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盛名所累(拜早年,祝兄弟们阖家团圆,幸福美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真应该让陈星辰过来看看,人家这才叫精品!”  

靠近了这件瓶子,陈文哲看的是惊讶无比。  

这东西也就是落到了一群制作高仿的家伙手中,要不然,谁拿到它,都会认为这就是真品。  

主要是这件转心瓶,制作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  

在这里,肯定不能看老化、做旧这些东西。  

所以,这一次陈文哲直接看工艺。  

最开始肯定是整体器型,它撇口折沿,宽颈溜肩,黄地细描锦地。  

沿下环绘如意云头,渲染得宜,立体逼真。  

挂缀璎珞串珠,其中四组配饰吉字,并有磬如祥蝠,且添盛绽番莲四朵,橘红亮蓝,清新婉丽。  

另间饰双鱼四组,更添祥瑞,辅以卷延洋花,异风漫溢。  

纵然满饰繁密,却有条不紊,井然见序。  

斜肩下渐敛,器腹外层绿地红龙之间,粉青描金镂空夔纹,并缀四面浮雕开光,妙绘丰鱼成双,畅泳柔波微浪中,穿梭落花水藻间。  

其中鳜鱼两相对、红鲤同游伴,悠然自得,栩栩如生。  

从镂空间隙,可窥见内瓶仿明青花缠枝花卉,朵妍各异,妙然生趣。  

足上加缀黄地锦纹转枝洋花,洋菊、银莲,雅致缱绻,与颈上饰纹相呼应。  

内颈及器底均施松石绿彩,底署蓝料双方框六字篆款,殊为罕稀。  

从整体看,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  

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  

这种表现,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中所蕴含的吉祥之意。  

这件瓷器工艺最为复杂的,正是将几种样式结合的转心套瓶。  

它分为内瓶和外瓶,内外瓶颈相连,内瓶底部与外瓶内心连接。  

外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  

瓶颈上红色“吉”字蕴含吉祥如意,由外部可以看到内瓶绘制的青花图案。  

虽巧夺天工,但费时、费工、费料,更不易仿制…  

连乾隆皇帝,也觉得其工艺过于复杂,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  

不必多少,那烧制了几件呢?以前的一些珍贵官窑瓷器,是不是就可以多烧了?  

所以说,现在藏在各大博物馆中的珍贵官窑瓷器,很多都不是孤品。  

之前陈文哲收的那件雍正时期的人物粉彩尊,就因为故宫有一件,别人就认为是赝品。  

这个真不可取,是不是赝品,不是因为别的博物馆中有没有,而且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好不好。  

这毕竟不是青铜器,那个是一范一铸。  

可瓷器,一般烧制好了一件,都会随着照常烧制一批。  

也就是如同转心瓶一样的复杂器型的瓶子,才会因为烧制实在困难,让少烧制一些。  

不让多烧,就是少烧,少烧不等于就烧制一件,也肯定不是一件。  

一般皇家瓷器,都是成双成对的,孤品很少见的。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好事成双,送礼物讲究要送偶数,就是园林设计也讲究对称。  

皇帝家更是讲究成双成对,尤其是后宫里的器物,有哪些不是一对儿一对儿的呢?  

尤其是兼顾着实用装饰用的瓷器,都是成对出现的!  

所以,就算是转心瓶,也应该是成对出现的,不可能单独烧制一件。  

甚至在烧制的时候,也肯定不是两件,而是四件以上。  

因为谁也不知道,烧窑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成功。  

能多做,就尽量多做几件,一块入窑烧制。  

而最终能成多少,全看天意!  

如果比较倒霉,就成功了一件,那不用想,肯定还要继续烧,只有再成功烧制一件,配成了对,才会进贡给皇上。  

这种工艺的瓶子,陈文哲不认为民国时期,私人能仿制出来,主要是太难。  

这一件作品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手艺,就算是在清代乾隆时期,也肯定属于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要把这么多工艺,全部结合在一声,或者是集合在一家私人窑口之中,陈文哲认为不现实。  

这样一来,它的身份就比较清晰了。  

再次看了看价格,一千二百万的价格高吗?  

如果是真品,一点都不高,但是,如果是赝品呢?  

陈文哲不信武二身后有人,能制作出这么高水准的东西,更何况,还要做旧。  

他能确定,这件瓷器,没有做旧痕迹。  

忍不住再次细看了一遍,不止是没有做旧痕迹,还没有任何损毁痕迹,就算连极小的瑕疵,都没有。  

当然,自然老化出现的气孔,还是有的,但这并不影响观赏。  

这件瓷器能够于天灾人祸、战火中保存下来,实在是幸事。  

不管买不买的到,不可否认的是,它代表的是集历代制瓷艺术与技术精华于一身的艺术结晶!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一切仪式结束。  

终于发现了这边的异常,武二找了过来。  

看了一眼武二跟前的一名老者,五六十岁的样子,虽然一身唐装,看着儒雅可亲,但是从他那粗壮的手臂之上,陈文哲知道,这是一个合格的瓷工。  

“这位是崔老,我的师傅,我原来手中的一些东西,都是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