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行人出马(2/3)
虎的并非范氏,而是赵氏。
但由于他方才的一系列误导发言,导致大家以为干这事的是范鞅,进而使得在场的大夫们怀疑起这位晋国执政卿到底是何居心。
所以,宰予今日必须速战速决。
如果不趁着这段时间把背盟的事情定下来,那又不知道得拖到猴年马月了。
宰予轻轻咳嗽了一声,早就与他通过气的叔孙州仇听到后,立马有了反应。
叔孙州仇之所以答应帮宰予的忙,就是因为叛晋投齐同样符合叔孙氏的利益。
叔孙氏的封地都集中于鲁国的西北部,去年鲁齐打一仗,叔孙氏蜕了半层皮。
别的不提,单说国夏、高张割的那些粮食,原本可都是属于叔孙氏的财产啊!
叔孙州仇强打精神开口道:“下臣以为,孟子与宰子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菟裘大夫毕竟还是太过年轻,处理政务的经验不足。
与之相反的是,孟子老成持重、足以谋国。国君不如听从孟子的谏言,先观察一阵,然后再做判断。”
众人听到叔孙州仇的话,不由眉头一皱。
怎么回事?
叔孙州仇不是同宰予站在一起的吗?
这怎么还劝国君听从孟氏的建议呢?
大家正在疑惑之际,叔孙州仇又开口了。
“如果晋国要求我国出兵,国君您也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孟子前去主持盟会。
如果晋国愿意交出阳虎,那自然好。
如果晋国不愿意,那么以孟子的贤德,就算他被范鞅扣留,想必也不会屈服于晋人的淫威之下。
我叔孙州仇虽然不才,即便伤势未愈,也愿亲领大军,前往讨伐晋国,为孟子复仇。”
孟孙何忌闻言眼睛一瞪:“欸!叔孙子,你这话……我何时说过,我要去与晋人盟会了?”
叔孙州仇假意咳嗽道:“孟子提的建议,难道您自己都不愿践行吗?况且晋国作为大国,想必最多将您囚禁,不可能真的杀掉您,失去体面的。”
晋国到底体不体面的问题上,叔孙氏是鲁国最有发言权的。
当初,鲁国派叔孙穆子去虢地参加由楚国、晋国共同主持的春秋‘G20’峰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呢,也很简单,主要就是重申五年前各国代表在宋国签订的互不侵犯的盟约,顺带着搞点文艺演出,感慨一番和平的可贵。
结果盟会期间,鲁国执政卿季武子在事先未曾告知叔孙穆子的情况下,公然违犯盟约规定,派兵攻打莒国。
这下子可彻底激怒了主持盟会的晋国和楚国了。
他奶奶的,我们正在这里重温弭兵和会的会议精神,倡导世界和平、天下一家亲呢!
你们鲁国悍然发动战争,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不给你两个逼兜,你小鲁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于是就准备把叔孙穆子抓起来杀掉,作为对鲁国的惩戒,也顺带着发挥一下两国作为天下人权警察的监督作用。
当时,晋国执政卿赵武的副手乐王鲋找到叔孙豹,向他表示:“只要你的意思到位,我可以帮你平事。”
然而,叔孙穆子却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叔孙氏家臣还以为叔孙穆子是爱惜财物,于是就劝他给乐王鲋一点好处来消弭灾难。
不给的话也行,那咱们就麻溜地逃走吧。
结果,叔孙穆子却说:“参加诸侯会盟,是为了保卫社稷。如果用财货免祸,抑或是逃走,虽然我个人的性命能够保全,但鲁国必然遭到进攻。与其让我个人免于祸患,不如换取国家的太平!”
赵武听说此事后,深为叔孙豹的大义所感动,于是就决定帮叔孙豹说话。
这时候乐王鲋却跳出来说:“鲁国背盟,如果不处死叔孙,难儆效尤。”
赵武则斥责乐王鲋:“临危不忘国家为忠,知难而不弃职守为信,为国而舍生忘死为贞,以忠、信、贞谋事为义。
人以忠、信、贞、义立身,岂可处死?
甘于牺牲而谋国家,能不去爱惜吗?
臣子爱国家,大国不失权威,小国不被欺凌。
若叔孙豹能得善终,足以引导人臣如何为臣。
如此以来,国家岂会衰败?
不救助好人、不处置歹人还怎么端正法纪?!”
于是,赵武在盟会上,向楚国令尹王子围求情:“鲁虽有罪,然而叔孙不逃避惩罚,也可谓是畏惧了大国的声威,敬畏大国之命!
赦免他,足以勉励各国臣子。如果楚臣在内不避责任,出外不避危难,您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忧患就是由于不承担责任,拈轻怕重造成的。能如此,则无患也。不安抚如此贤人,又如何向他学习?
叔孙豹,可谓贤臣,赦免他,以慰贤人。
盟会诸侯而赦免有罪、勉励贤人,以后还有谁敢不敬仰楚国呢?
何况国之疆界变化无常,前代的三王、五伯都曾发布政令,划定各国边境,并在那里设置官员守卫,建立标志,并清清楚楚记载在章程法令之上。
谁越过边境,就将受到惩罚,即便如此,仍然难以使各国的边界永久固定。
虞与三苗的争端,夏与观、扈的战争,商与姺、邳的口舌,周对徐、奄的征讨,都是因此而兴起。
没有贤能的天子,天下诸侯竞逐,推举盟主来主持道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境岂会不变?
边境上的城邑,归属不定,有什么常规?
