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问苍生问鬼神(10/12)
,他们不是为了什么家,什么国,他们是为了儒道,是为了他们心中信仰的那束光。”
慧言法师眯着眼睛,仔细的道:“陛下,你相信光吗?”
“呃”
这下显隆帝又懵逼了。
慧言法师的思路实在是太跳脱了,哪怕是显隆帝很多时候也有些跟不上。
他只能强迫自己去尽量的跟上,但大多数时候这很困难。
“光,就是希望吗?”
显隆帝意图把这个概念抽象化。
“差不多吧。”
“朕相信。”
显隆帝顿了顿道:“人若是心中没有希望,那也太悲观了吧。朕觉得不管是什么人都该相信希望。”
“读书人的希望就是儒道至上,就是独尊儒术。”
慧言法师的一双眸子几乎能够射出精光。
这何尝不是佛门的诉求呢?
佛门也希望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国教,受到中原王朝和其皇帝的敬重。
这也是慧言法师此来长安的终极目的。
“圣僧的意思是,叫朕许以重利,利用好这点?”
显隆帝毕竟做了几十年的皇帝,整日和满朝文武斗法,心境可谓已至化境。
慧言法师不过是递出一个话头,他就能够敏锐的捕捉到慧言法师的言外之意。
“善。”
“不过陛下也不用太过刻意,这些读书人一个比一个狡猾,若是陛下太过刻意,被他们看出来了那反倒是不美了。”
慧言法师很清楚显隆帝跟浩然书院之间的过节。
其实与其是显隆帝和浩然书院之间的过节,倒不如是显隆帝跟浩然书院的小弟子赵洵之间的过节。
赵洵作为前不良人,杀死魏王之后回到长安,竟然直接入宫辞官。
当慧言法师听到这件事之后不由得对赵洵大加赞赏。
在他看来,赵洵是一个能够做成大事的人。
许多事情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有些时候就是跟着心走的。
而赵洵杀魏王,回长安,辞官,遁入书院。
可谓是一气呵成。
慧言法师相信赵洵此先肯定是没有经过精心筹划计划的。
他能够这么做肯定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是合乎情理的。
从结果来看,这也是对赵洵最有利的选择。
当初如果他选择了别的路,很可能结果不会像现在这么理想。
当然,对赵洵理想意味着对显隆帝不理想。
显隆帝肯定是将赵洵恨得压根发痒了。
“啧啧啧,朕明白了。多谢圣僧开悟。”
显隆帝对此是很感激的。
因为他受到书院这个点困扰实在太久了。
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显隆帝都会经常做噩梦。
“陛下可以尝试分化之。都商人重利,但是读书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陛下抛出的利益恰巧被其中一些读书人看重的话,或许他们会给陛下惊喜。”
“嗯”
显隆帝这下更加想要看看结果了。
若是书院之中可以起了内讧,最终狗咬狗一嘴毛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除了书院,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好不容易跟慧言法师促膝夜谈,显隆帝自然想要问的更加全面一些。
在他看来慧言法师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一样,总能够解答显隆帝的许多疑惑。
有了慧言法师之后,显隆帝甚至连他的左膀右臂不良帅冯昊、内侍监郑介都不想召见了。
“再就是道门了。”
慧言法师终究还是提到了道门。
他故意把道门放在最后提及,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有意为之。
这样可以消解掉显隆帝的疑虑。
慧言法师很清楚显隆帝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
如果他一上来就诉道门的坏处,诉道门的不是,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显隆帝反而对他起了疑心。
一旦显隆帝对他起了疑心,慧言法师之后的许多布置就都无效了。
他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慧言法师刻意把道门放到了最后,而且是用一种毫不在意的语气提及。
他越是如此,显隆帝反而越是看重。
“圣僧快仔细。”
其实比起书院,显隆帝更恨的是道门。
比起山长,显隆帝更失望的是袁天罡。
道理嘛也很简单。
自始至终书院都没有臣服于朝廷,山长也没有答应过显隆帝入朝为官。
也就是浩然书院只是恰巧建在了长安,仅此而已。
书院并没有食朝廷的俸禄,更没有得到显隆帝的多少恩惠。山长一直以来也是以一个隐士高人的身份自居的。
这种情况下,书院不服从朝廷调令,不听显隆帝的圣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道门就不一样了。
千百年来道门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
那套垂拱而治,无为而治的理念也被许多君王所赞许。
远的不,就大周朝,能够吸引那么多的道士来到长安定居,立观自然是因为国策方面的导向。
大周对于道士是很优待的。
这种优待直接体现在吃穿用度上。
至于袁天罡,显隆帝更是将他宠上了天,不但授予他大周国师的称号,还让他入朝为官做钦天监的监正。
钦天监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观测天象,观测王朝气运的神圣场所。
慧言法师眯着眼睛,仔细的道:“陛下,你相信光吗?”
