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屈指可数的定窑黑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去我们讲到定窑,都知道定窑的白瓷如何如何好,白瓷的象牙白代表着定窑的鉴别标准,甚至视为唯一标准。  

然而那都是在过去,我们对定窑的了解,仅局限于明清时期的一些记载,以及民国时期古玩行的认识。  

经过了最近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的基础建设、高铁、城市改建,以及南水北调等大型的开工,就像把中国的现有土地翻了个遍。  

这是几千年来,土地开凿总合的n多倍,出土了不计其数的历代历史器物。  

由于我们还停留在五十年代的认识上,很多出土的从未见过的、博物馆里没有的、与以往书本上不一致的,统统被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更由于国内的政策、职能机关的特殊情况,大量的高端艺术品流向海外,丰富了世界上各大博物馆的收藏。  

这不得不说,吃饱吃好之前,艺术、文化想要得到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  

话不多说,定窑的历史从目前来看,最少始于隋代,当然,应该是更早。  

而过去我们认为的定窑始于晚唐、精于北宋的观点,是非常浅浮的认识。  

隋代定窑,实际上已经生产出了非常精美的“瓷器”,而且也有非常成熟的酱釉。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照《定窑瓷器探索与鉴赏》。  

其实定窑的品种,至少有二十种,其丰富的程度,是以往从未敢想象的。  

就拿史书里曾不止一本里提到的黑定来讲,这种黑釉定窑在定窑总的产品中的比例极少。  

之前的那件定窑白瓷鼎是珍宝,但是,不是所有定窑白瓷都是珍宝。  

只不过是因为那件瓷鼎是鼎,是重器,所以他才是定窑白瓷之中的珍品。  

但是,如果是定窑黑釉,几乎每一件,都应该是定窑瓷器当中的珍品。  

这就是定窑黑釉,在定窑之中的地位。  

定窑的黑釉,大概出现于十世纪早期,但是产量极少,到了十二世纪时,才出现较多的黑定。  

尽管这样,黑定的产量也占不到总产量的不到千分之一,今天流传下来的更是屈指可数。  

现在已知的各世界大博物馆藏的黑定,整理一下就知道数量有多么稀少,也能看出是什么年代出品的数量多。  

比如漂亮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定窑系黑釉斗笠盏,生产于1112世纪。  

英伦博物馆藏黑定斗笠盏,也是出现在1112世纪。  

霓虹静冈县美术馆的黑定金彩斗笠盏,也是产自这个时间点。  

其他还有霓虹藏北宋黑釉金彩(脱落)盏、弯弯故宫博物院藏两件宋、金鹧鸪斑斗笠盏,都是出自差不多的时期。  

霓虹那边的定窑器不少,像是一件霓虹旧藏,曾经在佳士得拍卖。  

那就是所谓“天外飞天”盏的一件真品,除了这件还有欧洲私人藏的两件十世纪的窑变斗笠盏和北宋褐釉盏、以及神都私人手里的一只。  

可能民间还有几只,从这些瓷器可以看出,定窑黑釉盏的存世量仅仅如此而已。  

定窑黑釉琢器,就更是少之又少。  

琢器,是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  

这样就更加难以制作,所以数量更少也是应该。  

欧洲私人藏的五代定窑黑釉梅瓶、北宋定窑黑釉人物造像、香江苏富比拍卖的那件金代黑釉金彩(彩脱落)等,都是极为有限的定窑黑釉。  

这些定窑黑釉之所以珍贵,肯定是因为其工艺更好。  

相比朴素的白瓷作品,定窑黑釉之中有窑变、有描金、也有点彩、撒点等,不同的特色。  

这些工艺在现在看来,也许并不太难,但是,如果是放在一千多年前,这些工艺就不普通了,甚至说是绝技也不为过。  

就是因为不容易制作,所以数量很少。  

少,自然就珍惜,当然,少数的东西,不一定全都珍惜。  

如果出现一件,就是罕见的珍惜作品,那肯定就是因为其工艺水平更高。  

黑定的描金、点彩、窑变、撒点,都是陈文哲需要学习到技术。  

可以说,黑定是一种比白定更好的瓷器品种。  

这样的技术,遇到了,还能够学会,肯定是三生有幸。  

通过一件定窑白瓷鼎,陈文哲学到了定窑白瓷的制作技术。  

这样他就有了烧制定窑瓷器的基本功,之后,就可以在这些基础之上,再接再厉。  

“钱塘江中的藏宝?回到国内,一定要过去看看!”  

陈文哲不在关心定窑白瓷的烧制技术,因为他已经算是研究透彻,只要再试烧几次,能够成功,他就会全面掌握这部分技能。  

接下来,他学习的重点,肯定要集中在定窑黑釉,或者是定窑酱釉瓷器之上,因为这两种瓷器出现的窑变最多。  

不得不说,只要出现窑变,就足以让有些黑定,变得十分漂亮。  

原来陈文哲肯定是见不到的,最起码真品黑定,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精品,就算是去博物馆,也没法见到。  

一般在博物馆之中见到的日常展览品,绝大部分都是后世彷作的赝品。  

像是一些真品瓷器,都是珍而重之的保存在库房之中小心保养。  

先来看看那只八十年代前,由漂亮国白纳德夫妇旧藏,先后在59、60、70年,多次出版的着名黑定盏。  

这一件黑定盏,是普通人能够最容易见到的黑定瓷器。  

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