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阶级固化,是每一个安定的王朝、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  

只要是有智慧的君王、国主,都知道阶级固化的害处。  

可是,真正有智慧,有你能力能改变这一点的真的不多。  

就说帝辛,他就想要背叛自己的阶级,想要打破贵族的很多特权,可惜,他也失败了。  

当时的帝辛,收回了贵族的权利。  

所以,贵族的权利因帝辛受到威胁。  

这样的帝辛,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敌人,这也为商朝被推翻埋下了伏笔。  

除了打压贵族势力以外,宗教势力也受到了打压。  

在打压这些阻碍皇权的势力以外,帝辛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民生经济。  

像减税免息,这就是无数改革者都在做的。  

他们同时会大力培养武装力量,扩充军队。  

这其实才是纣王的暴政之事,随时间递增的原因。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周胜利了,就要美化自己的形象。  

这是统治者通用的手法,据调查发现,纣王的暴政,像滥用刑法这种事件,越往后越多。  

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做的。  

而他曾做过的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事,也被人们选择性忽视。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曾为纣王帝辛喊冤。  

古有孔子与弟子子贡曾聊到过:「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当代也有华夏开国领导评价:商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没有后人评价那样昏庸,那只是周朝人硬加上的罢了。  

而且史书说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是杜撰。  

据史料记载,炮烙之刑最早源于夏,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发明的。  

而杀比干一事,就被改编得更离奇。  

哪里是因为什么七窍玲珑心,而是比干扰乱军心。  

纣王当时准备御驾亲征,而比干担心纣王安危,特意跑到帐前阻止。  

他说了一些泄气的话,所以比干不得不死。  

比干就像杨修一样,做事不动脑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于鹿台的描述,也从一开始的大三里,高千尺,变成了高千丈。  

这样的夸大,无非是想体现纣王建造鹿台,对百姓横征暴敛。  

再说另外一个,纣王真的对妲己言听计从吗?  

要说纣王最大的不对,就是着了狐狸精妲己的魔,然后做了不少坏事。  

但是历史上的苏妲己,实际上是一个部落有苏氏首领的女儿。  

因为打仗输了,就将女儿献给纣王换取和平。  

而当时的纣王年岁已大,对待妲己虽说是宠爱,但绝没有书上说的那样言听计从。  

否则,妲己所在的部落,也不至于始终是个小部落,没有任何崛起的趋势。  

虽然通过史料证实,不敢说纣王帝辛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因为纣王晚年确实荒废朝政。  

但就连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晚年不也不理朝政吗?  

只能说,最后是周武王的乘虚而入。  

既然纣王算得上是个好皇帝,那么商朝又怎会灭亡呢?  

当时帝辛平定东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战争必定会给百姓带来一定的灾难,引起民怨。  

再加上战后兵力空虚,周武王乘虚而入。  

他高举为民除害的旗帜,以及部分贵族之前的不满,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纣王帝辛实在算不上昏庸无道,甚至可以算一位明君。  

只是史书由胜利者书写,而他恰好是失败者罢了。  

就像历史上的秦始皇,隋炀帝都是被后人黑化了的暴君。  

当然,功是功过试过,比如说酒池肉林,就真实存在。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是否真实存在过,现代人还是很好奇的,所以研究这一方面的人还真不少。  

只不过就是,纣王不是那么不堪,但是这一点,并不能洗掉他的特殊爱好。  

根据史料记载,「酒池肉林」是真实存在的。  

商纣王「以酒做池,悬肉为林,让男女赤身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戏闹、饮酒寻欢」。  

纣王本人也在酒池肉林中通宵达旦的纵情享受,以至于连日期和时间都已忘记。  

而纣王也因纵欲无度,奢侈无道,使阶级矛盾变得尖锐,激起了平民、奴隶反抗。  

最后就连方国、部落都开始反叛。  

最终动摇了统治基础,最终使商王朝走向灭亡。  

虽然商王朝的灭亡,很大原因是归咎于商纣王本人,但纣王并没有后世流传的那么不堪。  

相反帝辛还是一位天资聪颖、行动迅速、能力突出,怀揣振兴商朝理想的君王。  

这可能和其流传的形象不符,但从出土的甲骨文和史料记载来看,这确实是事实。  

并且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内容,要比史料记载的更多、也更为详实,后文中详细解答。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帝纣,好酒Yin乐,嬖于妇人」——出自《史记·殷本纪》  

所以在史料记载中,酒池肉林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据史料记载,纣王是一位特别喜欢喝酒、宠爱女人,纵情放荡作乐的君主。  

在继位后,纣王出兵镇压了有施氏部落的暴乱。  

有苏氏部落兵败后,知晓纣王好色,为了讨好纣王,便献出了美人妲己以和亲,而妲己入宫后也深得纣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