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文哲能够清楚的看到,他们清理过那座古墓之后,又加固扩建了一下,就形成了另外一处隐秘的藏宝洞。  

这处宝藏掩藏在地下二十多米的深处,毕竟古墓上面就有十七八米深,加上古墓的深度,肯定超过二十米。  

这么隐秘的墓穴之中,藏着的宝贝肯定不少。  

虽然陈文哲没有看到里面,到底藏了多少东西,但是,只是那座古墓的陪葬品,就足以让他去看一看。  

特别是那些精美的玉器,要是找到了,陈文哲可以学到的手艺,肯定会更多。  

当年那批匠人,应该就是最早一批进入那片山区的汉人。  

他们被送到那边,就是为了给南越王修建陵墓,或者是准备退路。。  

所以一大批顶级工匠,被藏在了那边,用来给他们制作奢侈品。  

可以说,那批匠人就应该是当时国内制作工艺最高明的一批人。  

等看到最后玉套环出土的地点,陈文哲结束了这一次回溯。  

他本来就在追踪两艘小鬼子的运输船,所以才会停留在这边的小港口,就是因为这边的内河,很可能就是最后那两艘船出现的地方。  

现在好了,居然意外发现了一个小鬼子的据点。  

如果当年有一支运输舰队最后的目的地是这边,那最后残存的两艘船,会不会去到了那座据点?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吃过了饭,陈文哲回到了厂房之内,他准备完成订单。  

围绕着厂房转了一圈,特别是各种机械设备,陈文哲还是很满意的。  

现在不用工人和泥,毕竟有着一整套的流水线。  

制瓷工业当中,如果想要使用机械,还是有不少工序可以代替人工的,比如和泥。  

当然,这种瓷泥达不到陈文哲的要求,所以他从中挑选了一些,又和了一次。  

等感觉差不多了,他直接拉制出大批盘子。  

当然,汤碗也需要拉胚,不过相比盘子,汤碗也就是器胚厚了一些,做起来并不难。  

很长时间没有做瓷器了,陈文哲先要练练手。  

近代的瓷器,他做的不多,这一次也算是个机会。  

他只是稍微一想,就又做了几只茶碗,是那种有着茶托和茶盖的盖碗。  

粉彩茶碗,一整套三件,要是制作的好,是真漂亮。  

随手做的粉彩茶碗,看其风格,不像是乾隆的,反而有点像是康熙的。  

乾隆粉彩的器型,其实跟现代的瓷器差不多,差别大的是工艺和其釉彩。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工艺,由于色调淡雅和有粉润之美,故而称为“粉彩”。  

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  

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绘画纹样,然后用低温炉火烧烤而成。  

当时的粉彩器,均是由景镇窑烧造。  

康熙虽然是外族皇帝,现在有很多人吐槽,但是他能坐稳江山,还是很有本事的。  

还有,这可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谷錒他在位61年,为了总结借鉴明代兴亡的历史教训,于是他潜心研究汉文化。  

他善于引进和采纳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康熙一朝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同样,在陶瓷生产上亦是日新月异,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比如在康熙时期,新创了粉彩和珐琅彩绘瓷工艺。  

如果想要做乾隆粉彩,那就一定要知道康熙粉彩,或者是会做康熙粉彩。  

乾隆粉彩算是粉彩集大成之作,但是不会做康熙粉彩,不了解康熙粉彩,那肯定就做不出合格的乾隆粉彩。  

康熙时期的艺术成就,还是不少的,比如在器物装饰上,康熙时为了突出图案的精美,就在器物的某一部位留出一种特定的形状。  

如扇形、圆形、菱形等。  

然后在其内,饰以纹饰,这种表现手法俗称“开光”。  

就是这种比较繁复的工艺,反而正好适合欧洲人,或者说是外国人的审美。  

这也是近代以来,国内外无数人追捧清三代瓷器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时的粉彩制品,由于初创阶段,所以流传下来的官窑品比较少。  

当时器物的胎骨较厚,彩绘也简单,图案以云龙为主,画面上多有留白,于疏朗中见典雅,令人遐想。  

而到了乾隆时就不一样了,那个时期的粉彩甚为盛行,在彩瓷领域中,已取代了五彩,趋于主导地位。  

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  

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  

乾隆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  

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乾隆时期的器物以新、奇、巧而闻名,没有明代瓷器的大气典雅,没有康熙的古朴浑厚,也不如雍正的秀美雅致,而呈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玲珑精致的风格。  

甚至可以说,乾隆粉彩在工艺技巧上,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造型上,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转心瓶、灯笼瓶、带托爵等。  

在装饰方面有仿漆器、石器、玉器、木器、竹器、山石等粉彩器物。  

往往在白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