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千万买一个不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像是正德款青花龙纹金钟碗,就是这一种瓷碗之中的杰出代表。  

这种金钟碗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内、外青花装饰。内、外壁均绘龙穿缠枝莲纹。  

这款青花龙纹金钟碗内底,也就是青花双圈内,亦绘龙穿缠枝莲纹,圈足外墙绘如意头纹。  

明代金钟碗器形特点也十分独特,就算是看名字也应该知道,金钟碗形如倒置的金钟;  

金钟碗器型是撇口,缩颈,深弧腹;  

明代金钟碗底足,足墙都比较高;  

明代金钟碗器形都比较大,碗的口径一般都是在15c右;  

像是一只明正统—天顺青花团花纹金钟碗,就高10.5c径14.5c经7.3c  

安卓苹果均可。  

金钟碗应该是用于道家理事的,因为明代早中期皇帝多信奉道教。  

所以明代宣德、正德、嘉靖皇帝,都烧造道教含义的瓷器。  

从纹饰和功能上,都可以见这样的瓷器。  

到了明代晚期,这种用于道教理事的瓷器,特别是像金钟碗这种瓷器,就随着明代的经济落寞停烧了。  

但是在清代,也见到彷烧明代瓷器金钟碗造型的。  

清代晚期,也彷烧过明代宣德时期金钟碗瓷器。  

除了官窑烧制,明清两代民间也有烧制金钟碗的。  

特别是清代,民间民窑烧制的金钟碗,也有很不错的藏品。  

陈文哲就知道,在景镇那边的陶瓷博物馆之中,就藏有一只民窑烧制的一只五彩花鸟纹金钟碗。  

这算是一只精品,它撇口,圆腹,形似金钟,胎较厚,釉白。  

内口沿饰沙地梅竹锦纹开光,光内绘菊纹,底心绘月季一朵;  

外壁绘月季、石榴花和湖石、飞鸟、彩蝶蹁蹁于花丛中。  

底款为双圈内绘云芝一枝,是民窑之佳品。  

当然,最正宗的还是宣德时期的金钟碗。  

所以在最后,陈文哲彷烧了一只明宣德霁红釉金钟碗。  

只要是红釉,颜色还算正,这种等级的瓷器,都算是国宝。  

宣德时期的瓷器成就,真的不少,要想全部彷制一边,还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陈文哲只是把其中的一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彷制了一下,就结束了。  

接下来他还需要按照明代皇帝列表,继续彷制一些精品。  

比如大明成化时期,这一时期就有很多瓷器,值得他做一次精彷。  

斗彩就不说了,就说大明成化金地三彩梅瓶,就很值得他彷制一件。  

金色的地子,变相的黄色,还真不能说是黄釉瓷。  

要彷制真正的黄釉瓷,还是得看弘治时期。  

2022久鼎春拍藏品之中,就有一件大明弘治黄地釉吉象云鹤纹瓷枕。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黄釉瓷器,而且都是弘治时期的。  

这次拍卖也算是一个专场,里面有黄釉暗刻龙纹塔型花浇、大明弘治黄釉螭龙盘口暗刻龙凤瓶。  

这次瓷器都是正宗的宫廷用品,价格都不低。  

这些瓷器彷制起来,还真是不难。  

不管是瓷枕,还是龙凤瓶,陈文哲做的都太多了,现在彷制起来十分顺手。  

也就是花浇,比较少见,这东西是浇花用器,流行于明清。  

明永乐花浇颈长、腹圆,口圆形,常绘以海水、缠枝莲纹。  

宣德花浇颈较短,腹稍扁,宽带式柄。  

清雍正花浇口作窄流,颈细且长,肩腹下饰菊瓣纹。  

其实,花浇是专用于浇花的一种壶。  

这种壶造型彷西亚铜器,口沿一侧有流,直颈,口、肩之间连有曲柄。  

宋代已有烧制,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延续至清。  

永乐时器呈大口,直颈,圆腹,柄为龙形,纹饰纤细。  

宣德器颈较短,腹稍扁,柄为宽带式,纹饰粗放。  

清雍正朝花浇口部似唐三彩凤首壶,细颈,腹部为直扁圆形,圈足。  

颈、肩均有凸起的弦纹,肩、腹下部常饰凸起的菊瓣纹。  

陈文哲第一次知道这个东西,还是在一次新闻之上了解的。  

话说,有一位土豪,花上千万买一个花浇。  

但是,经过鉴定,却发现那根本就不是浇花的!  

当然,这肯定是一件宣德的真品瓷器,这一点不会错。  

可是,要说它是花浇,经过很多鉴定大师鉴定,认为不对。  

也就是说,这件瓷器是官窑真品,但是它的作用,名字,都可能不对。  

这里面的鉴定学知识,就十分丰富了。  

而这也是吸引着陈文哲,走向鉴定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瓷器文物鉴定,是一门学问。  

除了外观给人的那些直观印象以外,向内看,寻找真正的文物鉴定密码,可能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鉴定要点。  

只可惜啊,由于文物鉴定这门科学起步晚,所以传承很难。  

再说,这也是一门经验科学,像是老一辈的鉴定者,都靠眼学和经验。  

这些眼学和经验,先不去管他是否真实可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再加上现代社会确实也欠缺尊师之道,当面口口声声师父师父的,背过头就骂娘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样一来,谁还会愿意教学生?除非是自己的孩子。  

而搞科学检测的人,基本上没有懂文物的。  

对他们而言,这些瓷片,碎片就是尸体,你拿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