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就是卖高仿,也能卖出天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来这长安碑林,你是真不知道,这里的任何一块石碑,拿出去都是国宝!  

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  

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  

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  

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  

《唐多宝塔感应碑》留下了唐代颜真卿的楷书;  

《唐玄宗秘塔碑》留下了柳公权的楷书;  

《判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张旭的草书。  

另外还有宋代赵佶、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皇帝的书法手迹。  

从这里可以看出,华夏文字和书法发展的轨迹。  

也可以说,如果陈文哲以后想学习一下历代以来比较好的书法,那这一次就全部凑齐了。  

转了一圈,仔仔细细把所有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这时,陈文哲才发现,这里还有卖纪念品的。  

爱好书法的人,可以在馆内选购影印的碑贴。  

这种好东西,陈文哲肯定不能放过,所以他果断买了一套。  

虽然隋侯之珠内有记录,但是,他要是用来传承一些知识的话,还不得自己写下来?  

既然有现成的,他也就不用费事了。  

看着手中的碑帖,他要是能把这一次的收获,全部消化了,那得到的书法技能可就多了。  

最早的李斯的篆书,之后的隶书、楷书、草书。  

而名人书法也肯定不少,比如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这个可太有名了。  

只不过,这一次隋侯之珠通过回溯,记录下来了太多的东西,他现在根本就不敢多看。  

现在也就是随意的浏览一下,看看一些他感兴趣,或者说一些历史轶事,满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罢了。  

如果他要现在就开始学习,此时应该已经头昏脑涨,直接昏迷过去了。  

放松心情,他这次过来就是旅游的,就看看美景。  

遇到了感兴趣的,就稍微了解一下,反正他来过、看过,记录下了所有能得到的知识。  

这些知识储备,只要给他点时间,他就能够快速消化。  

到时候,他的知识体系就会丰满的多。  

其他不说,只是一个制瓷,应该就没有什么短板了吧?  

看着眼前的精美图案,在这里,雕刻、雕塑随处可见。  

在碑林中漫步,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书法艺术,还可以看到碑石上精美的图案花纹。  

如清代的《关帝诗竹图碑》、明代《魁星复斗图碑》、宋代的《唐兴庆宫图》。  

这一次可是真让陈文哲大开眼界,他还真没想到,只是来看看景云钟,就有这么大的收货。  

虽然没法摸一把,但是通过回溯,隋侯之珠就可以把这些历代名人的真迹,全部记录下来。  

如果陈文哲想学,不用自主传承,只是消耗成就值,就可以学到所有历代书法名人的书法。  

比如李斯,比如王羲之,他就算是高仿一套《大唐三藏圣教碑》,恐怕也能卖出大价钱。  

陈文哲可不是想着骗人,他就是卖高仿,就是卖他自己的作品。  

只要仿的好,王羲之的仿品《大唐三藏圣教碑》,也能卖出天价。  

当然,他要是十分自信,仿一件兰亭序也是可以的,毕竟见过王羲之真迹的根本就不多,而能够看到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人,更少。  

当然,陈文哲通过一座石碑,也看不到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过程。  

但是他可以通过那座拼集而成的千金碑,学到王羲之的书法。  

他甚至可以耗费点成就值,直接把王羲之书法推进到大师级,或者是大师之上。  

也不过是一千一百多点成就值,他攒一段时间,肯定够用。  

到那个时候,比照着唐代的几幅兰亭序,再次临摹一本,那还不能达到乱真级?  

最起码,不会比唐代的三种摹本要差吧?  

要知道,摹本兰亭序,可没有盗版之说。  

《兰亭序》的伪赝之争,不仅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也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谈资。  

目前来说,流传有六大版本的仿品《兰亭序》。  

倘若按照现在的标准,这些版本无一例外都是盗版货。  

实际上,就是看到这些盗版货,依旧让人欣喜若狂。  

暂且不说找到真品《兰亭序》,单单就是得到仿品《兰亭序》,那绝对是可以让一家人几辈子吃喝不愁。  

那么,《兰亭序》六大版本都是仿品,放现在叫盗版,为何依旧经久不衰?  

首先,在这里需要明白,仿品和盗版的概念。  

盗版主要目的是以牟取暴利为主,根本就不谈什么仁义道德。  

仿品则不同,就是为了体现我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准,是受到官方许可的。  

目前诸多版本的《兰亭序》,基本上都是在当时官方许可下进行临摹的。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盗版一说。  

此外,关于兰亭序的版本流传极多,历朝历代的版本集中起来,大概有一百多种,还真没有“兰亭六种”的说法。  

倒是广泛存在“兰亭八柱”、“兰亭五种”、“兰亭三种”等说法,这些还是比较可信的。  

有据可查的大规模临摹《兰亭序》,还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时期,还是有机会见到《兰亭序》真品的,所以那个时期的摹本,相对来说比较可信。  

诸多版本中,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