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子摇晃,摇摇欲坠,幸亏太子袁尚见袁绍有些不对劲,悄悄靠近,将他搀住。  

袁绍得袁尚一扶,重新站稳脚跟,对左右道:“沮卿忠心为国,捐躯赴难,精忠动天,速派人出城,将沮卿遗体迎入城中,择日厚葬。  

沮卿尚有兄弟幼子在城中,有司速前往吊慰,并予以封赏。”  

侍中辛毗领旨。  

关羽待城中派人接走沮授等人遗体,起到震慑目的后,下令攻击城外魏营。  

当日袁谭、阎柔等率三万步骑突围,至邺都城外只剩下不到两万。  

审配原有兵两万,也只剩下一万出头。  

围沮授、阻审配之战中,汉军以损伤不到万人的代价,杀伤击溃俘获魏兵高达三万人,战果惊人。  

魏军虽半数得以保全,但实力大损。  

袁谭、审配等龟缩营中,坚守不出。  

汉军冒着城头箭矢威胁,猛攻魏营。  

袁谭、审配头绑白布,激励军士,号称要为沮授报仇,以困兽之气,拼着一腔血勇顶住了汉军数波攻击。  

汉军没有携带攻城器械,与魏军的交换比几乎达到一比一。  

郭嘉道:“贼兵有城头弓弩支援,居高临下,我军不利。  

我观魏军虽然勇猛,却分为几人指挥。  

我军在,则并力作战。  

我军若去,必自相厮杀。  

不如暂时退兵,以待其内乱。”  

高权赞同,道:“袁谭、审配向来不合,阎柔边地寒门出身,也与前者格格不入,我等可因势用间,必有奇效。”  

关羽颔首。  

正好斥候传来消息,淳于琼率兵三万北上击退臧霸,胜利班师。  

如此一来,邺都附近魏军将达到五六万人,又倚城作战,不宜对付。  

关羽假装狼狈撤军。  

阎柔、淳于琼以为有机可乘,率兵追击。  

关羽前军绕了个圈迂回,后军突然返身逆击。  

阎柔见形势不妙,拨马就走。  

淳于琼也赶紧壁虎断尾,率军撤退。  

关羽大破魏军,杀数千人,派严朗、庞德、赵进等紧追淳于琼,再次将魏军赶到邺都之下。  

魏军逃回营中,坚壁不出。  

严朗等人在城下耀武扬威,高声叫骂。  

魏军夺气。  

关羽遂从容率军撤到洹水之南,围攻荡阴。  

荡阴守将投降。  

关羽坐镇荡阴,分兵东定诸县。  

从八月大举出兵,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汉军就打穿魏军黄河防线,将控制区域推进至清河水。  

清河水呈西南东北走向,大致与黄河平行,西段即洹水,东段斜向上穿魏郡、清河国,与绛水合流,沿着渤海郡与河间国的边境,向北汇入漳水,在渤海郡北部流入渤海。  

魏郡在清河水之南的内黄、繁阳、黎阳、阴安很快落入关羽、吕虔之手。  

东郡太守是仪,率领新编汉军万余人,从濮阳和苍亭津渡河,与先前渡河的魏合五千人合兵,攻东郡在黄河北岸的诸县如东武阳、顿丘等。  

诸县被是仪、魏合攻击,又有关羽、吕虔大军在旁虎视,胆丧气沮,纷纷投降。  

是仪原为东平相,任职三年,治绩非凡。去年接替卫觊任东郡太守,后者调任朝廷任中书丞。  

刘备命是仪将治所移至黄河以北的东武阳,以控制东武阳等河北八县。  

属于魏郡的内黄四县民政也暂归是仪管辖。  

如此一来,清河国已在汉军兵锋威胁之下。  

章武三年,冬,十月,刘备调汝南太守田畴任河内太守。  

河内是刘备伐魏的桥头堡,必须派能臣治理。  

田畴治汝南三年有余,户口繁盛,盗贼绝迹,文风蔚然,人才迭出,深得刘备信重。  

刘备与贾诩等商议后,又飞骑征求在前线的郭嘉意见,决定重组伐魏军团。  

关羽仍旧担任伐魏主帅,郭嘉任军师,暂辖摧锋、横野、射声、鹰扬、扬武、先登、翊武、昭武、建武、忠武十军,以及新军两万人,分别驻扎在荡阴、内黄、繁阳等城。  

关羽夺取城池,由新军值守,派野战军队轮番渡过洹水,袭扰邺都、武城、斥丘等地。  

邺都一日三惊。  

吕虔任伐魏副帅,高权任军师,独立作战,辖讨逆、折冲、振武、平虏、宣武、清平左军六军,以及地方驻军一万人,先攻魏县,进取元城、馆陶,兵锋指向清河国治所甘陵,堵截鲜于辅、苏由。  

刘备给吕虔下达的战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击退鲜于辅,保护关羽侧翼。  

第二个阶段是击败鲜于辅,攻取清河。  

第三个阶段是消灭鲜于辅,尽有渤海,夺取河间,将幽州和冀州割裂开来。  

这个战略已经比较激进了。  

但现实更加激进,吕虔的任务完成进度大大出人意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