莒、鲁两国争夺郓地,旷日已久。
如果对他们的国家没有大的妨碍,可以不去管。
这样,既避免了麻烦诸侯出兵讨伐,又可以通过赦免了善人,引导别人呀努力向善。
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
因为赵武的坚决请求,所
但由于他方才的一系列误导发言,导致大家以为干这事的是范鞅,进而使得在场的大夫们怀疑起这位晋国执政卿到底是何居心。
所以,宰予今日必须速战速决。
如果不趁着这段时间把背盟的事情定下来,那又不知道得拖到猴年马月了。
宰予轻轻咳嗽了一声,早就与他通过气的叔孙州仇听到后,立马有了反应。
叔孙州仇之所以答应帮宰予的忙,就是因为叛晋投齐同样符合叔孙氏的利益。
叔孙氏的封地都集中于鲁国的西北部,去年鲁齐打一仗,叔孙氏蜕了半层皮。
别的不提,单说国夏、高张割的那些粮食,原本可都是属于叔孙氏的财产啊!
叔孙州仇强打精神开口道:“下臣以为,孟子与宰子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菟裘大夫毕竟还是太过年轻,处理政务的经验不足。
与之相反的是,孟子老成持重、足以谋国。国君不如听从孟子的谏言,先观察一阵,然后再做判断。”
众人听到叔孙州仇的话,不由眉头一皱。
怎么回事?
叔孙州仇不是同宰予站在一起的吗?
这怎么还劝国君听从孟氏的建议呢?
大家正在疑惑之际,叔孙州仇又开口了。
“如果晋国要求我国出兵,国君您也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孟子前去主持盟会。
如果晋国愿意交出阳虎,那自然好。
如果晋国不愿意,那么以孟子的贤德,就算他被范鞅扣留,想必也不会屈服于晋人的淫威之下。
我叔孙州仇虽然不才,即便伤势未愈,也愿亲领大军,前往讨伐晋国,为孟子复仇。”
孟孙何忌闻言眼睛一瞪:“欸!叔孙子,你这话……我何时说过,我要去与晋人盟会了?”
叔孙州仇假意咳嗽道:“孟子提的建议,难道您自己都不愿践行吗?况且晋国作为大国,想必最多将您囚禁,不可能真的杀掉您,失去体面的。”
晋国到底体不体面的问题上,叔孙氏是鲁国最有发言权的。
当初,鲁国派叔孙穆子去虢地参加由楚国、晋国共同主持的春秋‘G20’峰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呢,也很简单,主要就是重申五年前各国代表在宋国签订的互不侵犯的盟约,顺带着搞点文艺演出,感慨一番和平的可贵。
结果盟会期间,鲁国执政卿季武子在事先未曾告知叔孙穆子的情况下,公然违犯盟约规定,派兵攻打莒国。
这下子可彻底激怒了主持盟会的晋国和楚国了。
他奶奶的,我们正在这里重温弭兵和会的会议精神,倡导世界和平、天下一家亲呢!
你们鲁国悍然发动战争,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不给你两个逼兜,你小鲁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于是就准备把叔孙穆子抓起来杀掉,作为对鲁国的惩戒,也顺带着发挥一下两国作为天下人权警察的监督作用。
当时,晋国执政卿赵武的副手乐王鲋找到叔孙豹,向他表示:“只要你的意思到位,我可以帮你平事。”
然而,叔孙穆子却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叔孙氏家臣还以为叔孙穆子是爱惜财物,于是就劝他给乐王鲋一点好处来消弭灾难。
不给的话也行,那咱们就麻溜地逃走吧。
结果,叔孙穆子却说:“参加诸侯会盟,是为了保卫社稷。如果用财货免祸,抑或是逃走,虽然我个人的性命能够保全,但鲁国必然遭到进攻。与其让我个人免于祸患,不如换取国家的太平!”
赵武听说此事后,深为叔孙豹的大义所感动,于是就决定帮叔孙豹说话。
这时候乐王鲋却跳出来说:“鲁国背盟,如果不处死叔孙,难儆效尤。”
赵武则斥责乐王鲋:“临危不忘国家为忠,知难而不弃职守为信,为国而舍生忘死为贞,以忠、信、贞谋事为义。
人以忠、信、贞、义立身,岂可处死?
甘于牺牲而谋国家,能不去爱惜吗?
臣子爱国家,大国不失权威,小国不被欺凌。
若叔孙豹能得善终,足以引导人臣如何为臣。
如此以来,国家岂会衰败?
不救助好人、不处置歹人还怎么端正法纪?!”
于是,赵武在盟会上,向楚国令尹王子围求情:“鲁虽有罪,然而叔孙不逃避惩罚,也可谓是畏惧了大国的声威,敬畏大国之命!
赦免他,足以勉励各国臣子。如果楚臣在内不避责任,出外不避危难,您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忧患就是由于不承担责任,拈轻怕重造成的。能如此,则无患也。不安抚如此贤人,又如何向他学习?
叔孙豹,可谓贤臣,赦免他,以慰贤人。
盟会诸侯而赦免有罪、勉励贤人,以后还有谁敢不敬仰楚国呢?
何况国之疆界变化无常,前代的三王、五伯都曾发布政令,划定各国边境,并在那里设置官员守卫,建立标志,并清清楚楚记载在章程法令之上。
谁越过边境,就将受到惩罚,即便如此,仍然难以使各国的边界永久固定。
虞与三苗的争端,夏与观、扈的战争,商与姺、邳的口舌,周对徐、奄的征讨,都是因此而兴起。
没有贤能的天子,天下诸侯竞逐,推举盟主来主持道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境岂会不变?
边境上的城邑,归属不定,有什么常规?
莒、鲁两国争夺郓地,旷日已久。
如果对他们的国家没有大的妨碍,可以不去管。
这样,既避免了麻烦诸侯出兵讨伐,又可以通过赦免了善人,引导别人呀努力向善。
希望您慎重考虑一下!”
因为赵武的坚决请求,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