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暗盒金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先看看这些开元通宝?一枚多少钱?”  

无奈的接过来,里面有着九枚开元通宝金币,数量还真不少。  

“我也不知道啊,谁能想到,在这里还能发现这么多的金币?不过,每一枚都应该不下于一百万吧!”  

陈文哲无奈了,他也就是恶补了一些唐代的知识,谁记得哪一种金币多少钱?  

摸金技能在这一点上,也不管用啊!  

不过他却是知道,唐代有开元通宝金币。  

很多人并不了解,开元通宝除了有铜材质类别之外,还有以黄金作为基础打造的类型。  

陈文哲之所以知道,不止是依靠系统,他也特意查找过唐代金币,因为这样的金币值钱。  

比如开元通宝金币,如果是高品相的话,它单枚的价格,能达到100万以上的级别。  

开元通宝金币现存有30枚,在西闪历史博物馆里存着进行展览,还有一些为数不多、应该不到10枚,在一些资深藏家手中。  

在过去,就有不少人,想要出百万价格,买一枚开元通宝金币,但似乎没有真正成交过。  

由此可见,100万在一些手中持有开元通宝金币的藏家看来,似乎还是低了。  

这里总共有十八枚金币,九枚开元通宝,九枚乾元重宝,这个数量已经很多了。  

就算是他们三人分,一人也有六枚,这一次绝对不虚此行!  

“分了吧,这东西可以带出去,我们亲兄弟明算账,一人六枚!”陈文哲当机立断的道。  

他倒是不怕起内讧,因为他相信两位哥哥,但是,该说的,还是需要提前说出来,省的以后闹矛盾。  

时间是把杀猪刀,现在感情好,以后就不一定了,还是小心点吧!  

特别是现在,他们还在古墓之中呢!  

陈文哲接受的传承,往往是父子一快盗墓,而下墓的肯定是儿子,就连老子都不行,因为儿子有可能把老子埋在地下,而老子,肯定不舍得把儿子埋在地下。  

人性,就是这么不值得考验。  

所以,陈文哲不想考验人性。  

“我就一样要一枚,做个纪念,你们两个也要悠着点,这东西出现的多了,肯定会引来麻烦!”  

陈青林君子坦荡荡,有什么想法,没有任何遮掩,直接说出来。  

陈文哲摇了摇头道:“我们一块来到这里不容易......”  

“是你不容易,你找到的大墓,你带我们过来的,我们自然不能拿太多,这点规矩我们还是知道的。”  

陈青林很直接的转身就走,当然,他的两枚金币,并没有忘了拿走。  

陈文哲再次摇头,他这位二哥,还是这么的耿直。  

也是,要是不这么耿直,也不会跟自己的媳妇赌气。  

“等等,这样的也拿一枚吧,这种铜钱价值也不低,特别是收藏价值!”  

拿着一枚黑色的铜钱,陈文哲笑的十分狡猾。  

他一个专业的,还能玩不过这些外行?  

如果不是亲人,他才不会提醒,所以,千万不要得罪土夫子,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特别是在古墓当中。  

“这个也很值钱?”陈青川好奇的道。  

“你不拿两枚金币?”  

“你帮我处理了,省的我处理不好,惹来麻烦。”  

“我嫂子可以帮着处理的,我看她是个聪明人。”  

“有些事情,还是不告诉她的好。”  

“嗯,你心中有数就好。”  

下墓,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不小心,他们三兄弟就全都进去了。  

这句话本来是陈青林挂在嘴边的,现在他虽然不说了,但这却是事实。  

“这是乾封泉宝,很珍贵,因为当时在唐代的发行量就很少。”  

此时陈文哲十分得意,他做的功课没白费。  

只要是值钱的唐代文物,他都记在了脑子里,这就是有了系统的好处,一些资料,他看一遍,就记得十分清楚。  

如果这是在高中时代,他肯定是北青的苗子。  

不管另外两人,陈文哲对于手中的剔红盒子很感兴趣,因为他发现,这盒子内部的空间,跟外面的高矮度有点不匹配。  

把里面的十几枚乾封泉宝倒出来,仔细查看了一下,确实是乾封泉宝,而且品相都十分完美。  

毕竟这是唐代就被收藏起来的钱币,自然不会有什么损伤。  

从此也可以看出来,就算是古代,也有人懂得投资、收藏!  

从史籍文献中可知,乾封泉宝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四月所铸,是唐代第一枚年号钱,这就很有纪念价值了。  

到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正月罢铸,并回收停用,这种铜钱正式使用仅八个月。  

因铸造时间短,铸量有限,又被很快诏令收回,故流通地域不广。  

加之使用时间不长,又因以一当十属于大钱,商民留于手中为免遭损失,亦积极兑换小钱,而被官方回炉销毁。  

所以,在一盒子金币当中,出现一些乾封泉宝也算正常。  

只不过,既然出现了乾封泉宝铜币,那么金币呢?  

当时“乾封泉宝”难得一见,但是对于收藏了各种金币的大贵族来说,收藏一些乾封泉宝金币,应该也不难吧?  

既然这件首饰盒的厚度有点不对,那就仔细查看一下。  

果然,人家也没有想着弄得多么隐秘,在盒子的底层,还有一个小抽屉。  

抽屉的把手,隐藏是花卉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