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超大玉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文哲眼前的这尊木雕坐佛,是一尊缅国的阿马拉普拉时期的皇冠佛,特征也很明显,它的手指一样长。  

这个时期的佛像,大多数是木雕刻。  

一般用檀香木、樟木等五种吉祥木雕刻,完成之后,涂上黑胶漆在贴金箔。  

看了一圈,还是发现大象国的佛像最多,其中铜镀金的佛像,绝大部分都是大象国的风格。  

当然,这里面金佛像也有不少,不过个头都很小,最高的也不会超过一米。  

可就算是一米,那也绝对不轻,甚至是说很重。  

比如不远处的一尊佛像,它可是坐着三头大象,要都是实心的,那肯定要超过两吨重。。  

可惜,摸了摸,重心虽然很稳,但是空心的。  

“这是鲁士吧?看样子存在的时间很长啊!”  

鲁士是世界最早的修行者,佛陀当年最开始也是和鲁士学习。  

后来阿三《吠陀经》就是介绍世界10位鲁士,也是婆罗门教的由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的始祖,都是鲁士的弟子。  

在还没有宗教的时候,鲁士已经成为原始萨满所依赖的圣人。  

现在大象国卖的一些佛牌,就有纯银做的鲁士,这东西现在都成了辟邪转运、助智慧、看管古曼,镇宅的吉祥物了。  

古曼是什么都知道吧?就是小鬼,大象国重要的一种特产,就是古曼童,在国内的称呼就是养小鬼!  

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就比如眼前的这些佛像,要是佛教徒得到了,会极力的供奉。  

可是,落在小鬼子的手里,  

不就是一些珍贵的藏品吗?  

当然,  

落入陈文哲手中,  

也肯定变成他的馆藏品。  

也许等这批宝贝运回大海市,他的博物馆也盖起来了吧?  

不过,他的博物馆肯定要重新设计了,  

因为原来设计的太过小家子气。  

此时不用多做计算,陈文哲就肯定知道,  

原来设计的博物馆,  

根本就装不下他的收藏品。  

喜滋滋的看着眼前的佛像,  

看完了,还要顺便摸一把,  

接着拍张照。  

这些照片,在前期也是珍贵的资料,因为有了它们,  

就可以更加精细的设计未来的博物馆。  

“咦?怎么变小了?”  

正走在一排排等人高的佛像中间,  

可却突然空出来了一个位置,  

这边的一尊小佛像,  

吸引了陈文哲的目光。  

“我艹,这是翡翠?玉佛?”  

顺手摸了一把,  

没想到这一尊不是他想象的黄金佛,而是一尊玉佛。  

陈文哲看着眼前接近两米高的玉佛,十分的吃惊。  

先前他也看到过一些玉佛,  

可那些玉佛的个头,最大的也不过巴掌大小,  

跟这一尊没法比啊!  

看到眼前的玉佛,这碧绿碧绿的样子,  

应该达到玻璃种帝王绿的级别了吧?  

两米高的玻璃种帝王绿翡翠,雕刻成了一尊佛像,  

还出现在了这里?  

小鬼子当年这是撅了大象国的祖坟?要不然这样的玉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大象国是旅游之国,只要稍微关心旅游的,就都应该他们国内的一些旅游胜地。  

比如其中最出名的三大寺庙,那就是:金佛寺、玉佛寺、卧佛寺。  

玉佛寺之中供奉的就是一尊玉佛,那尊玉佛是用整块碧绿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  

它高有66厘米,宽有48厘米,被供奉于黄金制成的宝座上面,  

其价值连城。  

大象国人认为玉佛为镇国之宝,这尊神灵也威力无边。  

历届大象国国家政府的内阁组成以后,总理与全体内阁成员,都要到玉佛寺,  

向玉佛宣誓效忠国家与国王。  

老百姓若有升学、婚姻、生育、就业等切身大事,也全要去那儿祭拜祈祷。  

两个人若打赌起誓,也要请玉佛作证。  

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举行十分盛大的仪式,由国王亲自给玉佛洒水沐浴,更衣、更换头饰。  

这么重要的一尊翡翠佛像,体高也不过六十六厘米,而眼前这一尊超过两米高啊!  

高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翡翠的质地,还有加工工艺。  

不用说,这尊翡翠佛像,加工工艺肯定十分突出,要不然就太对不起这么好的翡翠了。  

仔细清理了一下,特别是清除掉其上的灰尘之后,看着眼前的玉佛,陈文哲沉默了。  

只见这尊佛像脸部丰满,犹如满月,眉如新月,双眼半开,向下俯视。  

嘴角处微微上翘,带着一种安祥、甜美的微笑。  

双耳垂肩,肩膀宽阔。  

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右臂戴着臂钏,上饰有翡翠、玛瑙等宝石。  

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腿上,掌心向上,作禅定印。  

这表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寂静处入定,最后觉悟成佛。  

右手直伸下垂,手指触地,称触地印,表示佛在前生,在菩萨位时,为众生作种种奉献,修种种菩萨行,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  

整尊佛像雕琢精致,玉质细腻,晶莹透剔,研磨得圆润光滑,线条流畅优美。  

各部分比例也和谐匀称,呈现出一种安祥、宁静、飘洒、柔美的神情。  

身上的袈裟及底座上的彩绘,也是精心绘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