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玄阴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这一人一雕闯入鬼渊海域之后,这片海域的阴云惨雾就翻腾得格外厉害。  

一个月后。  

一道金光破开阴云惨雾,冲天而起,转眼消失在这片海域上空。  

高空之上,金翎雕背上,夏道明回首遥望那片被阴云惨雾笼罩的海域,神色复杂,既兴奋又隐隐带着一丝余悸。  

这一个月,他深入鬼渊,在鬼渊深处以炼魂珠摄取炼化了足够精纯强大的阴魂鬼力,但也因此经历了不少凶险。  

有一次甚至遇到了两头元婴级别的厉鬼。  

若不是他炼气一道实力大涨,又当机立断逃遁,差点就要被困住。  

若真要被两头元婴级别的厉鬼困住,纵然他依旧能逃出生天,肯定也要难免受伤。  

玄阴岛,常年寒风肆虐。  

玄阴岛附近的海域,很多地方海面常年冰冻。  

大海之上,随处可见飘浮的万古不化的冰山。  

这等地方,别说世俗凡人根本没办法生存和抵达,就算修仙者,若修行的不是阴寒功法,也绝不愿意住在这等天寒地冻的地方。  

正因如此,玄阴岛附近上百万里海域,平时几乎根本见不到一人。  

甚至玄阴岛上,除了岛中央那片被大型禁制护起来的区域,岛上其他地方也根本见不到几个人。  

但近些日子,玄阴岛却显得很是繁忙。  

不时有华光降落在玄阴岛上。  

这些华光的主人,最差的修为都有金丹初期,甚至有些还是元婴老祖。  

因为大量的厉害人物陆续到来,玄阴岛的迎宾弟子和长老格外忙碌。  

金丹修士被他们安排在天霜殿里,由他们招待。  

元婴老祖倒是无需他们操心,自有玄阴岛的岛主和三位太上长老将他们安排在寒月宫,亲自招待。  

这一日,一青衣男子驾着一叶飞舟抵达玄阴岛。  

这青衣男子正是夏道明。  

夏道明才刚抵达玄阴岛,便有一位筑基后期修士飞出禁制护罩。  

夏道明出示了玄武令,接待他的玄阴岛弟子确认过玄武令之后,便直接把他领到了天霜殿,并没有盘问任何问题。  

夏道明踏入天霜殿,乍一看到殿里竟然汇聚了上百名金丹修士,而且其中大部分竟然还是金丹中期和后期修士,甚至后期修士还居多一些,饶是他早已经有心理准备,知道这一次有资格入玄武秘境,无一不是金丹修士,还是看得头皮一阵发麻。  

尤其当上百双金丹修士的目光纷纷朝他望来,神念毫不避讳地在他身上扫来扫去,窥探虚实时,夏道明真的有点寒毛根根立起来的感觉。  

就算夏道明有过灭杀元婴老祖的辉煌战绩,也绝不敢妄言能以一抵挡百名金丹修士。  

真要陷入百名金丹修士包围圈,尤其还是以金丹后期居多,恐怕逃出生天都难。  

见夏道明只是金丹中期修为,大部分金丹后期修士便纷纷收回了目光,倒是不少金丹中期修士,目中流露出兴趣之色。  

很快就有一些金丹修士陆续找上来,跟夏道明商谈组队之事。  

夏道明自然是一一婉言拒绝,然后在大殿的一个无人角落,找了个位置坐下,眼帘下垂,一副老僧入定,闲人莫近的冷漠姿态。  

众人见这新来的修士竟然不喜与人结队,少数人流露出一抹猜疑和忌惮之色,而绝大部分人都目露一丝嘲讽之色。  

玄武秘境就算元婴修士进去都有殒落的凶险,一介金丹中期修士竟然不屑与他人结队,根本就是不自量力,自恃过人。  

很快,又有金丹修士进入大殿。  

人们很快就把夏道明这位不自量力,自恃过人的家伙给忘掉了一边,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新人身上。  

刚才的一幕又上演。  

不过这一次,新来的金丹修士不像夏道明将人拒之千里之外,而是跟不同的修士团队进行仔细洽谈。  

夏道明自然没心思去窥听他们组团的事情,而是把注意力落在他右前方四个金丹后期修士身上。  

这四人两男两女。  

一男儒生样,看似容易亲近,人畜无害;另一男却满脸横肉,一副凶神恶煞,仿若屠夫;一女周正端庄,气质冰冷;另一女则娇小玲珑,一袭红衣,仿若一团火焰。  

这四人以夏道明强大的神识和第二层天眼神通,不难看出来,是天霜殿中实力排名非常靠前的金丹后期修士。  

此时四人正在低声说着话。  

“刚刚得到消息,墨离老祖也来了。”儒生男子神色凝重道。  

“什么?他竟然也来了!”红衣女子脱口而出。  

“没什么好奇怪的,不久前又传出一道消息,说玄武秘境中可能有乾坤归元果。此果是炼制能助元婴中期修士破开瓶颈的万象化元丹的关键灵药。  

那墨离老祖年轻时天赋过人,一路修行,势如破竹,才三百四十岁就已经是元婴中期境界,所有人都认为他必然能踏足元婴后期境界,甚至有望化神境界。  

结果,不知何故,自踏入元婴中期境界之后的五百年,他便陷入了瓶颈,修为停滞不前。  

元婴老祖一般为千年寿,墨离老祖修行若再无进展突破,别说化神境界了,恐怕寿终之前踏入元婴后期的希望都极小。  

如今有炼制万象化元丹的关键灵药乾坤归元果的消息,哪怕这消息是捕风捉影,他也绝不可能放过。”另外一位女子冷声道。  

“算上墨离老祖,此趟前来的元婴中期老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