了《将军令》的大结局是什么。  

那样的结局…  

如果对一些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是有遗憾的。  

但是,对于乔蓁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片头曲已过,开始了正式的剧情,乔蓁和宋砚沉都安静下来,注意力都放在了电视屏幕上。  

朝堂上争论不休,保守派和开明派之争,也是老臣与新臣之争。  

一代君王一朝臣,新皇登基,想要掌握最高的权利,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战。沈清枫,不过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柳遇身为开明派的首领,又是从龙有功的臣子,他的态度是坚决的。  

以前的他,没有能力去保护心爱的女人,如今的他,则不会让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再去伤害她。  

沈氏墓园迎来了不速之客,是柳遇。  

他褪去官服,如曾经那般,穿着青衫长袍,来到了墓碑前,看着跪坐在碑前,脊背挺拔的女子。  

曾经的官家小姐,如今的战场杀神,十几年的时间,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柳遇的心情是复杂的,是钝痛的。  

她本该是她的妻,可他们却永远的错过了。  

他已经娶妻,哪怕没有夫妻之实,却不能荒唐休妻再娶。既如此,他又还有什么资格要求沈清枫回到自己身边?  

‘清枫,如今我唯一能帮你做的,就是让你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一切。’柳遇最终没有打扰沈清枫,在心中默默下定决心后,便转身离去。  

沈清枫知道柳遇来过,平静的神色中,看不出有任何波澜。  

这个男人,曾是她少年时最鲜亮的色彩之一,最终,世事难料,当初的色彩,也只能放在回忆之中。  

柳遇从墓园回去的第二天,就写了奏折为沈清枫请功。  

新皇赵硕拿到了奏折,却按下了。  

当夜,他微服出宫,悄然来见沈清枫,许以后位,问她是否愿意入宫,与他共享江山。  

这是他能想到的,给予女子最高的荣耀。  

可是,沈清枫拒绝了。  

她不愿入宫,不愿受困于深宫之中,更不愿与众多女子共同分享一个丈夫。  

赵硕没有逼迫她,他们既然为知己,自然知道彼此最想要的是什么。  

遭到拒绝后,赵硕甚至有些惭愧。他不该拿皇宫后位去困住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传奇女子。  

“你可有什么心愿?”最后,赵硕问。  

沈清枫沉默了很久,那双在血海深仇得报之后,就沉静如深潭的眼眸,泛出了微光,“我想回边关。”  

沈家的使命,父兄的遗志,她想要继承。  

用她仅剩的生命去继承,去延续。将军赴死,为国为民!  

“好,朕答应你。”  

翌日,上朝的时候。不给任何人开口的机会,新皇直接颁布了圣旨,封沈清枫为戍边大元帅,赐封号摇光,统帅边关三军,替天子驻守国门。  

三日后,沈清枫重披战衣,率领亲兵远赴边关。  

天子与柳相前来相送,三人相顾无言。  

在沈清枫上马前,赵硕突然告诉她,安然公主自请废掉公主身份,离开了皇宫。  

这则消息,让沈清枫微微一顿,最终什么也没说,骑马离开。  

画面一转,沈清枫已经回到了边关。  

而在一次偶然中,她在边关发现了赵星月。这位天之骄女,居然跑来了边关小镇,开设了一家私塾,成为了一个为孩子启蒙的教书先生。  

《将军令》倒数第二集,在这里戛然而止。  

“最后一集了。”乔蓁在宋砚沉肩头上蹭了蹭。  

宋砚沉语气真诚的笑道:“很好看。”他并不是恭维,而是这部电视剧中儿女情长,家仇国恨下所表达出来的心怀天下,的确很让人在观看后回味出荡气回肠的感觉。  

在那个女子本弱的年代,一个作为社会依附品的女人,经历种种磨难,成长为一个保家卫国的大将军,那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在传承什么叫‘军魂’。  

“不同的人,看过之后,会有不同的感受。”乔蓁低头刷着手机,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有关于《将军令》大结局剧情的评论。  

只是,大多数人都把焦点集中在了沈清枫的感情归宿上。  

最后一集开始,乔蓁收回手机,两人再次安静下来。  

在之前的剧情中,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小平安被赵星月救了回来,从此养在身边。  

沈家昭雪之后,一切尘埃落定,沈清枫把皇室弥补给沈家的一切荣耀,都给了沈平。  

在庙宇中长大的小小少年,一下变成了国公府的世子,待成年后,就世袭爵位。  

但是,沈平却在与赵星月的相处下,将她视为母亲,即便认回了沈家,依然喜欢留在公主姑姑身边。  

在赵星月来到边关的时候,沈平也跟来了。  

沈清枫和沈平姑侄二人,毕竟血脉相连,因为沈平的关系,沈清枫无事的时候会常常去私塾看他。  

岁月如梭,春去冬来。  

沈平渐渐长大,每日除了跟随公主姑姑学习各种典籍之外,就是去姑姑军营里跟着训练。  

沈清枫没有想过要把沈平培养成一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