“呃”
这下显隆帝又懵逼了。
慧言法师的思路实在是太跳脱了,哪怕是显隆帝很多时候也有些跟不上。
他只能强迫自己去尽量的跟上,但大多数时候这很困难。
“光,就是希望吗?”
显隆帝意图把这个概念抽象化。
“差不多吧。”
“朕相信。”
显隆帝顿了顿道:“人若是心中没有希望,那也太悲观了吧。朕觉得不管是什么人都该相信希望。”
“读书人的希望就是儒道至上,就是独尊儒术。”
慧言法师的一双眸子几乎能够射出精光。
这何尝不是佛门的诉求呢?
佛门也希望能够成为中原王朝的国教,受到中原王朝和其皇帝的敬重。
这也是慧言法师此来长安的终极目的。
“圣僧的意思是,叫朕许以重利,利用好这点?”
显隆帝毕竟做了几十年的皇帝,整日和满朝文武斗法,心境可谓已至化境。
慧言法师不过是递出一个话头,他就能够敏锐的捕捉到慧言法师的言外之意。
“善。”
“不过陛下也不用太过刻意,这些读书人一个比一个狡猾,若是陛下太过刻意,被他们看出来了那反倒是不美了。”
慧言法师很清楚显隆帝跟浩然书院之间的过节。
其实与其是显隆帝和浩然书院之间的过节,倒不如是显隆帝跟浩然书院的小弟子赵洵之间的过节。
赵洵作为前不良人,杀死魏王之后回到长安,竟然直接入宫辞官。
当慧言法师听到这件事之后不由得对赵洵大加赞赏。
在他看来,赵洵是一个能够做成大事的人。
许多事情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有些时候就是跟着心走的。
而赵洵杀魏王,回长安,辞官,遁入书院。
可谓是一气呵成。
慧言法师相信赵洵此先肯定是没有经过精心筹划计划的。
他能够这么做肯定是因为他觉得这么做是合乎情理的。
从结果来看,这也是对赵洵最有利的选择。
当初如果他选择了别的路,很可能结果不会像现在这么理想。
当然,对赵洵理想意味着对显隆帝不理想。
显隆帝肯定是将赵洵恨得压根发痒了。
“啧啧啧,朕明白了。多谢圣僧开悟。”
显隆帝对此是很感激的。
因为他受到书院这个点困扰实在太久了。
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显隆帝都会经常做噩梦。
“陛下可以尝试分化之。都商人重利,但是读书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陛下抛出的利益恰巧被其中一些读书人看重的话,或许他们会给陛下惊喜。”
“嗯”
显隆帝这下更加想要看看结果了。
若是书院之中可以起了内讧,最终狗咬狗一嘴毛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除了书院,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好不容易跟慧言法师促膝夜谈,显隆帝自然想要问的更加全面一些。
在他看来慧言法师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一样,总能够解答显隆帝的许多疑惑。
有了慧言法师之后,显隆帝甚至连他的左膀右臂不良帅冯昊、内侍监郑介都不想召见了。
“再就是道门了。”
慧言法师终究还是提到了道门。
他故意把道门放在最后提及,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有意为之。
这样可以消解掉显隆帝的疑虑。
慧言法师很清楚显隆帝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
如果他一上来就诉道门的坏处,诉道门的不是,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显隆帝反而对他起了疑心。
一旦显隆帝对他起了疑心,慧言法师之后的许多布置就都无效了。
他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慧言法师刻意把道门放到了最后,而且是用一种毫不在意的语气提及。
他越是如此,显隆帝反而越是看重。
“圣僧快仔细。”
其实比起书院,显隆帝更恨的是道门。
比起山长,显隆帝更失望的是袁天罡。
道理嘛也很简单。
自始至终书院都没有臣服于朝廷,山长也没有答应过显隆帝入朝为官。
也就是浩然书院只是恰巧建在了长安,仅此而已。
书院并没有食朝廷的俸禄,更没有得到显隆帝的多少恩惠。山长一直以来也是以一个隐士高人的身份自居的。
这种情况下,书院不服从朝廷调令,不听显隆帝的圣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道门就不一样了。
千百年来道门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
那套垂拱而治,无为而治的理念也被许多君王所赞许。
远的不,就大周朝,能够吸引那么多的道士来到长安定居,立观自然是因为国策方面的导向。
大周对于道士是很优待的。
这种优待直接体现在吃穿用度上。
至于袁天罡,显隆帝更是将他宠上了天,不但授予他大周国师的称号,还让他入朝为官做钦天监的监正。
钦天监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观测天象,观测王朝气运的神圣场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