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史前陶器,艺术最初的里程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古时代的乐舞与原始信仰的关系非常密切,也与世俗的精神生活不可分割。  

载歌载舞的集体活动也是愉悦人心,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  

“音乐舞蹈”展示了一些舞蹈图案的彩陶,也有陶鼓、陶埙、响器等多种乐器。  

其中典型代表是变体神人纹壶,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神人。  

神人之间漂浮着很多气泡一样的东西,神人的头部表现也是这种气泡。  

如果联系到蛙类的生活习性,很容易联想到这是蛙卵。  

和其他的神人纹相比,这里的神人四肢短小,也很像是婴儿。  

因此这个陶壶图案所展示的内容,或许与人类的生殖崇拜活动有关。  

看着这些陶器,陈文哲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  

现在他感觉瓷器都已经做遍了,好像就没有他没做过的,所以现在做点陶器好像也不错。  

“这是鬲?陶器的鬲还真是少见,最难的居然是保存的这么好,这东西有年头了,应该算是史前的东西吧?”  

想要玩陶器,现在对于陈文哲来说,一点也不难。  

所以,他很快就知道找到了一些好东西。  

“鼎”天“鬲”地,各种史前陶器之中,这两种器型都应该算是难得。  

泥土和雨水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陶器却是史前人类的伟大创造。  

古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里雨水对泥土的浸润、和雷电对泥土的烧制,获得灵感,逐渐理解了陶器成型烧制的制作过程,开始以实用为目的制作陶器。  

有了陶器人们就可以盛水和食物(食器)、烹饪食物(炊器)、储存粮食(盛贮器)。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迈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在与原始农业、手工业的配合下,文明萌芽悄然发展。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制陶传统,在其后万年的历程中发展出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炊器、酒器、乐器等陶制品。  

泥士灵活的可塑性,可以让人们尽情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后来在陶的基础上更是孕育出了瓷器。  

可以说史前的陶器,是中华文明与艺术最初的里程碑。  

其中的代表就有鼎,比如裴李岗文化乳钉纹红陶鼎。  

陶鼎,炊煮器和盛食器,最早发现于南河的裴李岗文化。  

这种陶器距今8500~7000年,鼎自带实心支脚,可以平地起灶做饭。  

陶鼎后来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有所发现,是最流行的一种陶器。  

除此之外,还有裴李岗文化红陶三足鼎钵。  

三足钵,一种古老的容器,在8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就有出士,形状像盆但有三个小支脚。  

再就是大汶口文化时期褐陶鬹,陶鬹(guī),它是一种有鸟嘴一样流口的三足酒具。  

这种酒具起源于齐鲁的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4500年,在东部地区比较常见。  

还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小口尖底瓶,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产物,距今70005000年。  

它是其中的典型器物之一,其外形极具特色,最初被认为是用作汲水器,新近的研究认为小口尖底瓶有饮酒酿酒的功能。  

还有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纹彩陶豆,这是一种具有高圈足的盛食器。  

迄今发现最早的陶豆,是出土于江浙萧山的跨湖桥文化遗址,距今82007200年。  

主要见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商周以后还出现有青铜豆、漆器豆,一直延续到汉代。  

商州紫荆遗址新石器时代黑陶斝,商王武丁时期妇好墓青铜斝,这些都是其中经典。  

陶斝,炊煮器,圆口、平底、三足,有三个空心支脚,以便在煮食物时扩大受热面积。  

陶斝是庙底沟文化居民在陶鬹启发下创制而成,距今60005300年。  

到青铜时代,斝这种器形开始用于酒器。  

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陶鬲,就是除了鼎以外,最为常见的器型。  

陶鬲,它同时可以作为炊煮器和盛食器,外形特点是侈口、圆腹,有三个空心袋足。  

在龙山时代,也就是距今45004000年之时,开始兴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然后普及至黄河中下游。  

陶制的鬲,即使在商周时期依然在民间继续流行。  

二里头文化遗址白陶盉,是盛酒器,有管状的流口和三个空心足。  

可能起源于大汶口文化的陶鬹,在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时代(距今3800~3500年)的黄河流域被广泛发现。  

齐鲁那边除了大汶口文化,还有一些遗址,比如潍城姚官庄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有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也是饮酒器,是齐鲁地区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的典型器物。  

这种陶杯因器壁薄如蛋壳而得名,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胎体熠熠发光,且仅出士于顶级大墓,被认为是重要的礼器。  

再就是磁山文化红陶盂,还有磁山文化红陶盂及其支脚。  

陶盂,一种平底的炊煮器,在使用时需要用支脚架起来,因而在后来逐渐被更容易使用的鼎取代。  

陶甗,炊煮器,使用原理类似于今天的蒸锅。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是无底甑,放食物,下部是鬲,用于煮水。  

中部置箅,就是竹制的、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  

箅上有用来通蒸汽的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